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萬理財變保險:如何保證你的財務安全?

保險行業因為某些人又被黑了一把。

【活久見!840萬理財成保險,想要取出來要等100年...】

840萬理財變保險:如何保證你的財務安全?

“哈爾濱市民朱曉明和她的家人本著對於銀行的信任,決定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原本打算投資的840萬本金,在銷售人員的忽悠之下,最後卻成了保險。”

“投資人朱曉明來到百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朱曉明買的5年繳費期的產品的確是終身的,不能在交滿5年保費之後退還本金。”

“現在投資人手握著幾張保單,如果想要取回這筆本金,得需要相當長的壽命...”

熱搜下方評論區,網友對於保險的負面評價達到高潮。

840萬理財變保險:如何保證你的財務安全?

01

看到這條新聞後,作為保險行業人員之一,我內心十分崩潰。

爸比講保作為中立、專業的第三方保險諮詢平臺,從客觀、中立、專業的角度,普及正確的保險理念。

初見成效,又被民眾一鍋端的歸為“天坑隊列”

“一條臭魚腥了一鍋湯”的說法,用在保險行業再合適不過。

對於朱女士840萬天價買保險的負面消息,已經不是第一次。不去說離我們遙遠的新聞,各位有保障意識的朋友,你們身邊有多少人對保險有十分排斥的態度?

840萬理財變保險:如何保證你的財務安全?

我身邊這種人真有不少。關係稍好的朋友,我還會糾正他們的意識,極力科普保險知識。

關係一般的人,多數情況下我會直接選擇緘默不語——有人思維裡已經固化的認知,怎樣都無法改變。

比如截圖中的那位朋友,你說的再多她也不為所動,因為思維裡對於保險的認知已經形成,很難扭轉。年輕時沒有風險意識,當風險來臨就全靠死撐。

可能這類人家裡有礦,不需要利用高槓杆進行風險對沖。

但家裡真正有礦的人群,保障意識更為強烈。

840萬理財變保險:如何保證你的財務安全?

保險是一個信息壁壘極大的行業。有風險保障意識的人,除了會分散投資以外,保險是必不可少的配置選項——

選擇合適的高保額產品,每年花幾千塊的保費,突遇重疾或意外時拿到幾十萬的補償,符合條件的情況醫療費用還能全額報銷。

這樣高槓杆的回報方式,你有什麼理由拒絕?

02

說回新聞事件,保險業遭遇又一輪的差評原因是什麼?

是手握半生血汗錢想要投資,本著信任的前提踏入銀行,卻在被精心培訓過的套路之下連連敗退,跌進了保險的圈套。

這裡我們和大家普及一下:

1.並不是在銀行內銷售的產品,都完全值得信任

之前民生銀行支行的行長偽造了一批理財產品,俗稱”飛單“,賣給了150多個私人銀行客戶,這些客戶陸陸續續的買了30億。

結果東窗事發,為了獲利,行長用自己優質的客戶資源,搭上了後半生的職業生涯。

現在銀行裡仍有這種業務員,離門口不遠處放著一張桌子,賣著口頭承諾的理財產品。

產品真假,還要靠自行判斷。

2.想要查詢銀行理財產品,用這個方法

凡是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一個防偽編碼——理財信息登記系統登記編碼,或是理財登記編號等等類似的名字。大概長成這個樣子:

840萬理財變保險:如何保證你的財務安全?

產品詳情頁截圖

格式是14位編碼,大寫C開頭,後面13位數字。

凡是正規的理財產品,在”中國理財網“官網都能查詢得到。

3.什麼情況下選擇理財保險?(分紅險/投連險/理財險)

對於高淨值人群,可以考慮壽險+分紅賬戶,起到規避遺產稅和資產定向傳承的作用。

因為資產實力雄厚,有千萬流動資金的人,對安全和穩定的需求更為強烈。基數足夠大時,隨便一點收益就夠用。

如果選擇保險的初衷是為了保障,消費型保險永遠都是最好的選擇。價格偏低,保障90%以上的高發重疾,更適合普通收入的家庭。

消費型重疾險的價格不過幾千塊,越早買越便宜。(我前幾天買了50w保額的重疾險,年繳保費2180。)

03

這是最好的時代,信息的飛速發展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

也是最壞的時代,人云亦云的評價方式讓人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爸比講保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突破這些信息壁壘,傳達更適合大多數家庭的保障方案。

我們的工作,是從無數產品的N頁保險條款中,挑選出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是根據家庭的收入情況,在有限的預算內,搭配出產品的最大價值;

是結合被保人的健康狀況,從數款產品中,挑選出能夠承保的那款產品。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希望一對一的交流,教會每一位用戶自己去學習,去辨別,什麼樣的保險產品才適合自己。

不想為了金錢失去初心,我們要站著,還把錢給賺了。 ◂

840萬理財變保險:如何保證你的財務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