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一落千丈價值為零?

剛剛過去的2017年可謂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網紅年”,2018年鐘聲敲響,比特幣能否再現“飆漲傳奇”還是“落地成泥”?

高盛集團經濟學家Jan Hatzius認為,信貸市懲加密貨幣等領域存在的金融不平衡會給原本強勁的2018年美國經濟蒙上陰影。他表示,一些領域的資產估值,特別是信貸,按照歷史標準來看已經上升到了很高的水平。這種最會令關注金融失衡的美聯儲官員非常擔心的大幅信貸擴張前所未見,但同時現在又出現了一些金融市場投機跡象,例如加密貨幣的火爆。

毫無疑問,2017年是加密貨幣的一年。以比特幣為首的數字貨幣,同“新零售”和“人工智能”一道成為現象級話題。

比特幣一落千丈價值為零?

從12月18日比特幣價格創下2萬美元大關記錄之後至今,比特幣價格已經下跌了25%,據比特幣交易平臺Bitstamp數據顯示,昨日比特幣跌破12000美元關口至12491.21美元,今日繼續徘徊於13000美元下方。儘管如此,比特幣的年內漲幅依舊是十幾倍,相比之下,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今年的漲幅均在20%到30%之間。

不過,最大的黑馬是瑞波幣,今年瑞波的漲幅超過34700%。2016年,瑞波幣的價格還不到1美分,但在上週就突破了1美元,在週五就突破了2美元大關。

平民一夜造福、價格大起大落、上市公司名字加入“區塊鏈”被熱捧、ICO融資被嚴打和原幣多次硬分叉……散戶“韭菜”跑步入場,極客與金融大佬互相嗆聲,明網暗網的交易延綿不絕。

這讓人覺得似乎是一場泡沫。然而,泡沫的通常定義是沒有基本面支撐的價格的快速上升。比特幣的價格顯然符合“快速上升”這個標準,但“沒有基本面支撐”這一條就有疑問了。和股票、債券價格不同的是,比特幣價格不存在可以偏離的“基本面”。它不涉及股息流或利息支付流。比特幣的價值完全取決於人們願意為它花費多少錢。

比特幣是一種奇異的資產;也許像黃金一樣,有意願的購買者群體將源源不斷地維繫它的價格。比特幣經常被描述為一種加密數字貨幣,但成功的貨幣都一直維持著對商品和服務的相當穩定的比價。而穩定性並不是比特幣的吸引力所在。

比特幣也不是一種交易媒介;它太不適合做交易媒介了。社交媒體平臺上充滿了投資者的驚恐故事,他們在試圖將比特幣收益變現時,遭遇了“卡夫卡式”的障礙。

還有一個問題是“開採”比特幣所耗費的能量,雖然難以精確評估,但已經超過了一個小國家消耗的能量。比特幣的價格越高,開採比特幣的高耗能競爭就越激烈。比特幣初生時曾被視為一種高效、近乎無摩擦的“去中心化”貨幣,但今天它似乎越來越不像是這樣的東西了。

展望2018年,不論數字貨幣將跨越重重關口再奪新高,還是一落千丈價值為零,一舉一動勢必吸引全民眼球,職業投資者對於基本面和技術位的分析和爭論也會塵囂日上。

還有一點可以肯定,從監管、接受/批判、採納的任一角度來看,2018年都將成為全球央行的數字貨幣元年。“監管風險”是眾人口中數字貨幣的黑天鵝事件,明年無人可以從中繞行。

野村分析師稱,比特幣即將提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資產價值上升會導致消費者支出增加,這是財富效應。自2017財年開始,日本投資者預計將對消費支出23296億日元的潛在提振。”

該報告中還提及:日本比特幣市場的交易量約為全球交易量的40%,已經超過了美元的市場份額。

從12月18日比特幣價格創下2萬美元大關記錄之後至今,比特幣價格已經下跌了25%,週五下午在紐約交易金額約為14500美元。但野村相信,從比特幣交易中獲益的投資者要遠遠高於那些在最近遭受損失的投資者。

野村證券還指出:“此外,比特幣價格上漲是集中在2017年第四季度中,其財富效應可能會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時候顯現出來,如果是這樣的,那麼我們估計,這帶來的潛在經濟推動力將會使GDP增長再上揚0.3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