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你知道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重點

現在的老人談起子女的時候往往會說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表示孩子們會有自己的夫妻,老人不用過於擔心,也不必對他們過於操心。

這句話出自於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關於這句話很多人只知道上一句,卻並不知道還有下一句。但是這下一句話才是這句詩的重點,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講下句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句詩的緣由。

相傳是在明代,當時有一個窮書生姓羅,羅書生家境貧寒,多次參加就決心才加科舉考試考取功名,但是在多次參加之後,也沒能取得一個優秀的成績,因為家中還有妻子和孩子要養活,所以羅書生就決定去他鄉教書養活家庭。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你知道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重點

妻子雖是大家閨秀,但是羅書生不在家,家中事務便全由妻子照料,但是妻子並不擅長做農活,兒子長大後心疼母親,就常常幫助母親做農活。久而久之兒子美都匯幾本書反而是有了一手幹活的本事。

在外待了幾年後,羅書生終於回了家,見到自己家的兒子已經長到七八歲,想著兒子已經能蘇熟人子了,所以就想要考考兒子。古代父母最常用的考量方法就是對對聯,於是羅書生就和兒子對對聯。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你知道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重點

當時書生指著“天”讓兒子對對子,兒子沒有讀過書,也沒明白父親的意思,根本答不上來。母親在一旁就很著急,於是便指了指地面,想要給兒子提示。

但是巧合的是兒子看見母親指的是地上的雞屎,於是便脫口而出:“雞屎”

書生大怒立馬又問父親對什麼,母親怕兒子又答不上來,連忙指向自己,兒子又看到母親指著胸口便喊出了“奶”字。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你知道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重點

這下可把書生氣得夠嗆,原本想要將考上狀元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可是這兒子太笨,於是便想不開的離開了家,當了和尚。

羅書生一言不合的離開家,妻子很難過,為了能夠讓丈夫回家,她知道只有將兒子培養成一個人才才行。於是他一邊忙活家中的所有事情,一邊拿出多年的積蓄給孩子找來了老師,教導孩子成才。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你知道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重點

小時候笨笨的兒子終於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獲得狀元。兒子此時也知道今天能有現在的成就都是依靠母親的培養,於是在高中狀元之後急忙回家向母親報告了這個好消息。

狀元回到家的時候,看門的人攔住一個和尚,但是這個和尚非要進來。原本兩人準備給他點盤纏行善事,但是和尚不要錢財,卻非要見羅家母子。

見了面才得知了這是原本離家出走的羅書生,陸樹聲在看到兒子成為了狀元就在牆上寫下了千古名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你知道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重點

這句話原本是想告訴天下父母,孩子自有天分所在只不過是顯現的早晚罷了,不應該以天分往下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