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仗義疏財第一英雄好漢是誰?

兩個公人押著林沖去滄州,中途要經過柴進的莊園。

柴進,人稱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喚做小旋風,他的身份很特殊。

柴進是大周皇帝柴世宗的嫡派子孫。柴世宗因為把皇位禪讓給了宋太祖趙匡胤,於是宋太祖就賜給了他家誓書鐵券,相當於護身符,只要不造反,做什麼都行。

所以,柴進的莊園,就像一個獨立的小王國。沒人敢欺負他。

柴進專一招接天下往來的好漢,三五十個養在家中。常囑付周邊的人:“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

柴進對待一般普通來投者的標準是:

一盤肉,一盤餅,一壺酒;一斗白米,米上放著十貫錢。

這個見面禮,合今天的人民幣:3000多塊錢。

但是現在,林沖來了,手下人還按這個慣例端上來,就被柴進喝道:“村夫不知高下!教頭到此,……殺羊相待。快去整治。”

林沖感激呀,他餓著肚子在酒館裡等了一個小時,沒弄到吃的;又空著肚子走了兩三里路,柴進不在家;又走了半里多路,遇到柴進;又往轉走半里多路,一同回來。

此時,已經是飢腸轆轆了。

林沖感激地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了:“大官人,不必多賜,只此十分夠了。感謝不當。”

吃飽了,柴進莊上的槍棒教師“洪教頭”來了。

只見他:歪戴著一頂頭巾,挺著脯子,來到後堂。

林沖心想,這人必是大官人的師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沖謹參。”

那人全不採著,也不還禮。

林沖不敢抬頭。

林沖朝洪教頭拜了兩拜起身,讓洪教頭坐。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林沖只得肩下坐了。

洪教頭當著林沖的面,竟然說他到莊上,是來“誘些酒食錢米”的。這句話,聽了叫人好難受啊。林沖聽了,並不做聲。

想想也是,林沖就是來誘些酒食錢米的。

那洪教頭越來越發狂:“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頭。”

這句話,足見洪教頭是個井底之蛙,雖然自己有幾分功夫,但畢竟沒見過什麼大世面。八十萬禁軍教頭,那可不是自封的。

林沖道:“小人卻是不敢。”

因為他剛才吃了柴進的酒食,又怎麼好意思再把柴進的師父打翻呢?那柴進臉上多沒面子啊。所以,他說不敢.

並不是打不贏洪教頭,而是不敢得罪柴進。

可是,洪教頭心中卻是這樣忖量:“那人必是不會,心中先怯了。”

讀到這裡,我們驀然發覺,在水滸裡,並不只有“官逼民”,還有“民逼民”。

比如這洪教頭,他就不是什麼官,就一草民。其實也是個在柴進莊上“誘些酒食錢米”的草民。他看不起林沖,就要逼他。

總之,你弱了,就要逼你!

在水滸傳裡,似乎只遵循“強逼弱”的原則。而不論你的階級。

柴進定要看林沖的本事,就安排他們兩個較量一場。

《水滸傳》中仗義疏財第一英雄好漢是誰?

那洪教頭掣條棒,連呼:“來,來,來!”

這三個字寫的極傳神。

林沖很為難,打贏了也不好,打不贏也不好,因為他此時還不知道柴進究竟是什麼立場。他必需先要揣摩準柴進的態度,然後才能投其所好,博中柴進的心思。

於是,兩個人鬥了四五回合後,平手。林沖托地跳出圈子外來道:“小人輸了。”為什麼呢?因為他說“小人只多這具枷,因此權當輸了。”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是給柴進面子,因為他不敢打柴進的師父,所以他說他輸了。其實呀,他是在說他贏了。因為他多這具枷,還打成平手。那麼,要是去了枷呢?肯定就是他贏了!就是這個意思。

柴進一聽,懂了,大笑。又出錢叫兩個公人開了枷。

這個時候,林沖終於可以確認了:柴進是站在自己這邊,一心要他贏。因為柴進若不想林沖贏,比賽就該到此結束了,大家都會很體面的。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柴進把一綻大銀丟在地上,激他二人去爭,林沖就鐵了心要打翻洪教頭。這個說法不太對。林沖再小人,還不至於到這種程度。林沖並不是一個為爭小利而當小人的人。

此時,林沖因為有柴進撐腰,本事才敢拿出來。一棒將洪教頭打的撲倒在地。洪教頭羞顏滿面,自投莊外去了。

洪教頭後來再也沒有出場了,只是個跑龍套的角色。

下面,我們再來算一下柴進的費用開支:

叫兩個公人開枷,花了十兩銀子;

又拿二十五兩銀子做賭注,給林沖贏去了;

臨走的時候,又給了林沖二十五兩一綻大銀做路費;

又給了兩個公人五兩銀子。

除去吃、喝、住、用等等不算,林沖來了一趟,柴大官人一共破費了65兩銀子。

林沖和柴大官人有交情嗎?沒有。僅僅只是萍水相逢而已。柴大官人竟花了65兩!(人民幣19500元),林沖帶了50兩走了!(人民幣15000元)。

夠意思嗎?夠意思。所以說,柴大官人是仗義疏財!

走的前一天,柴大官人和他“吃了一夜酒”。第二天吃了早飯,又派專人幫忙挑著他們三個人的行李。並且還說,過去天,再叫人送過冬的衣服來給林教頭。

林沖謝道:“如何報謝大官人!”

此時的林沖,初次見面就得了柴大官人太多的好處,他感動地真不知道該如何報謝大官人了,看來,這應該是林沖的真心話了。

那麼,林沖究竟會怎樣報答柴大官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