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縣打好“組合拳”全力推進現代農牧業建設

年初以來,阿克塞縣按照省、市農牧業供給側結構調整總體要求,緊緊圍繞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核心任務,調結構、轉方式,立足資源稟賦,結合產業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區域優勢,打出“組合拳”,積極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

產業結構打好“優字拳”

阿克塞縣按照“山上減畜增草、山下設施育肥、城市加工交易”的發展模式,先後出臺多種優惠政策鼓勵農牧民發展設施養殖,近三年累計投資344萬元,調引種畜4300只,全部投放到養殖戶用以發展設施養殖業。今年,新建250畝高標準肉牛、肉羊養殖場1座,修建養殖棚圈40座,全縣設施養殖棚圈達到130座,設施養殖規模達到6萬頭(只)以上。依託戈壁農業扶持政策,種植方式向規模化、精品化、精細化方向發展,逐步改造現有126座日光溫室,新建採摘體驗式觀光旅遊“五連棟溫室”。新增節水灌溉高效田1000畝,在紅柳灣中藥材(黃芪)種植基地,實現1500畝黃芪生產收割機械化全覆蓋,力爭2018年新增紅棗、枸杞等林果150畝、黃芪等木本藥材500畝。

加快發展打好“服務拳”

阿克塞縣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壯大提升農牧業科技人才隊伍,採取“合作社(家庭農場)+農(牧)戶”的發展模式,新成立農牧民專業合作社1家,家庭農場3家,全縣各類合作社達到15家,家庭農場達到6家,吸納社員385人,帶動農牧戶280戶,資產總額達到995萬元。大力實施科教興牧農戰略,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通過實施“農牧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陽光工程”、“科技下鄉”等活動,計劃全年共舉辦各類農牧村勞動力技能培訓5期,培訓人員達到450餘人(次),力爭年內實現勞務輸轉1014人(次),實現勞務收入2238.16萬元。至目前,已舉辦培訓班3期,培訓人員達380人次。

草原治理突出“生態拳”

為進一步恢復草原生態,提高草原植被覆蓋度和草產量,阿克塞縣認真落實減畜任務和草畜平衡工作,實行禁牧、季節性休牧和劃區輪牧,全力改善草原生態環境,積極鼓勵農牧民群眾發展以奶牛、肉羊、家禽為主的設施養殖,大力推進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為實現山上減畜增草,該縣積極爭取育草基金項目、牧區開發示範項目、退牧還草項目等一批國家重大項目,為草原基礎建設提供了條件。至目前,全縣人工種植優質多年生草地2.3萬畝,每年生產優質牧草2450萬公斤。深入貫徹落實草原保護獎勵機制,啟動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資金髮放工作,天然草原牲畜飼養量控制在17.04萬頭(只),調引優良種羊450只以上,良種覆蓋率達到90%。建立鼠害蟲害動態監測體系,治蟲滅鼠30萬畝,動態監控25萬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