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HyperX 是金士頓旗下的高端外設品牌,怎奈何這個高端外設品牌並沒有中文名,在我泱泱中華,這是不接地氣的表現,而且叫起來也繞口,所以基本都還是直呼“金士頓”。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說起他家的外設,鍵盤和鼠標起步都比較晚,真正出風頭的還要屬頭戴式遊戲耳機,暴風、雲2、黑鷹(S)以及阿爾法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型號。而且金士頓在電競賽事上很捨得花錢,很多國際大型賽事上都能看到HyperX 產品的身影,對品牌和產品的宣傳還是很到位的。

隨著吃雞手遊的火熱,很多外設品牌都把目光投向了入耳式耳機,HyperX 也趁勢推出了一款中文名叫“雲雀”的入耳式耳機。雖然我算不上HyperX的死忠粉,但也還有幸體驗過他家不少頭戴式遊戲耳機,很好奇HyperX在入耳式耳機的表現上會不會如同頭戴式耳機那般優秀。在雲雀上市半個多月後,終於有機會體驗了一番。

包裝附件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從產品的命名上可以看出,這款入耳式耳機依然是屬於Cloud系列,作為HyperX Cloud系列第一款入耳式電競耳機,被賜名為“雲雀”。以Cloud先輩們的表現來看,我對這款雲雀的表現還是挺期待的,但作為一款入耳式的遊戲耳機,我又不敢報以太高的期望。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包裝正面紅白配色挺素淨的,翻到背面一看,emmm,好像印象中HyperX沒有哪款產品使用過這種人像佩戴效果作封頁的。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側面著重標註了一下Switch 和 手機,3.5mm的標準接口的應用範圍要遠遠不止這兩種,像XBOX,PS4,MP3等等支持3.5mm接口的電子設備都是可以使用的。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包裝採用了翻頁式設計,打開之後可以看到透明觀景窗,對於耳機的外觀有一個很直觀的瞭解。下方可以看到這款耳機標配了三種不同規格的耳機套,用來適應不同大小的耳郭。這個耳機套的形狀和常見入耳式耳機套的形狀相差很大。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包裝的大小其實還可以再縮小一點。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全家福:雲雀入耳式耳機一副,收納包一個,大中小三對硅膠耳機套(耳機默認裝配中號),說明書一冊,以及家族產品卡和技術支持卡片各一張。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耳機套的形狀有點像家居拖鞋,內側有尺寸英文標識,我個人偏好使用小號耳機套。

外觀細節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黑紅配色是HyperX系列用慣了的,雲雀也沿用了這個配色,不過因為入耳式耳機體積比較小的緣故,搭配紅色麵條線的雲雀,看起來更像是紅色耳機點綴了少許的黑白色彩,耳機外側白色的"HX"LOGO是非常的顯眼。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耳機套的外形和主流的入耳式耳機套的外形差異很大,主要是通過固定在耳郭處來穩定耳機的佩戴效果,只有前端少部分需要推入耳道。而主流入耳式耳機需要將耳塞推入耳道的部分較多,以此來形成一個密封效果來得到更理想的音效。雲雀的佩戴方式更接近於平頭塞的佩戴方式,音效則介於平頭塞和入耳式之間。最大的優點是即使佩戴較長時間也不會導致耳道漲疼。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雲雀耳機雖然小巧輕便,但採用了13mm驅動單元,頻響範圍高達20Hz——20000Hz,以高解析力的音頻打造沉浸式環繞音效。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雲雀耳機外側有兩個長條形開孔,應該主要是起到美觀作用。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耳機套的外形和主流入耳式的耳套不同,安裝和拆卸的方式區別也很大。傳統式主要是倚仗硅膠耳套本身的延展性,套在出音口上,部分出音口比較大的耳機安裝起來會很費勁。而云雀的安裝方式要簡單很多,在出音口側面有一個鰭片,只需要把耳機套上對應的卡槽套在這裡就可以,拆裝都很方便。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出音口是一個橢圓形,也和常規的圓形耳機差別較大。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雲雀耳機的線控一面是電話接聽按鍵,一面是麥克風錄入孔,並且有顯眼的HyperX的英文標識。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耳機線材是紅色麵條線,麵條線最大的優勢是抗拉伸、不易打結,相對圓形線材來說壽命會長很多。長度大概1.2米左右,如果用來連接主機後方聲卡插孔可能會略顯不足,但其他電子設備基本都夠用。這也符合雲雀主要面向移動端用戶的設計初衷。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線材在靠近音頻插頭的位置有一些註釋文字和標識。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L型的4段式鍍金3.5mm音頻插頭。

前陣看到某位“大神”吹噓說鍍金插頭可以增強音質,直接笑噴,真的是無稽之談,就差引入火電、風電、水電和核電對音質帶來的影響了(這個不同電能的影響段子網上有,有興趣的可以問度娘)。這是題外話,就不扯太多了。

使用感受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大多數遊戲耳機,因為要傾重於遊戲,特別是FPS類遊戲的表現,所以會對低頻部分進行加強。而且遊戲耳機對於影音的表現大多都是比較欠缺的。在初上手時,我對雲雀的表現並未期望太高,但通過手機端和電腦端的音樂試聽之後,音效倒是比我的期待要高不少。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我主要試聽的音樂一類是《平凡之路》(朴樹)、《船歌》(趙鵬)和《畫》(趙雷)等偏民謠類歌曲;一類是《泡沫》(鄧紫棋)、《浮誇》(陳奕迅)和《歲月神偷》(金玟岐)等這類人聲表現比較強的流行樂;最後一類是試音碟APE無損音頻,包括《渡口》(蔡琴)、《加洲旅館》(老鷹樂隊94年現場版)和《偏偏喜歡你》(區瑞強)這三首。試聽的途徑包括手機端和電腦端兩個。

高頻部分我覺得是雲雀耳機表現最好的部分;中頻人聲部分則算是中規中矩,還原也還算到位;反倒是低頻部分,下潛不夠深,而且略微有一點黏的感覺。整體來說,作為一幅電競遊戲耳機,對三頻的均衡以及音樂的兼顧做到這一步,已經是超出我預期了。

自由的嚮往,金士頓HyperX Cloud Earbuds雲雀入耳式耳機開箱體驗

我試玩了手遊《絕地求生:刺激戰場》,才理解到低頻部分有點黏的作用在哪裡。很明顯為了在FPS遊戲中有更好的表現效果,雲雀也對於低頻部分進行了優化和加強,剛好加強的這個黏度,就相當於把不明顯的低音進行了適量的擴大和延展,就好像水波盪漾開來的那種感覺。而這種處理的直接效果是會將附近的腳步聲、槍聲和其它環境音適當的進行了加強,讓使用者可以更清晰準確的對方位進行判斷。

平時一般手遊玩的不多,此前都是直接開手機揚聲器。在聽到槍聲後,大致判斷槍聲方位,然後再通過小地圖上反饋出來的腳步方位,來尋找敵人可能存在的位置。這個效果很差,處理的過程也較長,而且也不一定每次都可以精準的發現敵人,這樣就很容易被打背身。而使用雲雀耳機,可以清晰的判斷出附近敵人所在的具體位置,無論是偵測距離還是位置的反饋,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總結

雲雀入耳式耳機,作為HyperX Cloud系列的首款針對移動設備的入耳式耳機,我認為其最主要目的是完善產品線,填充移動設備端的空缺。而這款耳機在照顧到遊戲側重的同時,還兼顧了音樂方面的平衡性,表現雖然比不上音樂耳機,但作為一款電競遊戲耳機來說也還算不錯了,要比我預期值高出不少。

外形設計跳出了固有圈子,特別是耳機套的形狀和主流產品都不一樣,音質和佩戴舒適性介於傳統入耳式耳機和平頭塞之間,不會產生耳道脹痛的感覺,但隔音效果也略差一些,相應的聽診器效應也減弱了很多。只是目前這個價格有點令人咂舌,坐等降價或者等年底節日大促來一波神券好價,倒是可以考慮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