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為何處死嵇康,鍾會的讒言只是導火索,其中大有內幕

嵇康,作為竹林七賢中很有影響力的存在,為何被司馬昭輕易殺掉?現在對此爭論不休,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嵇康身前和死後的歷史背景去分析他的被殺。現在普遍認為的說法是,因為呂安的案子仗義執言受到牽連,又因為素來和他有仇的小人鍾會的陷害,這兩個因素造成了嵇康之死。

司馬昭為何處死嵇康,鍾會的讒言只是導火索,其中大有內幕

但是事情的真相真的只是如此嗎?鍾會作為高幹子弟,希望利用嵇康在名士圈子裡的影響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嵇康很討厭鍾會這種喜歡虛名的人,所以就沒有理會鍾會。鍾會因此對嵇康很不滿,想要報復他。這個機會很快就來了,有個叫呂安的人和嵇康關係很好,呂安的妻子很漂亮,呂安的大哥呂巽長期垂涎弟媳婦的美色。於是他就趁著弟弟呂安出門,把弟媳姦汙了。而且他還去官府說弟弟不孝順母親。

司馬昭為何處死嵇康,鍾會的讒言只是導火索,其中大有內幕

再沒有見過比呂巽更無恥的人了,呂安因此被關進了牢獄。嵇康作為呂安的朋友,也到官府為他作證,證明呂安不是呂巽口中不孝順的人。但是小人鍾會就出來作亂了,他告訴司馬昭,嵇康很危險。只要把嵇康除去,不用擔心江山不穩固。害怕他的勸說對司馬昭不起作用,他又說,嵇康堅決支持老曹家,根本不會聽你司馬昭的話。況且嵇康,呂安這些人平時言語放肆,不把傳統的禮教放在眼裡,做皇帝的,千萬不能留著他,應該儘早把他殺了,免得招來禍患。司馬昭聽了鍾會的話,就把嵇康處死了。

司馬昭為何處死嵇康,鍾會的讒言只是導火索,其中大有內幕

其實當我們認真來分析,就會發現這裡有很多說不通的地方。首先,如果呂巽要告發呂安不孝順母親,是需要一定的證據的,魏晉的時候宣揚的是按照孝道來治理天下,當時的人對孝道是很看重的,就像是阮籍的侄子阮簡,僅僅只是在孝期吃了一塊肉,就被人非議了十幾年,連都官不能做了,可見即使是禮教崩潰的晉朝,孝順也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準。所以,不孝順的是一個大罪,怎麼能因為呂巽的一人之詞就判罪?至少得有呂安母親自己的現身說法吧?再次,就算是呂安不孝順,但是先前阮籍也曾經在母親喪禮上喝酒吃肉,司馬昭並沒有追究阮籍的過錯,就算是追究,罪不至死吧?

司馬昭為何處死嵇康,鍾會的讒言只是導火索,其中大有內幕

另外,鍾會的勸說其實也說不通,曹家的心腹反叛的時候,嵇康人已經在山陽了,根本不在場,也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說明嵇康和這個所謂的心腹有過聯絡,並且暗中支持他反叛。並且,魏晉的名士都藐視禮法,強調言論自由,要真的論起來,就連晉王朝官僚上層王戎和山濤都是當時的大名士,和嵇康私交甚好,甚至山濤還曾經多次向司馬昭舉薦嵇康。如果使用這個來殺人,該殺的難道只有嵇康和呂安兩個人嗎?

司馬昭為何處死嵇康,鍾會的讒言只是導火索,其中大有內幕

其實,嵇康的死不完全是鍾會和呂安事件的責任。嵇康除了是大詩人和音樂家之外,還有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曹操的孫女婿。嵇康娶到王爺的女兒,算是古代版的鳳凰男了。那麼,在司馬昭眼裡,嵇康從來不和司馬氏往來,山濤介紹做官他直接絕交,這樣的嵇康很明顯不能留下。更何況,在嵇康入獄之後,有三千學生為他求情,要求如果不釋放嵇康,就要陪他一起坐牢。

司馬昭為何處死嵇康,鍾會的讒言只是導火索,其中大有內幕

你想,如果你是司馬昭,一個人有才能有影響力,還不為你所用,這很明顯就可能成為對手的一大助力啊,所以嵇康的死是必然的,只是可惜了他的才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