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趣,来几首打油诗解解闷!

生活无趣,来几首打油诗解解闷!

打油诗起源于唐代民间,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拙中见巧,俗中藏雅,风趣逗人。之所以称为打油诗是因为开山祖师爷叫张打油,他老人家的成名作《咏雪》估计很多人听过: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是打油诗中的鼻祖了,此诗通篇描写的都是雪景,却全无一个“雪”字,用词简朴,却生动传神。虽然未收录到《全唐诗》中,但经广大人民群众口口相传,最终流传至今。

生活无趣,来几首打油诗解解闷!

苏东坡的打油诗也写得很好。一次,苏东坡遇到两个秀才辨认文庙上的字,一个说是“文朝”,一个说是“丈庙”,二人争执不休。这时又来了两个秀才,一个建议:“还是查查字曲(典)吧。”另一个秀才则说:“何不问问苏东皮(坡)先生?”苏东坡闻此,戏作一首打油诗:

文朝丈庙两相疑,当路争论众更奇。

白字先生查字曲,最后问我苏东皮。

巧妙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而又好为人师的腐儒,屡读错字以致丢人现眼而不自知。

生活无趣,来几首打油诗解解闷!

历史上写打油诗最多且最出彩的,当属号称是明朝第一才子的解缙。解缙自小聪颖绝伦,有“神童”之称,十八岁时乡试得了第一,当时天正好下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滑倒,村人笑他。解缙随口就来了一首《春雨诗》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说春雨像油,害得自己滑倒,既给自己解了围,又顺便调侃了一番看笑话的村民。

生活无趣,来几首打油诗解解闷!

画家也爱打油诗。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才华横溢,机智有为。他年轻时还比较穷,虽然画画得好,但还没什么名气,卖不了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有一天夜里,一位“梁上君子”偷偷摸进了郑板桥的家门,把郑板桥惊醒了,他顺口就蹦出了一首打油诗: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一听,转身就溜走了。

生活无趣,来几首打油诗解解闷!

当然,不止名人才子,民间也有很多打油诗。据传有个考生应试,半天还没把文章写出来,急得满头大汗,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

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

回家一命染黄泉

主考官批阅考卷时,看到这首打油诗,觉得好笑,于是提起朱笔,在每句诗的后面分别写了“不必”、“未必”、“势必”和“ 何必”八个大字。整首诗就成了: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

回家一命染黄泉——何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