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們為什麼會覺得,春節沒有意思?

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春節了。那是一年來,家裡最熱鬧的時候,會有好多親戚朋友來串門,還能和好多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放鞭炮、打雪仗、躲貓貓玩得不亦樂乎……可是,漸漸地覺得過年沒那麼好玩了,每次過年的活動都差不多。尤其是上了大學之後,竟然有點“嫌棄”春節了……

這應該是很多大學生朋友們的生活寫照吧。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大學生們為什麼會覺得,春節越來越沒有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問達社區的小夥伴們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吧!

大學生們為什麼會覺得,春節沒有意思?

By:SAMA!飛吧! • 西南大學————

大學生還在談論這個問題嗎?

只記得初中後期到高中的時候經常會談論這個問題,那個時候剛剛過去童年這個玩什麼都會覺得有意思的年齡段,發現突然之間原來的東西都不想玩了,很空虛。其實我感覺可能不是春節在變,是人在變,對於現在的小孩來說春節一樣有意思。家裡有個小侄子每年回家都鬧著讓我陪他玩各種炮仗,正月十五放煙花挑花燈,這些都是我小時候玩過的,當時覺得很有意思啊。過年本就只是一種儀式,只是不同的年齡段給他賦予了不同的含義。對於孩子來說這個時候就是應該放肆玩的,玩得連寒假作業都忘了寫。

年齡大了點,小時候玩過的東西都不想玩了,而又沒有新的事情出現(比如說愛情),寒假大量的時間在無聊中度過,當然會覺得沒意思。

對於一個大學生這種感覺沒意思的想法應該變一變了吧,過年就是回家陪父母的時間,對於大學生來講,過年已經不再具有原來那種拼命玩的意義了。回家陪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一起看春晚,聊一聊這一年來的經歷我想這才是一個大學生身份的人過年應該的樣子吧!大學也基本上有了男女朋友,空閒時間打個電話聊聊天談談心不也挺好嘛。

By:俏也不爭 • 電子科技大學————

因為時代的進步。

春節重要。在外的人都會回家。十天水路,十天陸路,一大家吃一頓團圓飯。

現在地理距離沒有變,速度卻變快了很多,一天臥鋪,半天飛機,所有的假期也都可以回家。因為便攜了,感覺距離近了,會覺得回家並沒有多重要。即使仍是一年回一次家,但還是覺得回家沒有多重要。因為回家容易。因為覺得“我想回就能回”。

我從來沒有體驗過買不到火車票的感覺,也從沒有覺得平日過得心酸,沒有覺得旅途艱辛,需要回家這樣一件事情對於我的心靈進行慰藉。

我堅信有些東西是不應該以為取得的容易而減少其價值的。但春節這部分的意義的確消散了。

大學生們為什麼會覺得,春節沒有意思?

————————————————————

春節重要。一大家子人聚集在一起。挨家挨戶拜年。

現在家庭維繫已經被沖淡了。我們能去的地方更遠了,不會再“父母在不遠游”了。我們能從外界吸取很多能量。況且因為溝通的方便廉價,因為“我想聯繫到就能聯繫到”,和親朋好友溝通的質量越來越差。

我們家還有非常活躍的微信群,除了偶爾有紅包搶以外,很多時候我不勝其擾。大家十一的時候還會一起去露營,平時近的約著出去,互相叫叫吃飯,過年並沒有什麼區別。

況且隨著計劃生育,我們的“家”已經越來越小了。

——————————————————

春節重要。有魚有肉有新衣服。熱熱鬧鬧紅紅火火。所有的人都開心。

我們現在頓頓有魚有肉,物質豐富了還可以開始素食主義,開始追求食物各個層次的需求。一頓大餐想吃就能吃到。一年想有幾件新衣服都不是問題。不會攢著布票去在過年添置一件新衣服。

現在的精神娛樂項目太多了。小學的時候我就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的時候一邊玩大富翁了。不過我記得千手觀音很好看。

這些東西都不是隻有一年一度的了。不再那麼讓人期待。我們的閾值越來越高,這些項目不再有吸引力。況且都過了拿壓歲錢的年紀了(微笑)。

——————————————————————

這些春節被賦予的意義在今天已經變淡了。正因為獲得容易而失去了價值。

我覺得我有義務去維護外公外婆那一代對於春節的感情,出現在他們面前做他們覺得我應該做的事情。但之後不再強求。應該珍惜的東西照常珍惜,其餘不唏噓。

By:﹏淺淺的情·足以銘記ゝ————

一方面我認為是時代的進步

小時候對年的感覺是期盼的,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家裡比較窮,只有過年媽媽才會答應我買一身自己喜歡的的新衣裳,一年也許只能有這麼一件新衣服,盼望得不得了,穿上美滋滋的,別提多開心了?小的時候,最喜歡就是和小朋友們一塊放煙花了,一塊錢十個小煙花,搖啊搖啊搖,蹦出漂亮的火花,一群可愛的孩子圍在那裡看那金光閃閃的煙花,這就是童年時最快樂的時光。有時候也會玩鞭炮,纏著媽媽要,最便宜的就是摔炮了,五毛錢一盒,掰開一個一個的摔,聽到響聲就捂起耳朵躲起來,現在想想都好玩。要不就是到別人家的院子裡撿沒有響的鞭炮,把裡面的藥倒出來,點個火花,看著都高興。

大學生們為什麼會覺得,春節沒有意思?

小時候只有過年才能吃上大魚大肉,豬肉白菜粉條餡餃子,喝美味的飲料。這些山珍海味只有過年才能品嚐到,作為吃貨的我們怎能不盼望這些美味佳餚?

小時候要壓歲錢,經常在爺爺面前跪地下不起來,嘴裡唸叨這“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有時候跪的腿都麻了,但是能拿到五塊錢也是美滋滋的,有一次從奶奶家回來忘了拿錢,還專門跑回去跪地磕頭,奶奶看我的樣子,拿了十元錢給我,開心的不得了......

然而如今現在的社會,想要什麼有什麼,新衣服三天兩頭更換,鞭炮想放多少放多少,餃子想吃隨時都可以包。說白了每天都像過年一樣,自然過年就顯得乏味了,年味也越來越淡了……

另一方面就是回家的“恐懼”

現在的過年,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吃年夜飯,放煙花,看春晚,走親戚。飯桌上多了一些攀比,“誰誰家的孩子找了一個有錢的對象,可羨慕了!”“誰誰家的孩子考上公務員了,工作可吃香了”“誰家的孩子在學校拿了獎學金給媽媽買了好多禮物,可有孝心了。”“誰誰家的孩子買了一輛豪車,可神氣了!”七大姑,八大姨,你一舌我一語的,帶著猙獰的微笑句句摧殘著你的神經。所以,我們不斷抱怨“過年好無聊”“沒意思”“不想回家”萌生出“過年有什麼好,只能證明又老了一歲”。是啊,每長一歲,就代表著我們的壓力又升了一個臺階,誰不想風風光光,碩果累累回家過一個愉快的中國年?然而並不是人人都如願,就這樣莫名的產生了無形的壓力。

時代的步伐邁進了,我們也長大了,還會以放鞭炮為刺激麼?還在盼望著領壓歲錢麼?還會盼望過年的新衣裳和年夜飯的餃子麼?相反我們卻多了一些憂鬱,多了一些攀比,這也恰恰是春節越來越沒有意思的原因。

大學生們為什麼會覺得,春節沒有意思?

By:腦C不好惹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作為一個有知識有見解的大好青年,我對這個問題的解釋是:所有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所有曾經擁有的美好都會在人的心中紮下深根。你看,小時候你的壓歲錢也拿過了,炮仗也玩過了,花燈什麼的都已經玩爛了。那時候的時光多麼美好啊,所以在人的心中留下的印象特別美好。

至於那些東西,你再也不能放下一切去追求了,你看到了以前沒有看見的一些其他的東西。你有了寒假作業,有了追問成績的親戚,你懂的越多看到的越多,表面的快樂就會越少。以前只有過年能吃的好吃的現在隨時都可以吃的到,你沒有了迫切的希望,得到的時候就沒有了快樂。

【內容源自:申請方—問達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