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學|問題情境、學科任務與學科內容的涵義、關係及案例

思想政治新課程強調學科核心素養與問題情境、學科任務、學科內容之間的關係,並將其視為“依據學業質量標準測試學科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的前提”。準確把握三者關係,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能否沿著正確軌道向縱深發展。處理好三者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以往學科中能力不清和虛化等問題,使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以及考試評價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新教學|問題情境、學科任務與學科內容的涵義、關係及案例

作者王禮新,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北京市特級教師,教育部課程標準審查組成員。

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特別強調學科核心素養與問題情境、學科任務、學科內容之間的關係,並將其視為 “依據學業質量標準測試學科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的前提”。如何理解問題情境、學科任務、學科內容的涵義,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準確把握三者關係,並在此基礎上合理設計課堂教學,直接決定著課程實驗能否朝著正確方向前進,能否向著縱深領域深入發展,以及基於核心素養的考試評價能否順利實現。

問題情境、學科任務、學科內容的涵義

1

什麼是問題情境?

思想政治學科的問題情境可以依據不同性質進行分類,從時間維度上,可以劃分為舊情境和新情境;從要素的構成上,可以劃分為簡單情景和複雜情境;從結構的序列性上,可以劃分為結構化情境和不良情境。所謂結構化情境,是指問題情境的內容是完整的、有序的,具有較好的邏輯結構。所謂不良情境,是指結構內容是非邏輯的、非有序的,各種信息交織混雜在一起。各種不同的情境類型排列組合,衍生出多種多樣的具體情境。例如,簡單的結構化情境、複雜的結構化情境、新的不良情境等等。

2

什麼是學科任務?

思想政治學科的“學科任務”與目前流行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和“任務驅動教學法”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任務型教學模式”和“任務驅動教學法”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在體驗探究活動中完成某種特定任務,是目標為導向的活動程序和活動過程。思想政治課的學科任務,不僅是一種學習過程,而且是一種學科能力的追求,是學科技能的表現形式和承載方式。

思想政治課倡導的學科任務是多方面的,其中描述與分類、解釋與論證、預測與選擇、辨析與評價是凸顯的學科任務。

  • 描述與分類,是指對真實社會生活情境中的事物與問題的性質、特徵、表現,按照某個維度進行描述,對它們進行比較和分類。
  • 解釋與論證,是指對真實社會生活情境中的事物或問題,運用學科方法與技能分析原因、探究不同變量之間的關係;
  • 運用理論和實證材料,對探究結論進行合乎邏輯與科學要求的論證和檢驗。
  • 預測與選擇,是指結合具體的社會生活情境,運用科學的方法和原理對行為、事物或問題的結果與影響進行分析和預測;
  • 根據約束條件和欲實現目標,設計出合理可行的方案;比較不同方案的優劣利弊並作出合理選擇。
  • 辨析與評價,是指結合具體的社會生活情境,根據某個維度對事物(包括理論)的作用、價值與功能進行分析和評價,辨識不同事物的關係;合理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對不同觀點與立場、不同利益訴求進行辨析、辯護和辯駁。

3

什麼是學科內容?

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科內容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不僅包括課程涉及的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有序的文化知識和邏輯的學科結構,而且包括與這些學科相聯繫的方法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思想政治課程發展總趨勢是立德樹人。

  • 在學科核心素的培育上主要追求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
  • 在學科內容上更加強調綜合化和開放性;
  • 在課程實現方式上是努力把理論知識教學的“講授型”課程塑造成“活動型”學科課程;
  • 在教學方法論上是凸顯觀點,關注過程;
  • 在測試發展趨勢上主要是測試學生行為表現,即積極適應社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情境、學科任務、學科內容之間的關係分析

學科核心素養與問題情境、學科任務、學科內容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下面三個交叉的圓來表示:

新教學|問題情境、學科任務與學科內容的涵義、關係及案例

其中,問題情境是運用學科內容、執行任務、展現核心素養水平的條件和平臺。學科任務是將內在的核心素養水平外顯為可觀測行為特徵的媒介和嚮導。學科內容是印證與考查核心素養水平的理據和依託。設計問題情境的直接目的是引導學科任務的完成。設計學科任務不能任意發散,必須符合課程設計要求,受學科內容的規範和制約。

問題情境、學科任務、學科內容相互統一、相互協調,學科內容在具體問題情境和學科任務中得到展現,並得到測評,這就是課程對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的追求。核心素養與問題情境、學科任務、學科內容的內在關係,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新教學|問題情境、學科任務與學科內容的涵義、關係及案例

問題情境、學科任務、學科內容關係的實例分析

舉例來說,在《生活與哲學》或《文化生活》教學進行到某個階段,可以設計類似的教學活動:

情境設計:

一封來自居委會的信

新教學|問題情境、學科任務與學科內容的涵義、關係及案例

  • 活動設計:請同學們查閱資料,開動腦筋,寫出自己的設計。
  • 分析:在這個活動中,問題情境是居委會徵集宣傳欄稿件;學科任務類型是“描述與分類”,具體任務分為內容要求和形式要求。內容要求是“同時體現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形式要求是“撰寫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名言警句或詩句”。學科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構的認識與理解,二是在學習中積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養。三者關係如下圖所示:
新教學|問題情境、學科任務與學科內容的涵義、關係及案例

完成這一任務,學生不僅要熟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的內容,還要清楚核心價值觀的內在結構,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價值準則。顯然,“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名言警句或詩句”針對的是公民層面價值準則,是“誠信”和“友善”的要求。完成這一任務具有一定的難度。

在這個活動設計中,學科內容不是僵死凝固的,學科任務是明確具體的,問題情境是真實鮮活的,實現了問題情境、學科任務、學科內容的有機融合。如果學生撰寫出《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或《左傳》中的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或《後漢書》中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或《孟子》中的“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或《增廣賢文》中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等,說明學生完成了學科任務,具備較好的學科核心素養。這樣的活動設計,將內在的學科核心素養在具體情境中外顯為學科任務,活動結果可評可測,滿足課程標準對活動設計的要求。

這一設計,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影響情境和能力的主要因素,為什麼說“主體越多”“關係越多”“目標越多”“影響因素越多”“利益越多樣”“價值觀越豐富”,情境就越為複雜,能力要求就越高。在整個活動設計中,“關係越多”“影響因素越多”表現得十分明顯。

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執行學科任務,測試學科核心素養的實例分析

1.在簡單結構化情境中設計學科任務,測試學科核心素養。

  • 情境設計:中國人到歐美一些城市旅遊,當地人會驕傲地說:“看,這裡的建築和200年前一樣,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外國人到中國一些歷史名城旅遊,當地人會驕傲地說:“看,這裡都是新建築,20 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活動設計:同樣都是介紹當地建築,同樣都是發自內心的驕傲,但為什麼驕傲的內容卻有很大不同?請同學們從哲學角度解釋這一現象。
  • 分析:在這個教學設計中,問題情境是簡單結構化的,學科任務表現為“解釋與論證”,學科內容是能否用歷史的、全面的、辯證的觀點分析真實的問題。學科內容是開放的,既可以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角度加以分析,說明由於經濟發展階段不同,人們需求不同,對歷史文化遺產認識不同。也可以從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的角度加以分析,說明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不同。簡單結構化的問題情境的主要優點在於,刪繁就簡,主題突出,益於聚焦問題核心。

2.在結構化情境中設計綜合的學科任務,測試學科核心素養。

新課程強調,以培育核心素養主導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實施,主要體現在教學設計環節。要對應結構化的學科內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動設計,並貫穿教學全過程。在必修模塊學習之後,教師可以綜合運用學科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實現多種教學任務。

例如,可以用某學習小組參加學生會舉辦的“中學生商業挑戰賽”,成立“星星公司”,商討營銷項目,連續設置三個情境:

  • 情境一:如何才能找準營銷定位?一位同學找來SWOT分析模型並介紹說:公司要根據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客觀分析自己的長處、短處、機遇、威脅,合理確定市場目標,贏得市場。
新教學|問題情境、學科任務與學科內容的涵義、關係及案例


  • 活動設計:選用一個哲學道理,說明SWOT分析過程的合理性。
  • 要求:結合整個圖示或局部圖示,說出具體分析過程。
  • 分析:活動中給出的“SWOT分析示意圖”,屬於典型的結構化情境。圖中左邊三個方框中的內容,是分析問題的起點。表明“找準營銷定位”,既需要認識消費者和本企業的關係,又要認識本企業與同行之間的關係。圖示中央的SWOT,是學科任務給出的分析路徑。圖示中右側市場目標包括“產品內容”“銷售地點”“價格定位”“營銷方式”,是情境給出的分析終點。“選用一個哲學道理,說明SWOT分析過程的合理性。要求:結合整個圖示或局部圖示,說出具體分析過程,既包括了學科內容,又包括學科任務,其任務類型屬於“描述與分類”。這一教學設計,聚焦的是學科核心素養,針對教學中長期存在的“重視結論、輕視分析,不求甚解、淺嘗輒止,簡單記憶、機械套用”等問題,強調對學生思維過程的培養。

情境二“星星公司”獲得了3000元資助。在討論營銷項目時,“公司”內部產生分歧。

新教學|問題情境、學科任務與學科內容的涵義、關係及案例

  • 活動設計:任選一位同學的發言,運用SWOT分析方法,說明該同學的建議是否可行。
  • 分析:三位同學的發言,觀點明確,理由充分,屬於結構化情境。“任選一位同學的發言,運用SWOT分析方法,說明該同學的建議是否可行”,是具體的問題任務,屬於“問題與評價”類型。學科內容的理據具有綜合化特點,既含有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又含有經濟學道理。

情境三:在討論中,一位同學提議:應該營銷校內缺少的食品飲料,特別是同學們平時愛喝的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肯定能贏利。另一位同學說,不是咱們想賣什麼就可以賣什麼,校內商品部不賣這些商品,可能是因為政府有禁售規定。

  • 活動設計: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下一步應該怎麼辦?並具體說明理由。
  • 分析:這一問題情境依然屬於結構化情境。學科任務瞄準“預測與選擇”“辨析與評價”。學科內容包括如何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公民參與社會生活的有序性等。活動設計的立意是聚焦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法治意識”,在現行課程內培育學生的規則意識、權利和義務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3.在複雜的不良結構中設計學科任務,測試學科核心素養

情境設計:某超市(見下圖)有A、B、C三個區域,需要分別擺放蔬菜水果、洗滌用品和服裝。

新教學|問題情境、學科任務與學科內容的涵義、關係及案例

  • 活動設計: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提出擺放方案,並運用《經濟生活》相關知識說明理由。
  • 分析:超市平面圖是真實的複雜情境,包含多種信息,有些與要執行的任務相關,有些則無關,屬於複雜的不良結構。“提出擺放方案”是具體任務,直指學科任務中的“描述與分類”“辨析與評價”。學科內容不僅包括消費心理、企業經營策略,不同商品互補關係等內容,而且包括觀察問題的視角和分析問題的方法。這一設計追求的是活的思維,學習經濟學和其他課程後知識和能力的沉澱,而非單純課本知識的記憶,體現的是核心素養教學的價值取向。

通過以上實例分析,可以看到“問題情境、學科任務、學科內容有機融合”為深化思想政治課教學指明瞭前進方向和具體實施路徑。只要我們沿著這條道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以往思想政治學科能力不清、能力虛化等問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以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教學和考試評價就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選自《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年第1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