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海覓真文章:從青縣林官屯食堂印章看“吃食堂”的歷史


泉海覓真文章:從青縣林官屯食堂印章看“吃食堂”的歷史


青縣林官屯食堂印章

泉海覓真

對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吃食堂”的這段歷史,七十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應該是記憶猶新的,而年輕人則沒有直觀的感受。經過查閱資料,筆者大致瞭解了“吃食堂”這段歷史的重要時間點。現在簡單說一下。

1958年7月8日,人民日報刊登了《農業社辦食堂促進了生產發展和集體主義思想成長》的報道。該報道肯定了湖南省邵陽、桃源縣、湖北省公安縣、福建省安溪縣興辦公共食堂的做法。隨後河南、遼寧、新疆、廣西等省份也都辦起了大量的公共食堂。

泉海覓真文章:從青縣林官屯食堂印章看“吃食堂”的歷史


同年10月25日和11月10日,人民日報又發表了《辦好公共食堂》、《飯好菜也好—再論辦好公共食堂》兩篇社論,指出公共食堂要在我國城市和鄉村中普遍建立起來,成為我國人民新的生活方式。江蘇提出的“鼓足幹勁生產,放開肚皮吃飯”口號得到了社論的肯定。在這個時間段,全國各地大辦公共食堂。到1960年2月底,在公共食堂吃飯人數佔農村人口總數的比例,以河南省為最高,達到了99%。我們河北省也達到了86.1%。隨著公共食堂的普及,各種矛盾和困難逐漸顯現出來。

泉海覓真文章:從青縣林官屯食堂印章看“吃食堂”的歷史


1961年5月21日—6月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工作會議,會上對《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簡稱《農業60條》)進行了修改,其中一項即是停辦公共食堂。到8月24日,中央農村工作部向中央彙報:“全民食堂”大部分有領導地解散了,真正出於群眾自願的食堂鞏固下來了。我想鞏固下來的食堂存在的時間也不會太長,1961年下半年應是公共食堂存在時間的下限。

泉海覓真文章:從青縣林官屯食堂印章看“吃食堂”的歷史


在全國各地大辦公共食堂的時候,河北省滄州市青縣也興辦了集體食堂。據1999年版《青縣誌》記載,1958年10月,青縣大辦集體食堂,戶停炊。全縣共辦食堂1936個,後陸續停辦。

泉海覓真文章:從青縣林官屯食堂印章看“吃食堂”的歷史


由於種種原因,公共食堂從興辦到解散只有兩三年的時間,公共食堂運行的效果也不好。對這段歷史的記載,正史不多,零散的見於一些個人的回憶文字,留存的實物也很少見到。筆者有幸在河北青縣中古古玩市場淘到公共食堂時期的一個老物件—青縣林官屯村食堂的印章。

泉海覓真文章:從青縣林官屯食堂印章看“吃食堂”的歷史


泉海覓真文章:從青縣林官屯食堂印章看“吃食堂”的歷史


現介紹給大家。這枚長方形印章,杜梨木質,印文楷書,刻工精良,印面長5.1釐米,寬2.9釐米。印文被欄格分成三層,中間“飯票”兩個字最大,其上是“青縣林官屯村”字樣,其下是“第*食堂”字樣。“飯票”兩字之間和“第*食堂”的第和食兩字之間均留有空白。第和食兩字之間的空白是手工填寫食堂序列號所用,應該沒有疑問。“飯票”兩字之間的空白原以為是填寫姓名或飯菜數量之類的內容,經瞭解才知道就是空白。如果此空白處刻上飯菜等圖案,這枚印章就更有意思了。

泉海覓真文章:從青縣林官屯食堂印章看“吃食堂”的歷史


為了搞清這枚印章的情況,筆者走訪了青縣林官屯村的部分幹部群眾。據介紹,青縣林官屯村屬於青縣上伍鄉,公共食堂解散之前村名是林官屯村,公共食堂解散後更名為林缺屯村至今。林官屯村的食堂自1958年下半年建立到解散,存在了大約兩年的時間。村裡共有四個生產小隊,開始興辦公共食堂的時候,每一個小隊都有一個食堂,共四個食堂。

後一、二生產小隊的食堂合併為一個食堂,三、四生產小隊的食堂合併為一個食堂。村大隊設總管理員一名,負責按人口數給食堂分配糧食。兩個食堂各設管理員兩名,負責食堂的管理。當時總管理員叫葉殿方,一、二生產小隊食堂的管理員是葉殿祥和葉鳳桐。由於當時條件所限,食堂的伙食非常簡單,早飯是玉米渣粥,午飯是菜糰子、鹹菜,晚餐是俗稱”小火輪”的菜餅子。飯桌、餐具用的都是社員自己家的,由食堂統一管理。由於社員的抵制,到了後期,食堂就已經不再做飯了,而是把食材分配給社員回家去做。

泉海覓真文章:從青縣林官屯食堂印章看“吃食堂”的歷史


那麼這枚印章的作用是什麼呢?它的作用就是製作飯票。當時把它加蓋在薄牛皮紙(八十年代包書皮的那種牛皮紙)上,再剪下來,就是一張飯票。社員憑飯票去食堂吃飯,食堂管理員憑票分配飯菜,如此循環使用。食堂分配飯菜是以社員全家為單位,按其老幼成年的人口數計算出全家的飯菜數量,予以分配。為了公平公正,各戶社員的情況均予以長期公示。不過各家各戶的情況,大夥都是清楚的,就是沒有公示,管理人員也輕易不敢作弊。如果有社員犯了錯誤,不服管理,村領導就會停發其飯票,也就意味著全家沒有飯吃了。社員戲稱為“掐鳥食罐”。這在當時是極其嚴厲的處罰措施,是社員們最害怕的。

這枚青縣林官屯村食堂印章作為這一特殊時期留存的實物,對了解當時的情況有不小的幫助。從這個方面講,這枚印章也就很有意義了。

注:“小火輪”是野菜切碎後和山芋面或是其他面和在一起,用手團成型蒸熟。其中野菜所佔比例非常大,如果用玉米麵和,當時是一種奢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