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IPO就有“現金大獎”!最高補貼1000萬 各地上市目標看過來

今年不少省市出臺了鼓勵轄區企業上市計劃,大多明確了具體的上市目標,更有瀋陽、湘潭、甚至縣級市河南濟源市、河北辛集市,紛紛推出了IPO現金大禮包。

9月17日,瀋陽發佈《瀋陽市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重金獎勵轄區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對在滬深交易所、港交所IPO上市或借殼上市的企業,獎勵400萬元;境外其他地區獎勵300萬元;此外對掛牌新三板、遼寧股權交易中心標準板(創新層)也都有相應的現金獎勵。

實現IPO就有“現金大獎”!最高補貼1000萬 各地上市目標看過來

瀋陽IPO現金禮包四大亮點

亮點1:滬深港交易所IPO獎勵400萬

實現IPO就有“現金大獎”!最高補貼1000萬 各地上市目標看過來

瀋陽此次三年行動計劃將用“真金白銀”實行分階段獎勵制度,對企業上市、掛牌分別給予不同獎勵:

1、對在滬深交易所IPO的企業,獎勵400萬元。獎勵分階段撥付,對在遼寧證監局申報輔導備案的企業獎勵100萬元;對證監會受理申請材料的企業獎勵200萬元;對完成上市的企業獎勵100萬元。企業在境內借殼上市,比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給予獎勵。

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或借殼上市的企業一次性獎勵400萬元,在境外其他地區上市或借殼上市的企業一次性獎勵300萬元。

2、對成功登陸“新三板”掛牌企業,按照掛牌和融資2個階段進行獎勵。對完成股份制改造並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獎勵100萬元(股改已獎勵金額予以扣除);掛牌後實現股權融資的,按照股權融資金額的3%進行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3、對完成股份制改造並在遼寧股權交易中心標準板(創新層)掛牌的獎勵20萬元(股改已獎勵金額予以扣除);對掛牌後實現股權融資的,獎勵20萬元。

亮點2:2020年境內外上市公司達50家

瀋陽三年行動計劃對未來上市公司數量提出了具體規劃:

到2020年,實現遼寧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達到500家以上,市場化遴選建立200家優質上市後備企業庫,力爭實現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80家以上,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50家以上;

到2022年,力爭實現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60家以上。

亮點3:推動上市後備庫企業股改

瀋陽三年行動計劃出臺引導鼓勵企業實施股改的各項政策和優惠措施。

為了提高企業股改的積極性,擴大覆蓋面,瀋陽將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服務業限額以上企業、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股改補助10萬元。

為保證企業股改質量,瀋陽市金融辦聯合遼寧證監局遴選確定有證券期貨資質、信譽良好的券商、會計師和律師建立中介機構後備庫,各類機構至少確保3家(含)以上。要求企業股改工作須由納入備選庫的中介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

同時,建立企業股改政策諮詢機制和企業股改問題解決協調機制。

亮點4:3億政策直投基金、貸款貼息

瀋陽三年行動計劃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加大重點企業融資支持力度也是一大亮點。

瀋陽將設立市級政策性直投基金,基金規模3億元,分3年投入,首期規模1億元。委託專業基金管理機構運營,重點支持“新三板”掛牌企業、市級優質上市後備庫企業和股交中心標準板(創新層)企業,同時建立有效的投資退出機制,明確投資退出渠道和路徑,加強投後管理。政策性直投基金管理辦法另行制定,按照程序報批後實施。

同時,實行貸款貼息政策和貸款風險補償機制。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新三板”掛牌企業、市級重點上市後備企業和標準板(創新層)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對符合政策條件的小微企業貸款,財政部門按照貸款合同簽訂日貸款基礎利率的50%給予貼息,對展期和逾期的創業擔保貸款,財政部門不予貼息。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風險補償。

此外,鼓勵各地區參照上述優惠政策,出臺相應政策措施,支持市及區縣(市)級後備上市企業和在遼寧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發展。

湘潭滬深上市總補助最高達1000萬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今年不少省市出臺了類似的行動計劃,大多明確了具體的上市目標,給予“現金大獎”的不多。其中,湖南省湘潭市打造資本市場“湘潭板塊”,提出推動企業上市三年“蝶變”行動計劃。

實現IPO就有“現金大獎”!最高補貼1000萬 各地上市目標看過來

記者看到,湘潭“蝶變”計劃的獎勵力度比瀋陽的還要大:

對2018~2020年內成功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市城區企業,市級財政增加補助資金800萬元,市級財政總補助金額達到1000萬元,其中200萬元用於獎勵企業高管團隊;在滬深證券交易所成功借殼上市的市城區企業,市級財政增加補助資金400萬元,市級財政總補助資金達到500萬元,其中150萬元用於獎勵企業高管團隊。

實現IPO就有“現金大獎”!最高補貼1000萬 各地上市目標看過來

按照“蝶變”計劃,到2020年末,湘潭力爭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總數量達到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20家。其中:

2018年,全市新增4家企業完成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前的股份制改造,並報湖南證監局輔導報備;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

2019年,全市新增4家企業完成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申報工作,4家企業完成上市前的股份制改造,並報湖南證監局輔導報備;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

2020年,全市新增4家企業在滬深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上市,2家企業完成上市申報工作;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4家。至此,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量達到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20家,實現倍增。

兩個省直管市上市推現金大獎

記者注意到,還有兩個省直管縣級市——河南省濟源市、河北省辛集市都制定了推進企業上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對企業上市給出了現金大禮包。

河南省濟源市:

對企業在境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境外上市的,按照200萬元標準,分階段進行獎補。對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的,按照100萬元標準進行獎補。鼓勵企業到中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對在中原股權交易中心交易板掛牌的企業,按照20萬元標準進行獎補;對在中原股權交易中心展示板掛牌的企業,按照5萬元標準獎補;對規模以上企業(指最近一年經審計的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按照10萬元標準進行獎補。

通過3年努力,實現全市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以上,中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展示企業30~40家,動態培育擬上市後備企業40家以上,同時新增股份公司30~40家。

資料顯示,濟源市目前有豫光金鉛、中原特鋼和清水源三家上市公司。

還有一個省直管市——河北省辛集市,在省級獎勵的基礎上,辛集市財政對在境內外主板、中小板上市的企業,獎勵300萬元;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獎勵200萬元;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獎勵150萬元;在石家莊股權交易所主板掛牌的企業,獎勵20萬元。

到2020年底,辛集市力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實現掛牌企業10家,石家莊股權交易所掛牌企業8家以上,建立20家以上的上市企業後備資源庫。

還有這些地區提出了上市規劃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還有這些地區提出了2018~2020三年上市行動計劃:

浙江省推進企業上市和併購重組提出了“鳳凰行動”計劃,到2020 年,爭取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 700 家、重點擬上市企業達到300 家,實現上市公司數量倍增;“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1200家,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達到5000家;股份公司達到8000家;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累計達到 2萬億元,全省直接融資佔比35%以上,股權與債權融資均衡發展,融資結構不斷優化;獲得資本市場服務的企業佔全省規上企業數的12%以上。

按照這一要求,浙江寧波市、台州市、麗水市、金華市以及下轄縣級市等不少地區也提出了自己的三年行動計劃。

江蘇常州市到2020年末,力爭全市境內外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超過280家,其中境內外上市公司超過8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超過200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5000億元,全市經濟證券化率力爭達到80%;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突破1000億元;股權投資機構達到150家,註冊資本超過300億元。

蘇州高新區到2020年,全區上市企業力爭達到28家,擬上市企業和後備上市企業超百家。

揚州市力爭在2018~2020年全市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15家以上,“新三板”掛牌公司20家以上,動態保持上市掛牌後備企業庫企業80家以上。至2020年底,各縣(市、區)、功能區實現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公司全覆蓋。

連雲港市到2020年,力爭全市上市公司、新三板等場外市場掛牌企業總數實現倍增,全市上市公司達到15家以上,“新三板”等場外市場掛牌企業總數超過150家。

泰興市三年新增股改企業60家以上、“新三板”掛牌企業20家以上、上市企業5家以上。到2020年末,全市上市掛牌企業達30家以上。

湖北省在5月也提出上市目標計劃,提出力爭到2022年末,全省境內外各類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00家左右,實現上市公司數量倍增,按此計算,2018年起,湖北每年新增上市企業數量將達到19家,這一計劃若順利實施,將大幅提升湖北上市公司規模。對在A股首發上市的企業,省政府獎勵提高到400萬元。

安徽省合肥高新區爭取到2020年末,實現上市公司數量倍增,力爭上市公司總數達到40家,爭取實現境外主板上市新突破,通過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額突破1000億元,上市公司市值超過3000億元。

山東省東營市力爭到2020年,全市培育上市資源65家,新增進入山東證監局輔導企業32家,新增進入證監會審核企業25家,新增上市企業12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32家。

佛山市順德區力爭到2020年實現上市企業5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60家、區域股權市場掛牌企業200家的目標。

今年初,西安市發佈“龍門計劃”,明確提出上市公司數量倍增的計劃:針對上市企業數量少的短板,提出上市掛牌實現倍增的目標,到2021年境內外上市企業達到10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300家,5年內實現翻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