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無趣,來幾首打油詩解解悶!

生活無趣,來幾首打油詩解解悶!

打油詩起源於唐代民間,這類詩一般通俗易懂,詼諧幽默,拙中見巧,俗中藏雅,風趣逗人。之所以稱為打油詩是因為開山祖師爺叫張打油,他老人家的成名作《詠雪》估計很多人聽過:

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這首詩是打油詩中的鼻祖了,此詩通篇描寫的都是雪景,卻全無一個“雪”字,用詞簡樸,卻生動傳神。雖然未收錄到《全唐詩》中,但經廣大人民群眾口口相傳,最終流傳至今。

生活無趣,來幾首打油詩解解悶!

蘇東坡的打油詩也寫得很好。一次,蘇東坡遇到兩個秀才辨認文廟上的字,一個說是“文朝”,一個說是“丈廟”,二人爭執不休。這時又來了兩個秀才,一個建議:“還是查查字曲(典)吧。”另一個秀才則說:“何不問問蘇東皮(坡)先生?”蘇東坡聞此,戲作一首打油詩:

文朝丈廟兩相疑,當路爭論眾更奇。

白字先生查字曲,最後問我蘇東皮。

巧妙諷刺了那些不學無術而又好為人師的腐儒,屢讀錯字以致丟人現眼而不自知。

生活無趣,來幾首打油詩解解悶!

歷史上寫打油詩最多且最出彩的,當屬號稱是明朝第一才子的解縉。解縉自小聰穎絕倫,有“神童”之稱,十八歲時鄉試得了第一,當時天正好下小雨,解縉喜極不慎滑倒,村人笑他。解縉隨口就來了一首《春雨詩》

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

跌倒解學士,笑煞一群牛。

說春雨像油,害得自己滑倒,既給自己解了圍,又順便調侃了一番看笑話的村民。

生活無趣,來幾首打油詩解解悶!

畫家也愛打油詩。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才華橫溢,機智有為。他年輕時還比較窮,雖然畫畫得好,但還沒什麼名氣,賣不了好價錢,家裡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有。有一天夜裡,一位“樑上君子”偷偷摸進了鄭板橋的家門,把鄭板橋驚醒了,他順口就蹦出了一首打油詩:

細雨濛濛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

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

小偷一聽,轉身就溜走了。

生活無趣,來幾首打油詩解解悶!

當然,不止名人才子,民間也有很多打油詩。據傳有個考生應試,半天還沒把文章寫出來,急得滿頭大汗,忽然靈機一動,在考卷上寫下了一首打油詩:

未曾提筆淚漣漣

苦讀寒窗十幾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

回家一命染黃泉

主考官批閱考卷時,看到這首打油詩,覺得好笑,於是提起硃筆,在每句詩的後面分別寫了“不必”、“未必”、“勢必”和“ 何必”八個大字。整首詩就成了:

未曾提筆淚漣漣——不必

苦讀寒窗十幾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勢必

回家一命染黃泉——何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