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治疗|抑郁者这七种独特的思维和认知方式,需要改变

在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通过改变患者异于常人的不合理的认知或思维问题,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那么,你知道抑郁患者的认知或思维方式与常人到底有何不同吗?

1、对自我的消极态度

“我糟糕透顶”,常人在面对评价或竞争的压力,也会对自己沮丧失望(当失败时),但大多数时候,他们对自己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欣赏的。即使产生了糟糕的自我感觉,也容易通过一些应对方式重新恢复良好的自我感觉。抑郁症患者则容易因为很小的事情苛责自己,认为自己有缺陷,不完美,不配拥有幸福。

举个具体的例子:恋人忘记答应过你的某件事,事情不大

普通人:卧槽他/她怎么这样啊,到底有没有把我的话记在心里啊,不行得好好给他/她长长记性了,嗯……或者他最近太忙了?……

抑郁者:他根本没有重视我的话,他不爱我了?肯定是我做错了什么。他终于受不了我吧?可是,我能怎么办?果然,像我这种糟糕透顶的人,只会成为别人的负担,根本就没有恋爱的能力。我不配跟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blabla……

遇到挫折,正常人会把愤怒指向外界,或者寻找力量得到帮助,而抑郁症者则会激活自我苛责的模式中——对自己很愤怒,也不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或者求助于他人,让自己陷入抑郁情绪中无法自拔。

抑郁治疗|抑郁者这七种独特的思维和认知方式,需要改变

2、抑郁现实主义

抑郁症者有一种叫做“抑郁现实主义”的认知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抑郁者比不抑郁的人能更加客观地看待现实。

正常人会以“玫瑰色眼镜”来看待世界——某种令人感到安慰的幻觉使他们免受挫折和绝望——而抑郁症患者却无须这种幻觉,这样虽徒增了悲伤,却更智慧。

前不久自杀的高中生林嘉文在他“最后的话”中曾写到:“人活在世上,实在不该太把自己当回事,但只要人要赖活着,总得靠某种虚荣来营造出自我存在的价值感......” 他说的并没有错,正常人需要一些幻想的东西让自己感到有希望,有价值,而抑郁者太过现实,把一切都看透了。爱情、友谊、亲情、信仰——生活中那些积极的东西,都会被他们强烈地质疑。

一个抑郁的高中生多年以来一直在思考“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多年思考的结果是生命没有意义,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有没有意义”这样的问题正常人是不太会去思考的,即使被要求回答,他们也能赋予积极的意义——这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乐观防御。抑郁症者很较真,他们一定要寻找到一个真理性的答案,而放不过任何的瑕疵。

抑郁治疗|抑郁者这七种独特的思维和认知方式,需要改变

3、选择性提取负面信息

抑郁者会选择性提取一段经历中消极的部分。除非事情非常顺利圆满,抑郁者会有略微的高兴,只要事情有些瑕疵,抑郁者会只注意这些,并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比如,在亲密关系中,难免会有冲突、矛盾、差异,非抑郁者会更多的关注亲密关系中的爱、合作、付出、包容,而忽略那些负面的部分;抑郁者又一次较真,选择性的注意关系中负面的部分,并得出一些消极负面的结论——“他不爱我”、“我没有恋爱的能力,不值得被爱”“我们完全不合适,根本就不应该继续下去”等。

抑郁治疗|抑郁者这七种独特的思维和认知方式,需要改变

4、自我参照

抑郁症者有一种放大自己的倾向,甚至认为自己是关注的焦点,害怕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被人看到。

比如,在公众展示的场合,会认为所有的眼睛都盯着自己,自己犯的任何错误都会被下面的观众谈论。

抑郁者内部有一个严厉的批评者,在评价的场合会把这个批评者投射到观众身上,并因此经常有自尊失落的体验,有的人为了避免这种失落,选择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来,自我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抑郁者还会有过度负责的情况。他们认为发生的不好事情自己都负有责任,而好事则缘于他人、运气或其他不能控制的因素。

抑郁治疗|抑郁者这七种独特的思维和认知方式,需要改变

5、对拒绝特别敏感

拒绝会唤起抑郁者强烈的挫败感和自我否定,会破坏他们的自我形象。因为害怕被拒绝,他们羞于表达内心真实的需要,即使表达了,往往也是轻描淡写的,所以周围人往往会读不懂他们的内心需求。抑郁者之所以在需要时不会主动寻求帮助,便是因为害怕被拒绝。

抑郁者能轻易地觉察到周围人赞成或反对的微妙暗示。对于别人的反对意见,非抑郁者可能会理性接受或反驳争论,也可能左耳进右耳出不太在意,抑郁者会非常在意,并唤醒一直存在的自我苛责模式,认为自己的建议太垃圾了别人才会反对,“简直太尴尬了,以后还是闭嘴吧”。

抑郁治疗|抑郁者这七种独特的思维和认知方式,需要改变

6、对情感体验的隔离

因为对拒绝敏感,抑郁者羞于表达需要和情感,慢慢地,他们还发展出了一种对情感的态度,便是忽视它、否认它、隔离它,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从情感的世界里抽离了出来。如果说情感体验像触电,那么抑郁者大概是给自己穿上了国家级安全牌防电绝缘衣。

由于抑郁者不让自己感受情感,反而容易出现情绪的突然转变。比如突然觉得自己很沮丧、不开心了,却不知道情绪转变的原因。

其实,情绪的转变总是由没有被感受到的情感或回忆导致的,也许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小冲突,也许是一段记忆,或者听到的一句话。由于习惯性的屏蔽情感,抑郁者最常出现的体验是:“它突然来了,我突然变得如此低落,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低落”。

有些抑郁者给人的表面印象是他们很看得开,很淡定,他们很少会表现出特别想要的状态。这是他们对于内心需要的过度防御,久而久之,他们变得麻木了。

抑郁治疗|抑郁者这七种独特的思维和认知方式,需要改变

7、消极的归因方式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对抑郁者广泛存在的“习得性无助”进行了研究,发现抑郁者消极的归因方式。

抑郁者倾向于将坏的事情看作是永久的,而好的事情是暂时的;而非抑郁者刚好相反。当一个抑郁者遇到了坏事,他会想:“这下我全完了”,而非抑郁者可能会想:“我能挺过去”。当遇到好事时,抑郁者会想:“只是一时运气好而已”,非抑郁者会认为:“我付出了总要有收获的”。

抑郁者会把坏事情视为普遍性的而不是特殊性的。他们会认为:“没有一个机修工是诚实的”,而不是“那个机修工不诚实”。

非抑郁者将坏事情视为特殊性的而不是普遍性的:“我今天感觉不舒服”,而不是“我总是生病”。

第三个方面是个体化。当坏事发生时,抑郁者习惯于苛责自己:“我什么事都做好”、“我总是出错”,非抑郁者会保护自己:“你的错误和我一样多”。

在抑郁状态下,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体化的极端表达是“不管在哪,事情总是会变糟,都是我的错”。而较为乐观的思路是“事情有时会变糟,但并不总是这样,而且原因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