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禪宗小故事,專治愛抱怨的人,告別祥林嫂,遠離負能量

1個禪宗小故事,專治愛抱怨的人,告別祥林嫂,遠離負能量

魯迅筆下有一個很有名的人物,叫做“祥林嫂”,她既不是大英雄也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大壞人,出名純粹是因為太愛訴說自己的悲慘遭遇,鄉親們本來一開始還有點同情她,漸漸也覺得厭惡了。

我們生活中也有些這樣的人,特別愛抱怨,自己時不時念叨一下,見人還能不厭其煩地說個無數遍,大家常戲稱這樣的人為“祥林嫂”,雖然很反感,但也無可奈何,畢竟管不了人家的嘴呀,該怎麼辦呢?

1個禪宗小故事,專治愛抱怨的人,告別祥林嫂,遠離負能量

曾經也有一位女士很愛抱怨,逢人便訴苦。有一次她向禪師不停地訴說自己的苦難,沒完沒了。

禪師忍不住打斷她的話說:你的苦還真多呀!

女士很激動地答道:別人訴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訴苦至少需要三年!

禪師遂問:那是什麼時候的苦?

女士嘆了口氣道:幾年前。

禪師奇怪:那不是過去了嗎?為什麼你還緊抓不放呢?

女士突然愣住了,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禪師想了想問她:你拉出來的糞便臭不臭?

女士立馬回答:當然很臭啦!

禪師又問:那現在糞便在哪裡?

女士又答:拉完就沖掉了。

禪師接著問:為什麼不把它包起來隨身攜帶,見到人就拿出來告訴別人“我被這東西臭過”?

女士脫口而出:那多噁心!

禪師微微一笑:對呀!苦難也是一樣的道理,它已經過去了。每一次抱怨就如同把糞便拿出來向人展示,既臭自己也臭別人!聽懂了嗎?

女士恍然大悟:聽懂了!

禪師再問:那你以後還要不要訴苦?

女士立馬搖頭:不要了!

禪師語重心長道:記住,越訴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1個禪宗小故事,專治愛抱怨的人,告別祥林嫂,遠離負能量

抱怨,作為一時的情緒調節方式,可以有效緩解苦主的心理壓力,尤其是來自親朋好友的傾聽和安慰,能夠給予苦主一種心靈上的支持。但是,當抱怨成了家常便飯,就是大問題了。

首先,抱怨會讓自己越來越弱。傷心事一次一次被提起,傷口一次一次被剝開,再強大的心都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心氣會越來越弱,怨氣會越來越重,最後就垮了。

其次,抱怨會影響到周圍的人。我們都知道,情緒是會感染的,跟著一群快樂的人生活,自己也會活得很快樂。總是把怨氣傳播給別人,別人就會產生一種感同身受的體會,情緒也會跟著不好,如果大家都這樣,那可真是怨氣沖天了。

最後,抱怨會被群體所孤立。總是抱怨,傳遞負能量,會讓大家漸漸遠離那個隨時倒苦水的人,人見人怕,最後就被大家孤立了。如果還沒能醒悟,繼續下去,過去的悲傷和現在的無助絕對能徹底把人擊垮。

所以,不要再抱怨,越抱怨越怨,一味抱怨不能改變任何事實,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過去的苦難,自己有過錯的就及時改過來,別人有過錯的,能解決,就去想辦法,不能解決,該放下就放下,放不下只會折磨自己、折磨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