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魚,擠出來的卻是有毒的奶,白海豚的無奈誰人懂?

生命從出生就面臨著各種各樣不同的兇險,天敵,食物短缺,同類競爭等等,但是生活在近岸的白海豚除了要面對自然帶給他們的生存困境外,甚至剛出生不久的小白海豚有可能死於母親的乳汁,這是難以想象的。

吃的是鱼,挤出来的却是有毒的奶,白海豚的无奈谁人懂?

帶給它們營養,哺育它們成長的乳汁是如何殺死它們的呢?

元兇就是母親乳汁內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ersistent OrganicPollutants),簡稱POPs。在《斯德哥爾摩公約》中最初規定了包括多氯聯苯、有機氯農藥等在內的16種有機汙染物。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來區分一下這幾種主要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今天提到的POPs主要包括:

1. 多氯聯苯(PCB),PCB有許多種,在我們的文章中出現的PCB指總PCB。

2. 有機氯農藥(OCP),OCP同樣有許多種,滴滴涕(DDT)是我們今天重點講述的其中一種。

下面,我們繼續~

起初,這些有機物被用於工農業,但因為其持久性(在環境內不易降解)、生物累積性(會隨食物鏈逐漸富集)、毒性逐漸被禁用。但這些已經存在於海洋環境中的汙染物,仍然會對海洋生物產生毒害。

PCB和DDT作為脂溶性的有機汙染物,更容易與海洋中的有機物結合(其中就包括海洋生物)。白海豚是一種位於食物鏈頂端的哺乳動物,隨著食物鏈一級級的富集作用(Bioaccumulation),積累到白海豚體內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達到一定數量,這些汙染物在它們體內逐漸分佈,擴散。

有機汙染物在白海豚體內的分佈與性別、年齡、體長等因素有關。隨著年齡變大,體長增加,雄性白海豚體內的汙染物逐漸富集,而對於雌性白海豚來說,體內汙染物的含量隨著體長增加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圖1),導致成年雌性白海豚體內PCB、DDT的含量低於雄性,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在雌性白海豚開始哺乳下一代後,乳汁中的汙染物會通過哺乳傳遞給它們的孩子,從而使母親體內的汙染物含量下降。

吃的是鱼,挤出来的却是有毒的奶,白海豚的无奈谁人懂?

圖1 白海豚體內隨年齡和體長增加,DDT的變化趨勢(female代表雌性,male代表雄性)文圖1 白海豚體內隨年齡和體長增加,DDT的變化趨勢(female代表雌性,male代表雄性)文

這也是剛出生的白海豚會在哺乳期就接觸到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原因,Parsons 和Chan在1998年的研究指出,在香港的鯨目動物中,幼體的死亡率較高,部分原因就是它們接觸到的乳汁中含量較高的有機氯農藥導致小海豚的免疫功能受損,進而導致了幼體的死亡。

參考文獻:

《Organochlorinesin Indo-Pacific hump-backeddolphins (Sousa chinensis) and finless porpoises(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fromHong Kong》

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full_record.do?product=UA&search_mode=GeneralSearch&qid=39&SID=5E16DtlXo91oR9TOWKW&page=1&doc=4

《Bioaccumulationand biomagnification of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in Indo-Pacific humpbackdolphins (Sousachinensis) from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China》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5653514005050?via%3Dihub#f0010

《Bioaccumulation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Indo-Pacifichumpback dolphin: A review on currentknowledge and future prospec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1733840X?via%3Dihub

整理自微博:守護白海豚

吃的是鱼,挤出来的却是有毒的奶,白海豚的无奈谁人懂?
吃的是鱼,挤出来的却是有毒的奶,白海豚的无奈谁人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