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的那個霍金或許很遠,但《萬物理論》的他卻很近

和很多朋友一樣,我在朋友圈裡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

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教授的家人週三凌晨發表聲明,證實霍金教授在英格蘭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

這一消息令人震驚哀傷,但必須得承認,隱約中我也有一絲崇敬的寬慰。

一個21歲就被診斷為漸凍症(ALS)的人,竟然堅強地活到了超出平均年齡的76歲壽數。這樣的人,一定是有著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心氣和生命力。

他的曲折而充滿戲劇性的經歷,他留給後人的那些探索宇宙邊界的偉大思考,此時都早已令他不枉此行。

《時間簡史》的那個霍金或許很遠,但《萬物理論》的他卻很近

作為一個文科生,外加一個電影博主,我沒有能力去探討他的思想。但好在,我們還有機會從電影中,稍稍窺探他的經歷,去故事中,領略他傳奇的一生。

《萬物理論》是一部關於斯蒂芬·霍金早年生活的傳記電影。而我更樂意將它看做是一部關於愛情和人生的電影。

《時間簡史》的那個霍金或許很遠,但《萬物理論》的他卻很近

影片像一個最平凡的愛情故事那樣展開,在一場大學裡的新生派對上,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時間簡史》的那個霍金或許很遠,但《萬物理論》的他卻很近

然後是最自然的展開,兩個名校高材生,一文一理,在思想交流中越發惺惺相惜,每次交流都彷彿聊著一輩子最有趣的天。

《時間簡史》的那個霍金或許很遠,但《萬物理論》的他卻很近

然後,他們擁有了那種最讓人迸發出荷爾蒙的時刻,或是晚會,或是煙火,互訴衷腸,心中確定下對彼此的心意。

《時間簡史》的那個霍金或許很遠,但《萬物理論》的他卻很近

二人在湖上親吻,鏡頭慢慢拉遠。這幾乎就像是一個完美愛情故事的結尾。

《時間簡史》的那個霍金或許很遠,但《萬物理論》的他卻很近

鏡頭外的人們,卻毫不意外地因這一幕感受到一絲哀傷,因為我們都清楚地知道事情的發展。然而,這正是這電影唯美而深刻之處:那時那刻的霍金和簡,也正深深陶醉在他們自己的童話故事裡,他們深愛彼此,他們年輕聰明,前途無量,自然毫不懷疑自己將會過上平凡而又卓越的人生,長長久久地幸福下去。

但生活卻不總是閤家歡電影,或是大團圓結局的愛情故事。就在霍金找到自己的愛情,還有未來研究方向的時候,他狠狠地摔倒了。而絆倒他的,是贈他漸凍症的頑劣命運。

《時間簡史》的那個霍金或許很遠,但《萬物理論》的他卻很近

我們總說,如果沒有黑暗,那麼光明毫無意義;如果沒有痛苦,那麼愛情和生命的意義也無以彰顯。

但即便我們為他們送上無數的讚譽,卻沒有人敢說自己真的能夠體會,當霍金聽到醫生告知他漸凍症的病情和預期的壽命,當他體會到對身體的控制力一點點流失,當簡知道自己深愛的男人患上了不可逆的頑疾時,他們真實的心境。

《時間簡史》的那個霍金或許很遠,但《萬物理論》的他卻很近

我們總是以仰視名人偉人的眼光去看待霍金這樣的人,但《萬物理論》卻是用平視,甚至是代入進他生命的方式,在重述他所經歷的一切。在那些細膩的鏡頭裡,作為觀眾,也不由地體會到一陣切身感。

那是疼痛、那是沮喪、那是絕望,那又是如暗夜裡星光般的樂觀,不斷地生命意義的找尋,一萬次無聲地喊出“我還要活著!”

很多文章告訴我們,霍金的偉大並不是體現在他的學科研究上,而是體現在他孜孜不倦地科普工作上,總是殷切而衷情地向你解答“宇宙是什麼”,“人類將往哪兒去”等等的終極問題。

電影的最後,有極其意味深長的一幕,在他成名後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有人向他提問:“你說過你不相信上帝的存在,那麼你有對你有幫助的人生哲學嗎?”

他在做出回答前,第一排的姑娘手上的筆落到了地上,於是他出現了一幕遐想:他的手臂伸展開,他的腿也重新伸直,他站起來為那位姑娘撿起筆。

現實中,他依然坐在輪椅上,充沛而堅定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不知道最終霍金是否相信上帝的存在,但對我而言,他的存在,已經是足夠強大的關於世界奇妙的證明:當生命坍縮成那樣一具蜷縮纖弱不受控制的軀體,那敏銳雙目後卻能夠凝集思索整個宇宙的力量。

而這,或許是世間能夠見證的,最美妙的奇蹟之一。

《時間簡史》的那個霍金或許很遠,但《萬物理論》的他卻很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