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登陸東方衛視:偉大變革中的一曲時代讚歌

很少有一部以改革開放為題材的正劇,能讓年輕觀眾從開機的時候就翹首以盼。而這次,《大江大河》做到了。

12月3日,《大江大河》在上海舉辦了首場媒體看片會。《大江大河》改編自阿耐的小說《大江東去》,這部電視劇以中國改革開放為背景,是上海廣播電視臺“重大辦”重新整合後的啟航之作,並由金牌製作團隊正午陽光承製。


《大江大河》登陸東方衛視:偉大變革中的一曲時代讚歌


從1978年高考改革開始,《大江大河》跨越了我國最為風雲變幻的十年。在那個時代裡的青年,每一個都有著滿腔熱血,一步不落地跟隨著時代的腳步。今年10月的戛納電影節上,《大江大河》作為重點推介項目亮相戛納,也向全世界展現了這一出宏大又細膩的中國故事。

宋運輝、雷東寶、楊巡三個人的道路,分別映射著當年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的變化和發展,也代表著千千萬萬在那個時代投身改革開放的青年。他們從大山中而來,就像千萬條細川涓流,最終彙集在一起,成為了流淌至今的大江大河。

打磨細節,致敬時代

《大江大河》的前期籌備花了將近四年時間,今年2月20日,這部作品終於在安徽涇縣開機。輾轉涇縣、馬鞍山、南京、北京、上海、盱眙、蕪湖,整部劇的拍攝總共花了127天。而對導演孔笙來說,他仍舊希望這戲能再拍慢一點,“慢慢拍,把它拍好。”

“慢慢拍”的結果,就是《大江大河》中質感十足的畫面。從演員的衣著,道具的設置,以及場景的搭建,《大江大河》裡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人細細品味。


《大江大河》登陸東方衛視:偉大變革中的一曲時代讚歌


比如宋運輝穿的一件紅背心,因為穿得太舊,領口都已經鬆弛地耷拉了下來;而一邊插隊工作一邊學習的他,不管是在床邊的土牆上,還是豬圈邊的石頭上,都寫滿了化學公式。

在村鎮的牆上,四處貼著那個時代獨有的標語,在畫面角落出現的搪瓷杯、熱水瓶、鐵皮飯盒、城裡人家會鋪在沙發和桌面上的白色鏤空方布……這些曾經只在博物館裡靜靜展示的器物,通過影像和人物而再一次“活”了過來,成為了承載時代記憶的生動載體。


《大江大河》登陸東方衛視:偉大變革中的一曲時代讚歌


在宏觀的社會變遷之下,《大江大河》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眾生相。新舊思想之間的轉換,年輕人與老一輩之間觀念的衝突,生活的經緯交織進宏大的背景當中,讓《大江大河》的故事更為真實。

宋運輝初入大學裡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化學系的新生四人一間宿舍,而他的宿舍裡其餘三位都是比他年長的多的“新生”,成了宋運輝的三個“叔叔”。這正是當年的真實寫照,在高考制度得以恢復,被過去十年動亂所耽誤的一大批學子,無論年紀大小,都重新開始了對知識的追逐。


《大江大河》登陸東方衛視:偉大變革中的一曲時代讚歌


對於經歷過改革開放的一輩來說,《大江大河》是對他們青春記憶一次細緻而負責的重現。而對於更年輕的一代來說,“改革開放”在很大程度上是課本上的一個概念,或者幾串數字。因此,《大江大河》對他們來說,是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也是曾經蒼白的“大事記”下隱藏的鮮活人生。

熱血沸騰,不負時代

1978年的高考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1982年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6年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改革……改革進程中,每一個重大的歷史時刻,都深刻地影響著當時身在其中的青年的思想和命運。

《大江大河》是年輕的新中國,以及身在其中的青年人熱情澎湃的奮鬥史。每一個人物,都帶著深刻的時代烙印,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和想要衝到時代前沿的熱情。


《大江大河》登陸東方衛視:偉大變革中的一曲時代讚歌


劇情開篇,宋家兩姐弟為了得到公平的求學機會,向不公正的待遇發起了抗爭。《人民日報》上的一段社論,成了宋運輝的救命稻草,他站在太陽下一遍一遍背誦著社論的樣子,執著得令人心疼。

而童瑤扮演的宋運萍則是一個冷靜、堅強而有理想的女性。她盼望著能夠走出大山,卻一次次被現實所阻撓,但宋運萍並沒有喪失對生活的希望,始終帶著信心不斷努力。


《大江大河》登陸東方衛視:偉大變革中的一曲時代讚歌


就像王凱在殺青後的採訪中所說,宋運輝十八歲的微笑和三十二歲的微笑是完全不同的。十八歲的宋運輝是個單純甚至有些膽小的人,而三十二歲的他,笑容裡有了更多的意味深長。人和時代,在那一段熱血沸騰的歲月裡,都在不斷地前行變化。

“不盡狂瀾走滄海,一拳天與壓潮頭。這就是我們這一代青年該有的樣子。”宋運輝的這句臺詞既是對自己這一代人的回顧,也是主創團隊通過鏡頭,想要傳遞給年輕觀眾的訊息。改革步伐不停,中國如今仍舊處在一個不斷前行的階段。當年那群青年人的激情與“不負時代”的抱負,同樣也是今日的年輕觀眾所需要的。


《大江大河》登陸東方衛視:偉大變革中的一曲時代讚歌


12月4日,《大江大河》主創齊聚上海,舉辦了盛大的發佈會。這是一部讓主創們感動而難忘的劇作,相信在12月10日於東方衛視播出後,其中的細緻,真誠以及對歷史和觀眾的尊重,也會深深地打動電視機前的觀眾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