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巷子

大概是一个城市里市井又美好的地方

是熟悉一个城市最直接的方式

可以了解一个城市最真实的模样

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

藏得深的“hang zi”

只有本地人才晓得

本期“一城一味”

就让我们寻味成都吧

1.建设巷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位于建设路附近著名的电子科大“万人坑”旁的这条巷子,并不会出现在旅游平台“官方推荐”的名单里,然而建设巷在本地资深吃货的圈子里火起来已经有几年的时间,曾经(现在)作为“西南地区第一大理工男子高校”学生们奉为圣地的一条小街,永远都有慕名而来的吃货们在排队打卡。

看似简陋的一排商铺汇集了几乎是成都人气最高的“周签签锅巴土豆”,“徐亮烤蹄”,“一到肥肠”“秦孃冰汤圆” “傅记排骨”贺氏蛋烘糕”“降龙爪爪”“乐山老地方油炸串串”等几十家“殿堂级”美食,一百块钱可以从街这头一直吃街那头, 打着饱嗝眼含不舍地离开……

而且这里的商家很“友善”,你可以在其中一家点餐坐下,然后拿出你沿途买来的各种好吃的边吃边等,绝对不会遭老板儿翻白眼儿~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2.香香巷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估计连在成都居住不超过10年的“本地人”都不会很熟悉的一条小巷,小编也是某天深夜被朋友带到望平街附近这条在主路上只看得见一个门头的神奇小街。

香香巷其实最早是由夜市发展而来的,但现在俨然成为大隐于市的美食一条街,很好诠释了“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道理。

不仅有来自自贡的“陈四盐帮菜”“哑巴兔”这些本地美食,也有“炭乐日式烤肉”,原泰国驻成都总领馆工作人员开的“早安曼谷”等异域料理。

“林深见鹿,海蓝见鲸”,巷深,自然是见美味了。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3.小通巷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每逢节假日,大量的外地游客都在名头响亮的“名片”宽窄巷子里,随着人流踟蹰不前,挤得哭笑不得。而更多“精明”的成都“土著”,则更愿意选择一个阳光和煦的周末,去逛离宽窄不远的小通巷。

一条渐渐变冷清却又最有温度的小巷——小通巷。这里汇集了很多成都最早出名的网红店,精致的咖啡馆和小餐厅,风格迥异的民宿,一度成为了文青们打卡发朋友圈的热场。

然而当热度退去,留下的是古道萧萧,夏辞秋告,是这条巷子依旧数十年如一日的保留着自己的样貌,保留着最成都的生活方式 ——“慢且自在” 。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4.北书院街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最能反应成都“市井文化”的,自然便是成都的老茶馆和茶馆里永远坐着“几乎不需要工作的成都人”。

对于这个城市,外地朋友很不能理解的就是为什么在工作日,成都人也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在市井陋巷形形色色的大小茶馆里。

那种“高档”茶楼数百上千一壶的“牛肉”“马肉”自然是阳春白雪,然而成都人更愿意接受那些“下里巴人”的喝茶去处。

人民公园内的“鹤鸣茶社”自然是盛名在外,无数次出现在各种成都的宣传片里,而坐落在北书院街那些老茶馆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名头,“桌椅老旧,茶钱相因(便宜)”却更在杯盏之间见证着时间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迁,以及这里的人们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守”着属于成都人的,闲适安静的生活。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5.玉林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宽窄是成都的面子,玉林是成都的里子”。自从赵雷的一首《成都》火了,一夜之间全国似乎都知道了成都有一个玉林,那里有一个“小酒馆”(但成都当真莫得“玉林路的尽头”,莫得!)。

有别于宽窄和锦里,多年来玉林一直保持着原始的样子,生活的气息并没有随着城市的建设减少些许。那些大大小小的饮食店,小酒吧就那样星罗棋布地分散在新新旧旧的居民楼间,这里有火得一塌糊涂的网红圣地小酒馆,有成都开出的第一家“玉林串串香”,也有走出过张靓颖的“音乐房子”……

傍晚华灯初上,这个城市忙碌的一天画上句点,而属于玉林的,属于成都人真正的生活此刻才徐徐拉开帷幕………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6.锦绣路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一条不知名的小巷,挨着当年“成都第一个富人区”棕北,旁边就是美国领事馆和棕北中学。最近几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角,和电子科大一起被本地人誉为“拍银杏TOP1的地点”。

每年到了秋天特别是出太阳的周末,这里总是有很多人,踩着秋天的尾巴儿,来拍下满树满地的金黄。

对于阴霾的成都地区而言,秋日蓝天下的太阳毫无疑问就是人们心头的“圣光”,是足以让成都市民放下手上的工作在朋友圈奔走相告的美好。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7.长发街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长发街是成都名字最好听的街道之一,光是名字就让人想到“白衣胜雪,长发及腰”的女子,站在铺满秋日阳光的银杏树下望着人们熙来攘往,左手一碗锅巴土豆右手一个麻辣兔头……(跑偏了跑偏了)

其实今天说到长发街,是因为“玉芝兰”的缘故。深藏在这条街上一扇不起眼的大门背后的玉芝兰,有一个清新风雅的名字,掌门人却是成都川菜界不折不扣的“扛把子”兰桂均。同样是大隐于市的风格路数,玉芝兰很好解释了“川菜不只是辣”这句话,无数惊艳的出品让很多成都本地人都把这里列为了“有生之年”系列……

据说蔡澜先生也曾经光顾玉芝兰且评价颇高,如果有一天成都的餐厅也上了《米其林指南》的话,相信玉芝兰和长发街,都会是毫无疑问出现在其中的。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8.红瓦寺街18号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突然就在社交媒体上火起来的“成都鸳鸯楼” 带火了红瓦寺街18号。 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鸳鸯楼”坐落在老川大望江校区旁,两栋楼相望而立,早期应该是作为四川大学宿舍,现在居住在这里的多为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本来是很难引人关注的一个地方。

但因其充斥着岁月的痕迹,仿佛自带一丝穿越的时光感。像极了电影《功夫》里面的大杂院,突然之间就成了拍客们的拍照圣地。

一时原本安静的居民老街里来了很多挂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或是拿着手机“快手小哥哥”和“抖音小姐姐”,就那么意料之外地带红了这条不起眼的小街。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9.镋钯街 崇德里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成都地名历来不缺古雅,以“里”为名的在成都确实不多见。

相传古大慈寺面积很广,后来将附近的一条街用来存放兵器,光绪年间这条街就被命名为“镋钯街”,“英国权威旅游指南杂志《Time Out》采访超过15000名全球旅行者,参考他们的意见,最终诞生了“全球最酷50城市街区”排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有四个城市街区上榜,其中成都的镋钯街排名最高,列榜单第19名。这里没有北上广的繁华,却有民国风情的建筑,诠释着川西地区的慢时光。

“谈茶”“吃过”“驻下”几乎完整保留了老建筑的骨架,带来的是无法复制的年代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气”却有另一种“大度”,淹没于街市,融化于生活。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10.原解放军7322文创区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7322坐落于高攀路的一角,是一个几乎废弃的解放军工厂。7322前身是老成都人耳熟能详的“白药厂”,不过这个白药可不是大家熟悉的“云南白药”而是白色火药………

去年开始,7322旧址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造,确是渐渐有一点“南门小东区”的感觉,里面目前汇集了文创,射箭,羽毛球,蹦床,咖啡店,发型工作室等一系列文艺小店。

厂区内老厂房爬满了爬山虎,红砖灰檐,配合着夏末秋初阳光斑斓,树影婆娑很有感觉。

那些非常文艺的一排排小房子就安静藏在原本神秘的军队大院里,淹没在门口菜市场的喧闹中,像一个世外桃源,适合用来打发一整天的时光。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这些路边巷弄

才是蓉城的温度所在

才是地道的成都味道

无论时间过去多久

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巷子影像和味道

都会永远存留在回忆中

一起去寻找儿时记忆咯

一城一味:本地人才晓得的“hang zi”,带你寻味成都

CHENG DU

(欢迎评论补充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