那些玩數字貨幣被割韭菜的人,有誰真正瞭解“交易挖礦”

比特幣開始進入大眾視野,數字貨幣交易所悄然興起,一夜之間交易挖礦火爆各大交易平臺。不同於比特幣的挖礦,交易平臺所指的交易挖礦是,“礦工”在平臺進行交易,進而獲得平臺贈與的平臺幣獎勵。

交易挖礦這種全新模式確實帶動了數字貨幣市場活躍和發展,但是不難看出,交易挖礦並不能產生任何實際價值,註定是一場有輸有贏的零和遊戲。

對於投資者來說,不盲目跟風,認清交易挖礦的本質後,再去參與“遊戲”,勝算更大一些。

那些玩數字貨幣被割韭菜的人,有誰真正瞭解“交易挖礦”

交易挖礦的本質:

交易挖礦是一個循環,交易所利用低成本代幣吸引“礦工”(用戶)刷單,平臺再根據用戶持有代幣的情況,將手續費以分紅形式返還用戶。用戶刷單基本是自成交,也可以理解成無效交易。但是這裡存在數量和質量的問題,想必幣友們曾經遇到過,交易量過低,幣賣不出去的情況,所以,當交易量提升,就會把無效交易轉化為有效的深度交易,有效的深度交易增加,從而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到交易挖礦中。

交易挖礦的核心:

交易即挖礦模式的設計核心是額外拋壓。

所有的交易所多級返現的玩法,最終可以解釋為提供120%或130%甚至200%的手續費返還。

在用戶認可平臺代幣價值之前,大部分礦工都會保證自己不虧損,會將平臺獎勵的代幣套現為刷單手續費消耗的代幣。

所以市場上平臺代幣一直存在拋壓,二級市場本身能否承受這種拋壓,基本上就決定了交易所挖礦模式的走向。以30%的額外拋壓為例,對於“交易礦工”來說,只要第二天幣價不整體下行23%都是有利可圖的。

交易挖礦暴漲暴跌:

平臺代幣拋壓一直存在,二級市場是否能夠支撐住拋壓,決定了整個代幣的估值是雙擊還是雙殺。這種交易即挖礦的模式的副作用就是放大代幣體系的波動,必然暴漲暴跌。想要實現平臺幣的穩定,就要控制好平臺幣的流通數量,避免對二級市場造成衝擊。目前,99.top是對平臺幣數量控制較好的平臺,首先做到了平臺幣回收,製造稀缺性;其次,平臺持有40%平臺幣,但是會對40%平臺幣進行凍結,永不參與交易。不會對平臺造成較大沖擊。

交易挖礦易複製性及易崩塌性

交易挖礦迅速躥紅,吸引了一大批交易所加入其中。當然,重複交易挖礦的模式,開頭讓利多一些,總會吸引逐利玩家加入。但是,如同主流貨幣是幣市風向標一樣,頭部幾大交易所起伏影響著其他小交易所。一旦行情走低,整個市場對交易產生懷疑,用戶流失,交易挖礦也將失去意義。

總之,交易挖礦在促進平臺交易活躍度,用平臺幣的獎勵機制,提高交易頻率,增加交易深度,這對於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發展作用無可厚非。然而,隨著越來越多新平臺的加入,交易挖礦的脆弱性也顯而易見,數字貨幣交易平臺作為一個穩定的體系,合理運營機制、持續返利刺激、用戶數量與粘性缺一不可,如何實現三者的平衡,仍需進一步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