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這五句話,你就算活明白了!

在先秦諸子百家中,道家的莊子是一個活得很明白、通透的人,豁達的人生觀能看明白生活的道理。莊子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夠通過生活中簡單的小事把精深的道理講明白。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品讀莊子的五句人生哲理,懂得這五句話,我們就算是活明白了。

懂得這五句話,你就算活明白了!

1、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莊子

翻譯: 事情一多就雜,一雜就亂,亂了就容易招禍,直至無可救藥。所以古代的聖人,都是自己先站得住,然後再去扶持別人。

這和易經的“自強不息”的道理是相通的,一個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強,只有當自己強大了,才能去幫助別人。自己安頓好了,才能去照顧別人,如果自身難保,又如何有能力去幫扶別人!每個人都是社會的個體,每個人都把自己富強起來了,整個社會才會富強。

懂得這五句話,你就算活明白了!

2、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莊子

翻譯: 你不知道螳螂嗎?它用力去擋車輪,但是卻擋不住,它不知道自己擋不住,這主要是因為它過分高估自己了。

人貴有自知之明。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自己心裡要清楚。

古希臘人說: 認識你自己。

老子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不狂妄自大,亦不妄自菲薄。

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

瞭解自己,認識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看人不順眼,是自己境界不夠!

不能理解別人,是因為自己眼界格局不夠大!

懂得這五句話,你就算活明白了!

3、不譴是非,與世俗處。——莊子

譯文: 不要總是爭論是非,要學會和世俗和諧共處。

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裡有這麼一句話:人號稱萬物之靈,是人自己在吹,也許在豬、牛、狗、馬看起來,人是萬物中最壞的了,“專吃我們豬、牛、狗、馬”。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立場,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起來天經地義的事情,易地而處,可能看起來並不那麼順眼。

一個人看不慣的事情越多,說明這個人格局越小。曾仕強先生講過一個例子,他年輕的時候一次演講中,遇到董事長聽了幾分鐘就睡著了,他便讓總經理提醒董事長去休息。這件事曾老後來非常後悔。因為後來他格局大了,想明白了:人家董事長還在聽你演講就已經很給你面子,你管他有沒有睡著。這就是格局變大後的領悟。

不同的立場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真正成熟的人往往都懂得換位思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人生在世,難免有看不慣的人和事,放寬心,笑笑就得了。事不可為,則順其自然,其實也就只能順其自然,大勢是人為改變不了的。

懂得這五句話,你就算活明白了!

4、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

翻譯: 內心修養很高的人,不管什麼境遇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心境;如果事情無法挽回,他們總能安於天命,這是德性修養的極點。

經歷了生活你就會明白,人力有時盡,人生總會遭遇難以掌控、無可奈何的事情。這時候,不要求全責備。盡人事,聽天命。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應該坦然接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

學會改變心境,隨遇而安。內心清明,才能不迷失初心。

懂得這五句話,你就算活明白了!

5、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莊子

翻譯: 人的耳朵可以聽,眼睛可以看,心可以去想,但是這些都是有限的,只有用虛空的心境才能把握對大道的觀照。

所謂“心齋”是內心的齋戒,不要被慾望牽引,不要被浮華迷惑,這樣內心才能清明澄澈,不至於走彎路。心靈是一間屋子,只有把裡面的雜物清理之後,才能放下更多東西。人心和手機、電腦的內存是一樣的,每過一段時間都需要清理緩存,不然就會淤積遲鈍,甚至堵塞。

俗話說:五色目盲,五音耳聾。太多的慾望只能讓自己迷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懂得這五句話,你就算活明白了!

弄懂莊子這五句話,我們就能活得明白、通透。不為世事的紛紛擾擾所困惑,永遠保持內心的恬淡與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