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中國電競收穫年的背後(守望先鋒篇)

遊戲行業經常會出現一個錯覺,那就是守望要“涼”;這一錯覺的產生完全是源於想當然思維作祟,在多數玩家看來,如果一款遊戲很長時間沒有因活動或八卦出現在視野中,那當事人自然就認為他已經不再被主流所關注了,所以在目前國服《守望先鋒》運營狀態的感染下,《守望先鋒》就變成了一款要“涼”的遊戲。而事實證明,《守望先鋒》不僅沒有過氣,反而登上了更加宏大的國際舞臺,並在相關賽事的發展和商業價值的激發方面,達到了其他遊戲望塵莫及的地步。


探秘中國電競收穫年的背後(守望先鋒篇)



要“涼”的守望更“熱”了

2018年11月13日凌晨4點,Esport Awards電子競技獎項公佈,《守望先鋒》幾乎屠戮了整個榜單。在那一晚,它一舉奪得了年度最佳電競項目、年度最佳電競發行商(暴雪)以及年度最佳電競賽事三項殊榮,如果還是無法理解《守望先鋒》在電競方面做得多優秀,從年度最佳電競項目位列次席的是《英雄聯盟》便原始見終。


探秘中國電競收穫年的背後(守望先鋒篇)



作為響徹世界的電競大獎,Esport Awards的含金量毋庸置疑,而《守望先鋒》能賺得盆滿缽滿也完全是其實力所致。《守望先鋒聯賽》啟動之初其實飽受質疑,賽事尚未開始,外媒esportsobserver就曾在Twitter上發起過一項“你認為《守望先鋒聯賽》會成功嗎”的調查,其結果可想而知,有超過6成的人選擇不看好,在《守望先鋒》運營成功的西方尚且如此,國服環境屢遭詬病的中國玩家自然就更是對此持消極態度,但《守望先鋒聯賽》用實際行動打了他們的臉。

《守望先鋒聯賽》是結合了傳統賽事和電競聯賽優點的集大成之作,賽事本身仿照NBA的風格,整體更系統,更嚴謹,和NBA隊伍一樣,每個隊伍都代表著各自的城市,同時在運營方面保持著獨立的狀態;俱樂部會全權負責戰隊的選手培養,內部架構和戰隊職責,所以聯賽帶來的經濟收益就直接由戰隊和選手分享,這也使選手更具備競爭力,俱樂部擁有了更多話語權;所以,穩定性成為了一切的關鍵,《守望先鋒聯賽》也為其提供了相關的保障;當所在城市的俱樂部完成投標後,他們將會獲得聯賽的固定資格,而每位選手都會簽訂一個嚴謹的包括津貼和獎金明細的合同,用來保證選手的收益。


探秘中國電競收穫年的背後(守望先鋒篇)



當然,這一運營方式具有一定潛在的問題,那就是俱樂部的運營完全由自身的能力和實力決定,這也是龍之隊潰敗的理論基礎。

“菜”不應是龍之隊的標籤

既然提到了《守望先鋒聯賽》,就不得不提那個恥辱的數字。中國在《守望先鋒聯賽》上的探索很早就開始了,只不過過程十分曲折,且有太多的無奈難以敘述,而這一切將永遠被上海龍之隊揹負。


探秘中國電競收穫年的背後(守望先鋒篇)



上海龍之隊是在2017年的9月由網易出資組建的,在官宣視頻中,八位少年的名字在其中閃爍,這是聯賽中唯一的中國隊,裡面有著8張東方面孔。但彼時,他們並不為人所知;中國戰隊和《守望先鋒聯賽》走向大眾視野應該是從人盡皆知的龍之隊40連敗開始的,在眾人的眼中,他們的成績成為了笑柄。2018年9月2日,上海龍之隊正式和8名隊員解約,宣佈將對隊員進行換血式重組,教練也在不久後離開了隊伍;作為首次中國戰隊在海外駐紮比賽的嘗試,龍之隊的第一賽季毫無疑問是失敗的,俱樂部的所有人都承受著外界難以想象的壓力。在外界看來,出現如此成績的結果是中國的參賽選手技不如人,也就是“菜”;俗話說電子競技“菜”是原罪,所以收穫0-40國內的媒體和玩家也沒有對他們進行太多苛責,更多的是嘲諷,可暴雪嘉年華上中國隊的發揮讓眾人發現龍之隊的成績似乎和菜並不沾邊。

11月3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海姆的暴雪嘉年華現場,頻頻倒在8強的中國隊創造了歷史,乾淨利落地以3:0戰勝了被譽為世界第二的芬蘭隊。解說甚至用幾近破音的喉嚨喊出:“這是中國隊取得的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更想不到的還在後面,半決賽上,中國隊又是以一個3:0的比分成功拿下了加拿大隊,晉級決賽;儘管由於實力懸殊,在決賽賽場中國隊不敵韓國隊獲得亞軍,但此番中國戰隊的表現也讓世界看到了CNOW的真正實力,為頂著0-40戰績的我們揚眉吐氣了一把。


探秘中國電競收穫年的背後(守望先鋒篇)



由此可見,龍之隊的成績不能都讓選手來背鍋;而如果玩家熟悉了龍之隊這184天的海外聯賽探索,就會覺得取得如此成績又在情理之中。

如果說前幾年中國電競俱樂部還處於探索初期,所以在俱樂部運營和人員管理方面缺乏經驗的話,那此次龍之隊出征美國聯賽絕對是“準備不足”以及“遇到應急情況無法馬上解決”所致。

緊急事態下的舉棋不定

不得不說,龍之隊的管理層十分具有人情味,但也造成了他們在戰隊運營方面過於舉棋不定。賽事的第一階段,在主力輸出路煒達因家人問題申請回國的時候,龍之隊並沒有第一時間找到合適的人選來代替他的位置,在外援的引進方面也是非常拖沓;而國內輿論的一再發酵,讓龍之隊的另一位主力輸出方超不得不考慮接下來的打算,在與管理層協商之後,他選擇瞭解約,這也造成了龍之隊在之後的幾場比賽中無主力輸出選手上場的窘境;以上只是龍之隊征戰美國的一個小小插曲,但這也暴露了管理層在處理應急事件上的諸多問題,過分的拖沓和糾結使他們無法快速的處理隊員方面出現問題;誠然,這其中一定有團隊對於征戰國外聯賽的不適應,但這也暴露出了龍之隊管理層在和賽事主辦方以及其他俱樂部甚至是選手方面關係的生疏。


探秘中國電競收穫年的背後(守望先鋒篇)



不僅如此,戰隊教練頻繁更換的問題始終伴隨著他們,第一階段的比賽剛剛開始,經理及龍隊管理層陸續收到關於隊內陳叢山教練的一些“爆料”,經過調查後發現,陳叢山本人確實做出了違背暴雪條款的規定,管理層隨即對陳叢山進行了警告處分,並處罰了人民幣6萬元。但諸多質疑和壓力使隊伍和教練的合作難以繼續,即便隊員對於教練十分認同。

誠然,對於任何一個團體類的競技體育項目而言,教練都是至關重要的角色,但龍之隊管理層的冒失使這個問題成為了他們無法解決的困擾,如今我們已經無法再去了解管理層和教練是如何商議的,但教練的突然離開也能讓局外人感覺到俱樂部在運營手段上的一絲捉襟見肘。隨著老教練的離開,新任教練王星睿走馬上任,但幾個月後他也選擇了倉促離開,只留下了“頸椎病”這樣模糊的原因,雪上加霜的是,隊內翻譯也緊接著離職了,剛剛找到韓援的龍之隊失去了交流的橋樑,對英語一竅不通的隊員們也遇到了無數生活上的問題。對此,龍之隊的管理層沒有及時找到一個好的解決方案,缺少了翻譯的隊員比賽時的交流也變得磕磕絆絆,這一問題一直伴隨著他們直到比賽結束。

心態上的準備有時要大於一切

準備不足體現在諸多因素上。在季前賽結束之後,每個人都認為龍之隊會收穫一個不錯的成績,不僅源於對國家戰隊的支持,更多是對隊員們實力的自信;畢竟在季前賽時,隊員們的表現讓管理層有足夠的信心認為自己能夠衝入季後賽,但他們沒有考慮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切事物都是處於變化當中,尤其是心態的變化最為致命。

平心而論,俱樂部管理者對於隊員的照顧可以說是盡心盡力,如俱樂部為那些吃不慣美國口味的選手們配備中餐,避免在去賽場的路上與外國司機產生糾紛而包大巴等,但這一切僅僅浮於表面,無法深入的去改變選手的心態和狀態。


探秘中國電競收穫年的背後(守望先鋒篇)



在第二階段的賽事中,頻頻失利始終對選手的心態進行著打擊,有的隊員在輸比賽之後會偷偷蹲在一旁,抹著眼淚,獨自自責;隨著賽事的深入,迷茫成為了選手的常態。“打得很慘痛,感覺有點懷疑自己了。”這是對內輔助徐珮瑄的原話,這也是他在隊伍收穫20連敗時說的話,看得出,此時的選手們瀕臨崩潰,甚至連忙碌的訓練都無法緩解對賽事的無力感。對於此時的選手來說,心理上的輔導要比任何都要重要,可惜,當時的龍之隊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對於競技體育來說,心理輔導始終是團隊隨行的重點;一個好的心理輔導師能夠使隊員放下心中的包袱,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賽事當中。而目前俱樂部在心理輔導方面也肯下大功夫,如《英雄聯盟》S8總冠軍IG戰隊就請來了曾經的中國女排的心理輔導師來做疏導,雖然這不是奪冠的必要條件,但確是俱樂部運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前車之鑑 後事之師

以上短短的敘述並不能夠完全概括俱樂部遇到的問題,對於龍之隊的失利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筆者看來,管理層的舉棋不定和準備不足成為了恥辱戰績的直接導火索,當然,龍之隊也做出了諸多改變。在和費城融合隊的管理層進行深入溝通之後,龍之隊的管理層進一步熟悉了守望先鋒聯賽的運營體系,龍之隊的隊員們甚至獲得了免費遊覽環球影城的機會;這也表明中國對於守望先鋒聯賽的探索始終是在前進的。龍之隊的失利為後來者提供了以史為鏡的機會;守望先鋒聯賽的第二賽季馬上就要開啟了,這一賽季除了龍之隊以外,成都獵人隊、杭州閃電隊和廣州衝鋒隊也會加入到聯賽之中,而龍之隊所遇到的問題將會成為他們進軍海外聯賽的基石。

輸不可怕,也不丟人,怕才丟人,失敗永遠敵不過重整旗鼓再出發的心。《守望先鋒世界盃》上中國隊的奪亞對中國進軍《守望先鋒》電競領域來說是一劑寶貴的強心針。和所有賽事一樣,每一個人都需要再度踏上征程,因為有無數人的眼睛在看著你。就像是遊戲中的角色萊因哈特說的那樣:“我受到了召喚,我必須回應,一如既往”。


探秘中國電競收穫年的背後(守望先鋒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