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很累?试试“少即是多”的生活哲学

文 | 浪潮君

2018年要结束了,你的“年度关键词”是什么?我有个朋友,毫无犹豫的说:“穷”!

确实,这反映出了当代人的焦虑。很多人的梦想是“一夜暴富”,这并没什么意义。首先,这只想在梦里想想。其次,说一个你可能不愿意相信的事实——物质条件并不能让人更幸福,但有一个生活方式却可以:少即是多。

如果你觉得活得很累,那你有必要读读这篇文章,相信会有启发。

活得很累?试试“少即是多”的生活哲学

1、依靠物质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很多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就是努力挣钱,住大房子,换豪车。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在《少即是多》这本书中,作者本田直之告诉我们:依靠物质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在调研机构给出的“幸福指数排行榜”中,日本的幸福指数排在全球第81位。而排行在最前面的,是丹麦、芬兰、瑞典这些北欧国家。

要知道,北欧国家平时是要交很多税的,甚至占到了收入的60%。和北欧国家相比,日本人更富足,为什么幸福感却低这么多呢?甚至日本还很多抑郁、跳楼之类的情况发生。

因为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比如我们现在的条件,当然比父辈好的多,但却没有更幸福。

相信你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能买一辆自行车,或者买个玩具,就能开心很久。但现在,物质不再那么匮乏,你可以轻易得到想要的东西。比如一个学生想买iphone,即使没钱,那也能通过分期付款来买。但这种物质得来的开心,越来越短暂,没多久你就会恢复之前的样子了。

活得很累?试试“少即是多”的生活哲学

2、拥有的不是越多越好,选择多反而更头疼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选择越多,越不知道该怎么选,越选越头疼。

我之前有个叫小冰的同事,她每天最头疼的事,就是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每到中午时,她就说:“每天最痛苦的时候到了”。拿起手机,看着一份份外卖,好像那个煲仔饭不错,感觉这个面也很好吃……

翻来翻去,结果半天都能没下单。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选择太多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选,生怕错过些什么。

乔布斯就是“少即是多”的忠实代言人。不仅在手机设计上是这样,日常生活中更是这样。从1998年到2011年,他都穿着同一套衣服——黑色高领毛衣,牛仔裤和运动鞋。这就是简洁到极致。

活得很累?试试“少即是多”的生活哲学

同样是“少即是多”的拥护者的,还有扎克伯格。他曾在Facebook上发了条消息,开玩笑说:“我该穿哪一件好呢”?网友们看到后就无语了。原来,他的衣柜里,全是一模一样的灰色T恤。

活得很累?试试“少即是多”的生活哲学

乔布斯和扎克伯格,他们为什么常年穿一模一样的衣服?他们的时间很宝贵,因此在穿衣打扮上浪费精力。

适当减少一些选择,能让生活更加轻松自在。

活得很累?试试“少即是多”的生活哲学

3、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物质不能带来幸福,那什么才可以?马云曾在湖畔大学公开课上,讲过两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马云在日本的时候,曾见过一家小店,上边写着“庆祝本店152周年店庆”。马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有152年历史的店,面积怎么只有不到20平米?

于是他问店里的老爷爷和老太太,你们就不想把店做大吗?他们说,为什么要做大?这个店挺好的,我们几代人都在经营这个点,特别的快乐,特别的享受。我们的孩子在京都大学读书,以后也会回来,把这个店做下去。

还有个故事,是星巴克的舒尔茨跟马云讲的。有一次舒尔茨去到了伦敦最贵的一条街,发现那有间店,是卖奶酪的。要知道,奶酪就像盐一样,根本不值钱。这就跟你在北京,开了家酱油店一样。

于是他很好奇,店主怎么付得起房租?店主说,他们几代人都在这卖奶酪,其他生意没兴趣。卖了奶酪,就买门脸,结果别人都租了我的门脸。我依旧卖我的奶酪,我觉得无比的快乐。

发现没有?他们和常人想的完全不同。很多人会说,你为什么不多开几家店,不想着多赚点钱呢?因为没必要。

少即是多,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背负的东西越多,烦恼就越多。多做些减法吧,更应该重视的,是内心的自在喜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