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洲飛虹》憶湘江

安敏

《橘洲飛虹》憶湘江

《湖南日報》舉辦“四十年來家國”徵文,我寫下散文《湘江飛虹》發表了。文章是從一本藏書寫起的。書名叫《橘洲飛虹》。

《橘洲飛虹》出版於“文革”中的1972年9月,長沙湘江大橋工程指揮部政治部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黃的紙頁,承載的是四十五年前的一件大事。一座橋一本書,可見那時這種建設的艱難與輝煌。

《橘洲飛虹》憶湘江

該書以報告文學、散文和詩歌形式反映建橋事蹟,“後記”裡的第一句話是:桔子洲上飛彩虹,湘江天塹變通途。我查閱資料後得知,早在1965年,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來長沙視察,路過湘江時,看到排長隊等待過渡的人,就問身邊的長沙市領導:“衡陽有大橋,武漢也有大橋,長沙為什麼不修橋啊?”市領導如實回答:“我們沒有錢。”陶鑄說:“應該修的,修橋的錢,你們出一半,中南局出一半。”當時匡算大概需要1600萬,也許是長沙市政府沒有籌到800萬,工程就一直拖著。到1971年才重新考慮,1971年9月6日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典禮。

《橘洲飛虹》憶湘江


《橘洲飛虹》憶湘江

從這本書的照片裡,我看到了那種隆重。大會場上工人、戰士、民兵、學生方陣席地而坐,毛主席巨幅畫像、“鼓足幹勁”的大橫幅以及決心書格外醒目,還有長沙市民歡迎建橋工人和民兵、解放牌卡車滿載施工隊伍路過市區的場面,就像詩歌裡所歌唱的:“巍巍麓山擂起了喜慶的金鼓,滔滔湘水掀起了歡騰的波濤。”這又讓我想起新化資江大橋開工前的熱鬧,那是我家鄉的1976年,開工前工地上放電影,那時能看到露天電影是幸福生活,又聽說建橋工地還來了一批越南學徒,邊看電影就邊看越南人。看完電影我們幾個小夥子就想像未來資江大橋的樣子,就說到曾經看到過的湘江大橋,就突然爭論起湘江大橋到底有不有坡度的問題,簡直爭論得江水倒流。現在想來,那都是世面見得太少啊,走過的都是鄉間小橋,能到湘江大橋旁照張相就是天大的事了,所以為著一座橋有沒有坡也能爭論個你死我活。那時的長沙啊,不也是因為好容易才建一座橋,開工時才那麼隆重麼。

《橘洲飛虹》憶湘江


《橘洲飛虹》憶湘江

從“後記”裡可以看到,橘子洲大橋一年建成,“經過廣大工人、民兵、幹部和技術人員一年多的艱苦奮戰,長沙湘江大橋於1972國慶前夕勝利通車了。”這個建橋的時間不長,而且那時的建橋技術也比不得眼下,這本書中的文章因此從各個方面反映了建橋中“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走自己工業發展道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想、敢闖、敢幹,多快好省完成建橋任務”的事蹟。那時修一座橋是件了不起的大事,而現在長沙城裡的湘江上有多少橋啊?不說長沙,我家鄉新化縣城的資江上都有三座大橋了,四橋五橋也都在建設中。今天你驅車長沙也好漫步湘江也好,那可是長虹無數,八橋臥波。但橘子洲大橋仍然是一根主心骨。《橘洲飛虹》這本書,能讓我們重溫長沙第一橋,也能讓我們體驗歲月的成長。1972年的桔子洲大橋,讓長沙人盼了多少年啊,盼過了多少朝代的更替。而從1991年至2012年的21年之間,連續騰躍起七座大橋,好像就在新雨過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它們都靜悄悄地來了,不像以前這種大建設曾有過的轟轟烈烈。

《橘洲飛虹》憶湘江


《橘洲飛虹》憶湘江

《桔洲飛虹》這本書裡,有好些轟轟烈烈的勞動場面,有千軍萬馬在揮鋤挑土,有領導幹部在揮汗勞動,有解放軍在揮臂參戰,還有那個時代特有的”鐵姑娘”英姿……現在的大橋建設工地上是看不到這些場面了,各種建設工地都看不到這種場面了,那種簡陋,那種樸素,那種堅忍,那種氣概,那種一往無前。一是現代化的生產解放了勞動力,二是眼下也很難組織到願意肩挑手提揮汗如雨的千軍萬馬了。

《橘洲飛虹》憶湘江

書中的插頁照片,還有描繪勞動者形象的油畫《中流砥柱》、《長島人歌》及水彩畫等插圖,無疑成為了一個時代勞動交響的寫照,這樣的美術作品現在也很難有了,看著這些畫面可以聯想到王進喜、陳永貴們的樸實與頑強。所寫文章也都是勞動創造的禮讚,而且主體是對最普通的勞動者的描寫,如《石工曲》《築路工的貢獻》《“鋼筋工”》《雷鋒女民兵班》《攪拌工之歌》等。不可否認,以往的這種勞動場景與勞動豪氣就是那個社會進程中的一種財富積累,雖然原始,但有力量,有意志,有精神。我們是從愚公移山開始奮鬥的,靠這種奮鬥改變了一窮二白的面貌,靠這種奮鬥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也是在這種奮鬥意志中走進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橘洲飛虹》憶湘江

今天的勞動形式不同了,但奮鬥精神沒有變,奮鬥的速度更快,奮鬥的方向更明確,奮鬥的成果更豐碩。因為我們知道: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昨日湘江,奔流著勞動創造的汗水;今天的湘江,因此才長虹如畫!

《橘洲飛虹》憶湘江


《橘洲飛虹》憶湘江

這本《橘洲飛虹》,今天或許還可翻翻,雖然行文中有一些那個環境下“批修整風”“革命大批判”的意識形態體現,但勞動創造價值的場景還是可以回眸的。順帶說一句,1972年,因“文革”風暴而基本中止的文藝出版在紀念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30週年之際開始復甦,湖南人民出版社這一年五月出版了“文革”以來第一套含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詩歌、戲劇、歌曲和文藝評論的文學叢書,緊接著出版的,就是這本《橘洲飛虹》文學作品集。參與本書創作的,相當一部分為工人、民兵作者,也有未央、王正湘等已有影響的詩人和編輯,和羅石賢、彭倫乎、楊里昂、葉文祥等在那個時期起步後來迅速成長的作家、詩人。那是一個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