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入大中門,迎面即為同文門。過同文門,院北端一座高閣拔地而起,頂簷下群龍護繞的一塊木匾上大書“奎文閣”三字,它就是以藏書豐富、建築獨特而馳名中外的孔廟藏書樓。

奎文閣始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始名“藏書樓”金章宗在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重修時改名“奎文閣”,清乾隆皇帝重新題匾。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來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所以《孝經》稱“奎主文章”,後人進而把奎(魁)星演化為文官首。後代封建帝王為讚頌孔子,遂將孔廟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奎文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黃瓦歇山頂,三重飛簷,四層斗栱。內部兩層,中夾暗層,層疊式構架,底層木柱上施斗栱,斗栱上再立上層木柱。奎文閣結構合理,固堅異常,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重修以來,經受了幾百年風風雨雨的侵襲和多次地震的搖撼,雖然康熙年間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堅固的旁證仍然無恙,巋然屹立,不愧為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一。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閣西碑亭中記載康熙年間地震的石碑就是奎文閣堅固的旁證。閣前廊下石碑二幢,東為“奎文閣賦”,系明代著名詩人李東陽撰文,名書法家喬宗書寫;西為“奎文閣重置書籍記”,記載著明代正德間皇帝命禮部重修賜書庋藏的情況。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奎文閣前有兩座御碑亭,亭內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6米多,寬2米多,碑下的龜趺高1米多。碑額精雕盤龍,繞日盤旋栩栩如生。碑文內容多是尊崇孔子。東南露天的“重修孔子廟碑”。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文極力推崇孔子思想,“朕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暫缺”。字楷書,書體端莊,結構嚴謹,以精湛的書法著稱於世。石碑立於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習稱“成化碑”。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過奎文閣為孔廟的第6進庭院。院落狹長矗立著13座碑亭,南8北5,兩行排列,斗栱飛翹,簷牙高啄,黃瓦耀金,櫛次鱗比。十三碑亭專為保存封建皇帝御製石碑而建,習稱“御碑亭”。亭內存碑55幢,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國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對孔子追諡加封拜廟親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廟宇的記錄,由漢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滿文等文字刻寫。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道北5座碑亭建於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道南的8座亭中,4座為金、元建築,東起第三、六座為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所建,第四座為元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所建,第五座為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所建,其餘4座為清代所建。兩座正方形的金代碑亭,斗栱豪放,佈置疏朗,是孔廟現存最早的建築。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各亭石碑多以似龜非龜的動物為趺,名曰贔屓(bi,xi),據說是龍的兒子。傳說龍生9子,各有所能,贔屓擅長負重,故用以馱碑。碑亭中最早的是兩幢唐碑,一幢是立於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的“大唐贈泰師魯先聖孔宣尼碑”,一幢是立於唐玄宗開元七年(公元719年)的“魯孔夫子廟碑”,皆位於南排開東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所立,位於北排東起第三座碑亭內。這塊碑約重35噸,加上碑下的贔屓,水盤,約重65噸。這塊石採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能將此碑安然運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驚歎。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十三碑亭院的東南、西南部,各有一片叢林似的碑碣。北牆朱欄內還鑲著大量刻石均為歷代帝王大臣們修廟、謁廟、祭廟後所刻。如從書法藝術上來看,真草隸篆,各有千秋。另有幾座石碑從側面記載了元末紅巾軍、明代中期劉六、劉七、明末徐鴻儒等農民起義的情況,是研究農民革命歷史難得的珍貴史料。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院的兩側,東建毓粹門,西建觀德門,供人出入,人們依照皇宮之名,稱為東、西華門。這是孔廟的第三道偏門。


採擷生活點滴 照亮美好人生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玄子游記」吾非聖賢 嚮往聖賢——走進孔子故里(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