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維星達沃斯:2019年,一些實力較弱的快遞企業可能會被市場淘汰

2019年冬季達沃斯論壇於1月22日-25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在論壇期間表示,未來五年快遞業務將會健康發展,但也會產生新的變化。快遞業務將越來越向頭部企業聚集。“可能快遞業務的發展是20%,而頭部企業的發展是30%。一些實力較弱的企業發展速度可能只有10%、5%,甚至可能被市場淘汰” ,崔維星說。

2018年,對德邦快遞而言是個轉折點。以零擔業務起家的德邦物流宣佈更名為“德邦快遞”,發力快遞業務。儘管進軍快遞領域時間不長,但目前德邦的快遞業務比重已經超過其傳統的零擔業務。崔維星說,快遞業務對德邦而言是新業務,投入精力較多,下了很大功夫發展;另一方面,快遞業務的迅速增長也是基於中國電商的發展速度。具體產品策略上,針對消除大件歧視、提升客戶體驗、送貨上樓等方面,推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解決客戶痛點,在崔維星看來,這也是快遞業務發展如此之快的重要原因。

達沃斯期間,人工智能以及AI大數據等依然是熱門議題。AI未來將對快遞業產生什麼影響,一直以來也是行業關注的熱點。崔維星說,AI是社會大趨勢,在快遞領域,AI可以提高快遞配送效率,規範快遞服務標準。但他認為目前國內對AI的重視不夠,AI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剛剛冒尖,好戲還在後頭”。

崔維星達沃斯:2019年,一些實力較弱的快遞企業可能會被市場淘汰

以下為採訪實錄:

記者:2018年德邦快遞更名之後,快遞業務已經超過了零擔業務,接下來在2019年你們有什麼樣的計劃嗎?

崔維星:2019年我們要有新的突破,在大件快遞方面進一步加強,提升客戶體驗,提升數字化程度。逐漸消除大件歧視,讓客戶更深刻地享受到我們大件快遞送貨上樓的服務,真實地感受到大件快遞不再是快遞的瓶頸。

記者:您能談談快遞業務超過零擔業務,因為零擔業務本身就是你們以前特別基礎的業務,能夠超過它的原因可以解釋一下嗎?

崔維星:首先,快遞對我們而言是新業務,投入的精力較多,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去發展。另外,基於中國電商的發展速度,快遞業比傳統業務發展得更快一些的。我們針對消除大件歧視、提升客戶體驗、送貨上樓等方面,推出的產品非常符合客戶需求,能夠解決客戶痛點,發展速度較快,所以也就順理成章的超過了傳統業務。

記者:今年在達沃斯的時候,中國經濟一直是個熱詞,您覺得中國經濟現在的形勢會對快遞業務有什麼影響?

崔維星:中國經濟形勢總體而言相對穩定。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經濟形勢不樂觀,我覺得這是結構性的,不同行業,不同環節可能會有變化。因為中國的經濟在迅速的發展,變化較快,實力較強的企業,反應出來的聲音不會那麼大,而一些處於弱勢的企業,則聲音會強一些,這種情況下就給大家一種感覺,似乎中國的經濟不太好。

但是拿我們的業務數據和政府所提到的各種經濟情況相較,還是非常相符的。總的而言,我認為中國的經濟是非常健康、有序、穩定地向前發展的。

記者:今年的快遞業務將持續增長嗎?

崔維星:中國的快遞業務與電商發展息息相關。過去電商發展突飛猛進,我估計未來五年,電商還會比較穩定地發展。當然,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還會有新變化,新情況出現,發展速度或許會因此逐步減慢,但總體發展穩定。所以,未來五年快遞業務也會比較健康的發展,但是快遞業務也會有新的變化,會越來越向頭部企業聚焦。可能快遞業務的發展是20%,而頭部企業的發展是30%。一些實力較弱的企業發展速度可能只有10%、5%,甚至可能被市場淘汰。

記者:快遞業現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因為快遞業的競爭其實也很激烈,如果一個企業在競爭中能夠勝出,需要憑藉什麼樣的核心競爭力?

崔維星:從客戶感受的角度而言,服務是客戶體驗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快遞服務是與客戶聯繫的紐帶,員工對客戶的態度就是快遞企業對客戶的態度。

記者:AI對快遞業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崔維星:現在全球都在談AI,我覺得我們國內還不夠重視,現在才只是一個開始,它可能是下一個剛剛冒頭的互聯網,能夠大大地改善社會生活,改善企業生活。舉個例子,比如我們會通過AI來監控快遞分揀的場地、場景,抓取對貨物搬運不規範的情況,通過AI,視頻和一些數據分析自動監控到,不需要專人去看這個視頻,也不需要重新reveal這些視頻,只要動作不規範,視頻自動分析,自動檢測,這樣就會大大提高效率,提高制度的威懾力。我們這些業務員也好,理貨員也好,規範程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所以,我覺得AI是社會的大趨勢,它剛剛冒尖,好戲還在後頭。

記者:德邦在這方面有投入多少?

崔維星:德邦目前已經做了一些研究,雖然我們是快遞企業,但卻密切關注互聯網和高科技。我們與華為等一些科技型企業在AI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合作,這些合作首先基於我們自己對業務的熟悉和了解,然後才跟中國發展最好的AI公司合作,一起推出產品,推出快遞的解決方案,這樣才會達到一個更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