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道:清代雍正博古圖菱形筆筒

明清筆筒的收藏在整個筆筒收藏中佔有絕對的壟斷地位,而明清筆筒的大宗產品當推瓷器,由於其燒造相對簡單,產量高,傳世品多,故為廣大收藏者所喜愛。

“由於筆筒只供讀書人使用,而且瓷筆筒的使用者多為秀才以上級別,因此瓷筆筒的身價,相對同年份同工藝的其他器形要高至少50%。”精英階層青睞的高雅的文房器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本身追求精美、雅緻,檔次自然高於普通觀賞器。

2004年春拍上,明末清初青花《嬰戲圖》大筆筒以121萬元成交。四川2004年拍賣會上,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賢》筆筒成交價高達110萬元。乾隆年間一隻“鹿鶴同春”的白玉筆筒曾在香港佳得士2007年的拍賣會上,拍出過5408萬港元的天價,並終以此價成交,可見這筆筒,物件雖小,價值絕不在其他珍稀古玩之下。

去年在“翦淞閣文房寶玩”專場上,一個“明周制魚龍海獸紫檀筆筒”以5520萬元成交。3月12日,紐約拍場上,一對清乾隆粉彩描金筆筒終以198.6萬美元和153.8萬美元成交。小小筆筒拍出如此高價,著實令人驚喜。

雍道:清代雍正博古圖菱形筆筒

近日,深圳雍道文化有幸徵集到一隻清代博古圖菱形筆筒,藏品高:19cm,筆筒呈菱形。壁面上描繪了畫作類型屬博古圖,花草、飛鳥形象逼真,“博古圖”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常用於書香門第或官宦人家的宅第裝飾,其在藝術品投資領域中不俗的地位。圖案五彩濃淡有致,色澤明快,繪畫細膩,刻畫生動、佈局合理,優雅大方,五彩釉色散發著美麗的氣息,色彩豐富,藝術效果強烈,令人爽心耳目,別具藝術魅力,帶來寧靜的視覺藝術感染力,極具經濟價值和收藏潛力。胎質細膩,底部落款“雍正年制”,年代特徵明顯。

清代瓷器筆筒,筆筒從明末至清一直盛而不衰;成為古代文人墨客們案頭工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器。如今,精美的老筆筒早已成為收藏市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翰墨飄香的中國文化歷史中,文玩收藏中這個重要的“小器”——筆筒。筆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瓷筆筒,講究水墨韻味,造型典雅古樸。筆筒因小巧精緻、使用方便,很快便風靡一時,至明末清初時盛行,成為文人雅士的芸窗新寵,至今盛而不衰並風靡天下。

筆筒是中國古代除筆、墨、紙、硯以外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約出現在明朝中晚期。筆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風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瓷筆筒,一直是藏家追尋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