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太遠,地獄太近,你願意去哪?

有次早高峰乘坐地鐵,看見一位父親帶著兩個兒子(一個大概讀初中,另一個讀小學),在人群中等地鐵。

天堂太遠,地獄太近,你願意去哪?

地鐵緩緩駛向人群,一節一節載滿人的車廂,從人們面前掠過;地鐵慢慢停穩,站臺屏蔽門自動打開,門外等候的人群蜂擁湧向車廂。

車廂瞬間被塞滿,前排等候的人群已不願往裡擠;這時排在人群中間並不高大的父親,撥開前面的人群,毅然地往車廂裡擠,車廂內的人群極不樂意地往裡又挪了挪,在他地努力下,這位父親終於上了車廂。

天堂太遠,地獄太近,你願意去哪?

上了車廂的父親,對外面的兩個兒子喊到“快來,擠擠還能上,快上來”,其中一名男孩飛快奔向父親並上了車廂;然而,另外一位男孩卻一動不動待在原地,皺著眉頭對父親說了一句不想上去,就將頭擰向一旁,不再搭理他的父親。

父親在車廂內一邊用方言苛責不願上車的孩子,一邊催促孩子快上車;但站在人群中的孩子充耳不聞,任由父親在車廂內對他訓斥。

天堂太遠,地獄太近,你願意去哪?

當屏蔽門即將關閉,父親拿執拗的孩子沒辦法,只好帶著上車的孩子出了車廂,跟站臺的孩子一起等候下輛地鐵。

父親雖然下了車廂,但訓斥、責備聲依舊,與父親一同上車廂的孩子,只是抬著頭,懵懂地看著生氣地父親與執拗地哥哥。

天堂太遠,地獄太近,你願意去哪?

其實,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與久經風霜的父親最真實的寫照,父子倆的選擇都沒有錯。

父親撥開人群努力往車廂裡擠,表面上是為了趕時間,本質卻是父親為了讓自己的家人過得更好,做出著巨大的犧牲與努力。

天堂太遠,地獄太近,你願意去哪?

而孩子不願擠上車廂,表面上是不懂事,而本質卻是他知道父親插隊的行為是不對的,他不想用成人世界的藉口去破壞自己內心的準則與底線。

試想下,有多少人在年少時嫉惡如仇,發誓未來不會成為自己討厭的人;但最終又有多少人,不被生活壓彎了腰,保持初心,維持年少原有的熱血?

天堂太遠,地獄太近,你願意去哪?

年齡階段的不同,所處位置的不同,肩負責任的不同,生活經歷的不同,自然就會產生形形色色的想法與堅持;其實,大家都沒錯,有錯的是這個社會。

學校教會孩子禮義廉恥,卻沒教會孩子社會的殘酷與現實;社會讓人們遵紀守法,卻時時刻刻存在不公與偏見。

天堂太遠,地獄太近,你願意去哪?

這就導致孩子對這個的世界充滿過多美好的幻想,而缺乏相應的競爭感與危機感;這也讓父親對這個世界擁有過多的失望與敵意,而缺乏對生活抱有美好的幻想。

孩子太年輕,父親太滄桑!但讓孩子更客觀的認知世界,讓父親對社會與生活抱有希望,這隻能依靠他們自己。

天堂太遠,地獄太近,你願意去哪?

因為,天堂太遠地獄太近,每個人的路都是自選的。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奮鬥,讓自己的身體身處生活的天堂;人們也能不忘初心,拋棄煩惱,讓自己抵達心靈與精神的天堂。

路就在腳下,就看你怎麼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