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巷子

大概是一個城市裡市井又美好的地方

是熟悉一個城市最直接的方式

可以瞭解一個城市最真實的模樣

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

藏得深的“hang zi”

只有本地人才曉得

本期“一城一味”

就讓我們尋味成都吧

1.建設巷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位於建設路附近著名的電子科大“萬人坑”旁的這條巷子,並不會出現在旅遊平臺“官方推薦”的名單裡,然而建設巷在本地資深吃貨的圈子裡火起來已經有幾年的時間,曾經(現在)作為“西南地區第一大理工男子高校”學生們奉為聖地的一條小街,永遠都有慕名而來的吃貨們在排隊打卡。

看似簡陋的一排商鋪彙集了幾乎是成都人氣最高的“周籤籤鍋巴土豆”,“徐亮烤蹄”,“一到肥腸”“秦孃冰湯圓” “傅記排骨”賀氏蛋烘糕”“降龍爪爪”“樂山老地方油炸串串”等幾十家“殿堂級”美食,一百塊錢可以從街這頭一直吃街那頭, 打著飽嗝眼含不捨地離開……

而且這裡的商家很“友善”,你可以在其中一家點餐坐下,然後拿出你沿途買來的各種好吃的邊吃邊等,絕對不會遭老闆兒翻白眼兒~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2.香香巷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估計連在成都居住不超過10年的“本地人”都不會很熟悉的一條小巷,小編也是某天深夜被朋友帶到望平街附近這條在主路上只看得見一個門頭的神奇小街。

香香巷其實最早是由夜市發展而來的,但現在儼然成為大隱於市的美食一條街,很好詮釋了“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個道理。

不僅有來自自貢的“陳四鹽幫菜”“啞巴兔”這些本地美食,也有“炭樂日式烤肉”,原泰國駐成都總領館工作人員開的“早安曼谷”等異域料理。

“林深見鹿,海藍見鯨”,巷深,自然是見美味了。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3.小通巷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每逢節假日,大量的外地遊客都在名頭響亮的“名片”寬窄巷子裡,隨著人流踟躕不前,擠得哭笑不得。而更多“精明”的成都“土著”,則更願意選擇一個陽光和煦的週末,去逛離寬窄不遠的小通巷。

一條漸漸變冷清卻又最有溫度的小巷——小通巷。這裡彙集了很多成都最早出名的網紅店,精緻的咖啡館和小餐廳,風格迥異的民宿,一度成為了文青們打卡發朋友圈的熱場。

然而當熱度退去,留下的是古道蕭蕭,夏辭秋告,是這條巷子依舊數十年如一日的保留著自己的樣貌,保留著最成都的生活方式 ——“慢且自在” 。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4.北書院街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最能反應成都“市井文化”的,自然便是成都的老茶館和茶館裡永遠坐著“幾乎不需要工作的成都人”。

對於這個城市,外地朋友很不能理解的就是為什麼在工作日,成都人也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浪費”在市井陋巷形形色色的大小茶館裡。

那種“高檔”茶樓數百上千一壺的“牛肉”“馬肉”自然是陽春白雪,然而成都人更願意接受那些“下里巴人”的喝茶去處。

人民公園內的“鶴鳴茶社”自然是盛名在外,無數次出現在各種成都的宣傳片裡,而坐落在北書院街那些老茶館雖然沒有那麼大的名頭,“桌椅老舊,茶錢相因(便宜)”卻更在杯盞之間見證著時間給這座城市帶來的變遷,以及這裡的人們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守”著屬於成都人的,閒適安靜的生活。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5.玉林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寬窄是成都的面子,玉林是成都的裡子”。自從趙雷的一首《成都》火了,一夜之間全國似乎都知道了成都有一個玉林,那裡有一個“小酒館”(但成都當真莫得“玉林路的盡頭”,莫得!)。

有別於寬窄和錦裡,多年來玉林一直保持著原始的樣子,生活的氣息並沒有隨著城市的建設減少些許。那些大大小小的飲食店,小酒吧就那樣星羅棋佈地分散在新新舊舊的居民樓間,這裡有火得一塌糊塗的網紅聖地小酒館,有成都開出的第一家“玉林串串香”,也有走出過張靚穎的“音樂房子”……

傍晚華燈初上,這個城市忙碌的一天畫上句點,而屬於玉林的,屬於成都人真正的生活此刻才徐徐拉開帷幕………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6.錦繡路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一條不知名的小巷,挨著當年“成都第一個富人區”棕北,旁邊就是美國領事館和棕北中學。最近幾年逐漸進入人們的視角,和電子科大一起被本地人譽為“拍銀杏TOP1的地點”。

每年到了秋天特別是出太陽的週末,這裡總是有很多人,踩著秋天的尾巴兒,來拍下滿樹滿地的金黃。

對於陰霾的成都地區而言,秋日藍天下的太陽毫無疑問就是人們心頭的“聖光”,是足以讓成都市民放下手上的工作在朋友圈奔走相告的美好。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7.長髮街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長髮街是成都名字最好聽的街道之一,光是名字就讓人想到“白衣勝雪,長髮及腰”的女子,站在鋪滿秋日陽光的銀杏樹下望著人們熙來攘往,左手一碗鍋巴土豆右手一個麻辣兔頭……(跑偏了跑偏了)

其實今天說到長髮街,是因為“玉芝蘭”的緣故。深藏在這條街上一扇不起眼的大門背後的玉芝蘭,有一個清新風雅的名字,掌門人卻是成都川菜界不折不扣的“扛把子”蘭桂均。同樣是大隱於市的風格路數,玉芝蘭很好解釋了“川菜不只是辣”這句話,無數驚豔的出品讓很多成都本地人都把這裡列為了“有生之年”系列……

據說蔡瀾先生也曾經光顧玉芝蘭且評價頗高,如果有一天成都的餐廳也上了《米其林指南》的話,相信玉芝蘭和長髮街,都會是毫無疑問出現在其中的。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8.紅瓦寺街18號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突然就在社交媒體上火起來的“成都鴛鴦樓” 帶火了紅瓦寺街18號。 修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鴛鴦樓”坐落在老川大望江校區旁,兩棟樓相望而立,早期應該是作為四川大學宿舍,現在居住在這裡的多為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本來是很難引人關注的一個地方。

但因其充斥著歲月的痕跡,彷彿自帶一絲穿越的時光感。像極了電影《功夫》裡面的大雜院,突然之間就成了拍客們的拍照聖地。

一時原本安靜的居民老街裡來了很多掛著長槍短炮的攝影師,或是拿著手機“快手小哥哥”和“抖音小姐姐”,就那麼意料之外地帶紅了這條不起眼的小街。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9.钂鈀街 崇德里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成都地名歷來不缺古雅,以“裡”為名的在成都確實不多見。

相傳古大慈寺面積很廣,後來將附近的一條街用來存放兵器,光緒年間這條街就被命名為“钂鈀街”,“英國權威旅遊指南雜誌《Time Out》採訪超過15000名全球旅行者,參考他們的意見,最終誕生了“全球最酷50城市街區”排名。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共有四個城市街區上榜,其中成都的钂鈀街排名最高,列榜單第19名。這裡沒有北上廣的繁華,卻有民國風情的建築,詮釋著川西地區的慢時光。

“談茶”“吃過”“駐下”幾乎完整保留了老建築的骨架,帶來的是無法複製的年代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大氣”卻有另一種“大度”,淹沒於街市,融化於生活。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10.原解放軍7322文創區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7322坐落於高攀路的一角,是一個幾乎廢棄的解放軍工廠。7322前身是老成都人耳熟能詳的“白藥廠”,不過這個白藥可不是大家熟悉的“雲南白藥”而是白色火藥………

去年開始,7322舊址開始了大規模的改造,確是漸漸有一點“南門小東區”的感覺,裡面目前彙集了文創,射箭,羽毛球,蹦床,咖啡店,髮型工作室等一系列文藝小店。

廠區內老廠房爬滿了爬山虎,紅磚灰簷,配合著夏末秋初陽光斑斕,樹影婆娑很有感覺。

那些非常文藝的一排排小房子就安靜藏在原本神秘的軍隊大院裡,淹沒在門口菜市場的喧鬧中,像一個世外桃源,適合用來打發一整天的時光。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這些路邊巷弄

才是蓉城的溫度所在

才是地道的成都味道

無論時間過去多久

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巷子影像和味道

都會永遠存留在回憶中

一起去尋找兒時記憶咯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曉得的“hang zi”,帶你尋味成都

CHENG DU

(歡迎評論補充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