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俗語“笑貧不笑娼”,還有後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

在古代,人們瞭解社會訊息,獲得生活經驗的途徑非常狹窄單一。所以,古人會根據自己的生產和生活經驗,總結出很多俗語,或者是反應自己的所見所想,或者是為了揭露一些社會現狀。這些俗語大多都有很深的啟示意義,也有很多流傳至今,仍值得人們反思和學習。在古代有這樣一句俗語,前面的半句流傳很廣,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半句就是“笑貧不笑娼”。

古代俗語“笑貧不笑娼”,還有後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

這裡的“娼”並不是特指那些煙花女子,而是泛指那些不能見光,但卻不用費心費力就能獲得暴利的行當!這半句的意思是,人們只會笑話貧窮之人,並不會去笑話那些行為不堪但是卻富裕的人。它之所以被眾人熟知,無非是因為特別現實,是日常中特別常見的現象,讓人們很有感觸。

古代俗語“笑貧不笑娼”,還有後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

不過,這句俗語還有後邊的意思尤其經典,是值得人們反思的精華,因為很多人都做不到,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困擾。這半句就是“救急不救窮”。它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要幫助那些在身處困境,非常緊急的人,不要幫助那些長期處於窮困狀態的人。

古代俗語“笑貧不笑娼”,還有後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

很多人認為,相比於一時困難的人,那些長期處於困難中的人尤其需要幫助。因為他們的困難重、受到的壓力和困苦更大,能夠拯救他們可以稱得上是一件大功德,而且他們也會對自己感恩戴德。而那些一時困苦的人,咬著牙抗一下子就過去了,不用再去過多關注。然而,現實卻往往相反。

古代俗語“笑貧不笑娼”,還有後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

在現實中,那些處於危急時刻的人對幫助自己的貴人都會特別感激,因為處於僥倖心理,他們會認為別人的一次幫助僅僅是因為自己運氣好而已,別人施救完全是仗義出手,覺得自己欠下了一個很大的人情,所以會心存感激。但是,如果你要一個窮困之人的話,就不一定會是這樣了。

救窮本來就是一個漫長的事情,長期的幫助會讓一些人產生很大的依賴感,變得更加沒有進取之心。更糟糕的的是,很多人會把別人長期的幫助歸隱於自己有福氣,別人施救是他們應盡的本分,享受別人的恩惠也是心安理得!如果貴人一直資助還好,一旦停止了恩惠,那麼這些人不但不會感激,甚至還會產生不滿或者怨憤。

古代俗語“笑貧不笑娼”,還有後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

這個道理有一個非常生動的案例。在古代有個年輕人,整日裡遊手好閒,不幹農活,也不讀書考功名。有一天,母親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訓誡了兒子一番,沒想到這年輕人卻因此大發雷霆,憤然出走。由於身無半文,在外遊蕩多日後,年輕人飢餓難耐,路都快走不動了。有位老農看到年輕人的落魄樣,就把他領到家中,施捨了他一碗沒吃完的剩飯。年輕人慌忙吃完飯後,對老農特別感激,一番感謝之後又說出了自己離家出走的原因。

古代俗語“笑貧不笑娼”,還有後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

老農聽完後哈哈大笑,然後又非常嚴肅地勸誡年輕人,我只不過是在你困頓的時候給了你一碗剩飯,你就對我十分感激。但是,你多年來沒有作為,你的父母還要一直養育你,不知為你做了多少美味的飯菜,你不僅沒有感激,還因為母親勸你上進而心存不滿,真是不應該啊!年輕人聽完,十分慚愧,趕緊回家向母親道歉,並從此專心讀書!

其實,在現實中,我們確實要反思“救急不救窮”的警示意義,不管是救急還是救窮,都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要幫助那些有進取之心、不甘落後的人,避免好心變成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