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一部莎士比亞式的古典悲劇

《影》 一部莎士比亞式的古典悲劇(看臺人語)電影脫胎於黑澤明的電影《影子武士》,最初靈感來自《三國·荊州》。我認為,《影》的最大魅力在於“反差”。一是形式和內容的反差感,帶有水墨風格、沉靜素樸的美學外殼之下,暗湧著爆裂殘酷的人性掙扎與矛盾衝突,內核是莎士比亞式的古典悲劇;二是人物設定的反差感,“若無真身,影子何在”,但到底孰為真身、孰為影子?至善可以變成至惡,至忠可以變成至逆,至柔可以變成至烈,這便是“影子”的故事,亦是關於人性博弈的隱喻。

《影》:一部莎士比亞式的古典悲劇

在主題上,《影》延續了張藝謀電影中一以貫之對“時代與個人命運”的探討。同時,跳出了他以往電影慣用的高飽和度、強對比度色彩與浩大場面的“經驗主義”,從視覺觀感到故事內核都呈現出“凜冽決絕”的風格氣質。尤值一提的是,電影中以雨傘為武器、於“太極圖”上切磋武藝等幾個動作場景的編排,充滿中國韻味和藝術想象力。抽離歷史是該片敘述優勢,也成為其短板。一些過於白話的臺詞使語言失去意蘊美,在某些場景片段對文學性隱喻的追求和舞臺感表現也使其更偏向話劇。(王 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