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平兄
因為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是很多高校老師不具備的。
第一:招聘有技能的工程師當教師,彌補師資不足
高校招聘的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之後,直接到學校任教,沒有過實踐經驗,只掌握理論知識。
而很多高校,尤其是專科和職業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技能人才。如果老師只掌握理論知識,自身不具備專業技能,怎麼能教出掌握技能的學生呢?
所以高校希望,通過招聘企業的高級工程師等技能人才到學校任教,能彌補師資不合格的問題。
第二:因為收入問題,高工不願意任教,除非養老。
學校想招聘企業人才,但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企業的高技能人才願意去高校任教嗎?答案:不願意,除非去養老等退休。
企業的高技能人才,收入是很客觀的,比如工程類的,能評上高級工程師的,年薪得15萬以上了。但是進入高校當老師,只能月薪6000左右。
當然學校比較輕鬆,沒有企業壓力那麼大,如果是在企業工作累了,錢也掙夠了,才會考慮去學校工作。
第三:讓無技能教師去企業頂崗實習,解決困境。
高校招不到高級工程師的人,又需要有技能的老師,只能把自己的教師送到企業去頂崗實習,也是符合國家要求教師具有“雙師資格”的問題。
但是往往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教師去企業後,沒有人管理,自己不願意參加生產,甚至很多時候在企業裡都看到頂崗的老師。
企業也不願意讓教師參與生產,因為出了問題,教師不會承擔責任。
第四:國家要出手了,要求進行校企合作!
從國務院剛剛發佈,職業教育文件就能看出來。希望能結論困境,讓有經驗的優秀高技能人才,願意去應用型大學和職業院校任教!
牽牛花牽牛郎
我就是高級工程師,2019年9月到鄭州某高校工作,確實工資不如企業,但是企業真的累,所以來學校了。
願陽高照
大部分高校老師的理論知識非常紮實,而實踐經驗、專業技能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些高校對企業的高級工程師進行“招安”,為的就是彌補大學生在大學四年只會“紙上談兵”的短板。讓企業的高級工程師赴高校任教,一方面可以解決“實戰經驗”匱乏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可以讓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時間中能儘可能做到理論聯繫實際,為四年之後的就業質量“奠基”。
但是,企業的高級工程師願意“屈尊”去高校任教嗎?我們知道,教師的工資,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教師的工資,和企業的高級工程師相比都是有一定差距的。那麼,高校要把企業的高級工程師“挖”過來,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才行:其一,企業的高級工程師對教師行業充滿著無限憧憬,而且該高級工程師在企業的職業倦怠感比較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就算高校給的待遇和企業的一樣高甚至比企業更低一些,某些高級工程師也會“將就”。
其二,對工資待遇不願意“將就”而是非常“講究”的高級工程師,你想把他從企業“挖”到高校,你得給出比企業要高的待遇才行。當然,一些高校也出得起這個價格,於是就有了“周瑜打黃蓋”式的“合作”。然而,並非每一所大學都“挖”得動企業的高級工程師,那麼高校該如何為實踐經驗缺乏這一問題“止渴”呢?
有些高校想到了妙招,那就是讓學校的部分教師去企業“取經”,讓部分大學教師在企業頂崗學習的過程中,將其“鍛造”成具備實踐經驗的人才,取到“真經”之後就能回來“活學活教”。這樣做,既為大學節約了大量資金,又讓大學教師學到了實踐經驗,可謂一舉兩得。但是,有些高校教師來到企業之後,很難撲下身子從事一線生產事宜,而且相關企業也沒有既定的制度來約束這些“外來者”,這就導致這些來自高校的“取經者”很難取到“真經”。
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教育部對大學工科老師也有相關的要求:那些有企業工作經歷的大學教師,將擁有職務優先聘任的優勢。同時,企業與高校在人才方面雙向交流也可能成為將來的“主旋律”。
當《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落地生根”的時候,相信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工程師,特別是高級工程師走上大學的三尺講臺,而高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也不會一畢業就失業,他們畢業之後很可能立馬就可以在相關企業擁有“用武之地”。
微雨潤苗
題主說的情況,應該一般發生在有理工類專業的大學裡,特別是工科專業的學校。
其實不是學校喜歡招,而是學校需要招這樣的人才,想想看,學校要培養工程師,而教師卻不知道工程師應該掌握什麼知識,怎麼能教好學生呢?
這是和專業特點相關的,包括像醫學院的專業老師經常也會是醫院的大夫一個道理。
而且,這不只是學校的需要,其實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裡,對高校工科老師也有所要求:
而在去年的《關於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中,同樣對工科老師有所要求:
而事實上,歷年來,各校都會引進企業人才成為高校老師,書生百度了一下“理工大學 高級工程師”,前二位就都是曾經在企業又到學校任教的。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相信會有更多的企業工程師走上講臺給在學生授課,而培養的學生也會更適合企業的需要,適合國家發展的要求。
如果你覺得以上回答還算滿意,就為書生點個贊吧。
你對書生的關注,更是書生回答的動力。
一介書生945
現在職校培養的學生,的確由於老師從學校到學校的原因,學到的職業技能不多,到企業單位後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走很長的路去重新學習。國家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才出臺了《職教改革方案》,確為確保建設製造強國、培養工匠精神的英明之舉,但現在卻沒有幾個職院在認真執行,還是很好高騖遠,動輒碩士博士且全日制的。
關於工程師去養老的說法值得思考。古人云,立德立業後立言,學校應是現代社會最好的立言的地方。往往一些成功的、有抱負的職業人士,在人生的一定階段,並不會太在乎錢,且由於身心的原因轉而從事教育也是不錯的選擇,既有經驗,又有激情,且成熟穩重,可謂兩全其美。當然,這種引進一定必須是比較成功的人士,否則真有可能被人鑽空子,成為關係戶、落魄人員養老的歸宿……
我也是一名高級工程師,在大型央企工作了19年,現在世界500強中資企業作中高層管理者,在企業內部是資深內訓師,也偶受一些院校邀請去作臨時講座。幾年前,自覺積累了很多的工作經驗、管理方法和人脈,萌生了去一家高職院校作專職教授的想法(我還不算老,真的還不是想去養老),一是想沉澱、總結一下工作經驗,二是把自己多年的人生積累傳承下去,但因學歷原因,未能成行,就放棄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職位的上升,業務的拓展,面試和接觸的畢業生越來越多,包括一些碩士研究生,深感他們知識的不足、與企業實際需求的脫節和性格的不足,更加覺得高校特別是職業高校最應該從企業引進較有職場成功經驗的人員,回去擔當人才的培養者,也許培養出來的人才更接地氣,對學生而言也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今年 《國家職教改革方案》的出臺,真的很好。雖然還很不夠,比如僅三年的企業工作經驗,其實是很不夠的,但畢竟比從校園到校園要好很多;再比如語文、數學等基礎課的老師,其實也不一定需要企業的三年工作經驗。內心深處,希望這個規定,在實踐中能得到真正的執行;也希望從企業回到菁菁校園的工程師們能認真總結提升、傳道授業,不要誤人子弟;更希望有一天企業和高校人員真正能自由流動、各取所需,更好地實現社會人才的良性流動……
江山飛歌6688
可能針對的是高職吧,本科高校基本上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他們要年富力強的青年博士與能拿資源的大牛,高工嘛,編制不夠用,暫時不會用在高工身上。至於有的答主所說的實踐能力問題,還真沒太當一回事。新博士的研究能力還在,考核他們的研究經費,他們會自覺的做橫向。對於一般的高工,也沒有能力或經歷做高難度的項目,所以做做橫向,實踐能力基本上湊合夠用。
當然,李駿,趙福全這個level的高工所有障礙不存在,有Hat研發經歷的大牛也可以挑戰一下。
ben0791
為什麼高校要請高級工程師、或教授級工程師到學校任教!因這一級的工程師都是有實踐經驗的,在講課時,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學習中,容易掌握深度的理論基礎知識。
高校的這一決策,是對學生的負責。高校的學生畢業後,就要奔赴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很快就會溶入到工作中去,對用人單位也增強了一定的信心!
用戶藍天翱翔
知識來源於實踐、最終還是要回歸於實踐,空講理論知識,只會是空中樓閣。
當前的高校的教師,多數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很少有人從工作實踐中跳入高校,當然對於這部分既有知識又有實踐的高級工程師,高校既羨慕又嫉妒,但礙於客觀實際,真正年富力強的高級工程師等到高校入職教課的還是少之又少。
一般來說,高級工程師或者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除了上了年紀想到高校養老、滿足一下教書育人的感覺外,基本上很少有人願意放棄高薪到校任職,且脫離原來的工作氛圍和工友,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工作,對於在一個環境中適應了很長時間的人來說,是很難辦到的。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讓高校老師適時到企業輪崗鍛鍊,將知識用於實踐,並在實踐中總結昇華,如此,才能培養出實踐性老師。
小豬的教育經
博士太多,含金量太少。特別是非985/211 大學的.
北京海淀哥
高級及教高評選得有項目支撐,實踐經驗較多,教學起來更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