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道:清代錢幣一組

大清銀幣引發大眾貨幣投資熱情!據錢幣收藏家協會發言人介紹,“大清銀幣”價值之所以較高,是因為存世量少。相較於這些年來,陸續在收藏界掀起熱潮的翡翠、南紅、文玩等等,錢幣收藏似乎一直不溫不火,但也牢牢佔據著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有屬於自己的一票支持者。而藉著“大清銀幣”的網絡熱潮,吸引了更多普通大眾將投資視野轉到了錢幣收藏市場上。

清朝宣統皇帝在位期間,鑄幣師們分別通過純熟的技法和精良的手藝,最終將令人矚目的大清貨幣鑄造完成,並推行於市場。時至今天,經過幾百年曆史更迭的許多古錢幣已經失去了它們原有的流通和支付功能,但卻因存世量稀少而火熱走俏於藏品市場。

近日,深圳雍道文化有幸徵集到一組大清銀幣,分別為宣統三年大清銀幣銀樣幣和廣東省造宣統元寶。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樣幣

雍道:清代錢幣一組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使用白銀製造而成,本身具有不凡的高貴价值。該錢幣直徑3.9cm,重26.7g。銀幣正面中間漢字“大清銀幣”,楷書端莊、厚重雄渾,盡顯皇家威儀,左右兩側花枝點綴,上書滿文“大清銀幣”,下書“宣統三年”。外圈為英文。銀幣背面長鬚飛龍環繞,中書漢字壹圓幣值,下書英文壹圓幣值,龍身周圍祥雲圍繞。蟠龍沿邊緣自左向右騰雲而起,龍頭居上,龍珠在“圓”字下方,龍眼凹突,鼻樑俏上,炯炯有神,呈躍出幣面之勢,十分壯觀,具有西洋風格的立體美感和流暢線條。該錢幣與其他不同之處在於,該幣禁止流通,僅作為當時造幣的樣幣,數量極為稀少,難能可貴。從錢幣的鑑賞方面來說,這枚銀幣鑄模深刻,自然氧化,緞面光澤,品相完好,實為難得,是清朝銀幣中的極品,極具收藏價值。又不可再生、數量稀少,圖案雕刻精美、文字書寫清秀有力,內容極為耐人尋味,銀光閃閃、品相完整的錢幣更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空間,因而其藝術收藏價值更是無法估測。

廣東省造宣統元寶

雍道:清代錢幣一組


該枚錢幣直徑3.9cm,重26.7g,錢幣正面分為內圈和外圈兩部分,內圈精刻有“宣統元寶”四字,外圈頂部則環繞著“廣東省造”,底部鑄幣值“庫平七錢二分”。頂部與底部之間,還印有兩枚小花用於過渡。錢幣背面則是將蟠龍圖和英文環繞在一起,呈現出獨特而又和諧的幣面風格。該枚“廣東省造宣統元寶庫平七錢二分”是廣東省鑄造局鑄造,它的工藝非常不錯,包漿是運用了淺金黃的顏色,既有十分強的光澤度,又不失柔和。雖是一枚小小的錢幣,其歷史文化意義卻展現得淋漓盡致。

大清銀幣是大眾收藏品,收藏者有一定數量,前期國內各區域都有實力型買家介入板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場供貨量,導致其價格迅速走高。同時,銀幣的價值也在同步上升。從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預計後期它的價格還將繼續上漲。這些珍稀的錢幣記載了我國一段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和收藏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