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安順》走進安順90後地戲傳承人—鄧豔華

安順就像一本老書,靜待您來品讀

我在這裡,帶你走進不一樣的安順

戳視頻觀看90後地戲傳承人的故事↓↓↓

天地做舞臺,

人生皆面具。

金戈又鐵馬,

征戰幾時回。

傳承人 鄧豔華

屯 堡 地 戲

地戲,是安順市屯堡人獨有的一種頭戴木刻假面的傳統民間戲劇,形成於明代初葉,其由來與屯堡人的生存選擇有關。地戲是古老的傳統戲劇,內容只有金戈鐵馬的征戰故事,其顯著特點是演出時“跳神者首蒙青巾,腰圍戰裙,戴假面於額前,手執戈矛刀戟之屬,隨口而唱,應聲而舞”。

《一本安順》走進安順90後地戲傳承人—鄧豔華

2006年5月20日,安順地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地戲的獨特性和唯一性使其被譽為“中國戲劇活化石”、“中國戲劇歷史博物館”。今天,我們《一本安順》就來走進一位90後地戲傳承人:鄧豔華。

據鄧豔華介紹,選臉譜不僅看雕工,最重要的是看雕刻者為這個臉譜所傾注的心血,因為用心做的才是最能體現精髓的。

《一本安順》走進安順90後地戲傳承人—鄧豔華

服裝均為手工定製,而一些小配飾則由母親或妻子親手所繡。如他所佩戴的香囊便是母親親手縫製的,一針一線都包含著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祝福和期盼。這些在其他地方買不到的東西,是家人最珍貴的祝福,這也是屯堡文化的另一種傳承。

屯堡地戲最鼎盛的時候,每個村寨大概有幾百支地戲隊伍,走家竄巷,為人們帶去一場又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而如今,跳地戲的老人們年齡大了,年輕人也不願意學習地戲,地戲的隊伍在急劇縮減,每個村寨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幾支隊伍。

《一本安順》走進安順90後地戲傳承人—鄧豔華

屯堡地戲最鼎盛的時候,每個村寨大概有幾百支地戲隊伍,走家竄巷,為人們帶去一場又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而如今,跳地戲的老人們年齡大了,年輕人也不願意學習地戲,地戲的隊伍在急劇縮減,每個村寨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幾支隊伍。

屯堡地戲的傳承,是一個十分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有時甚至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一本安順》走進安順90後地戲傳承人—鄧豔華

但無論未來地戲發展成什麼樣子,鄧豔華說,他都會堅持自己的初心,努力做好地戲的傳承,這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義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