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7側衛家族全圖,中國殲11系列異軍突起,外形如何區分一目瞭然


要說這個世界上最難區分的東西,當然要數眾泰的造型,大眾的前臉,還有就是蘇霍伊側衛戰機,偏偏側衛系列還是一個枝繁葉茂的大家族,因此當面對各種各種的側衛戰機,大家都是傻傻分不清。

從側視圖上看,除了T10原型機容易區別之外,蘇27和蘇35不同可能只有尾椎了。而蘇27UB、蘇30和蘇35UB真的是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了。

而從俯視圖來看,區別它們最重要的標誌就有有沒有采用三翼面,蘇30MKI、蘇33、蘇33UB、蘇34、蘇37、蘇35UB都有前置的鴨翼。

而相比俄羅斯的側衛家族,中國的殲11系列外形就更難區別了。除了單雙座的殲15之外,其他的飛機在小編看來,都是一樣的。

當然,如果從側視圖仔細看的話,還是有細微差別的。比如殲11BS雷達罩前方有長長的空速管,而殲16則沒有,而且雷達罩的顏色也不一樣。至於發動機的區別,小編認為並不用作區分一種飛機的依據,因為隨著太行的成熟,也許未來有一天,它們全部換上了國產動力呢。

國產側衛殲11系列目前已經發展出了7個型號,不過最先進的殲11D似乎已經下馬,在五代機已經大量裝備的今天,再研製生產以空優為主的三代機,說實在的意義不大,只有類似殲16這樣的多任務三代機還能幹點“運泥巴”的髒活,而且未來它們的前途也很不確定。

側衛家族發展脈絡圖,總體上可以分為單座的蘇27系列和雙座的蘇30系列,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並列雙座的變形機,比如蘇32、蘇34。

蘇27的原型機T10系列的演化關係圖

而說到蘇30,實際上,中國的蘇30MKK和印度的蘇30MKI關係並沒有圖中那麼緊密,它們完全由不同的單位研製和生產,中間並沒有太多交叉。而印度早期還有幾架由蘇27UB偽裝而成的蘇30戰機。

最後,說側衛家族,咱們一定不能忘記俄羅斯的五代機蘇57,它因為基本沿襲了蘇27系列的中央升力體氣動佈局,而被網友稱為“拍扁的蘇27”。蘇27對俄羅斯航空工業來說是巔峰,可能也是終結。也許是承載了太多的榮耀,也許是因為錢包不夠鼓,無力搞出一種更新更優秀的氣動佈局,所以幾十年來,俄羅斯航空工業一直在蘇27的身上轉,無法自拔,真是讓人感慨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