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風水局 風生水起——重慶風水第九篇

最牛風水最牛城 “網紅”重慶之風水玄機

重慶風水第九篇:百年風水局 風生水起

百年風水局 風生水起——重慶風水第九篇

(本文圖片之底片均來片網上,不一一標明出處,見諒。下同)

重慶,在歷史上作為巴國的首都已越千年,2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年的重慶(命名)史,已歷無數次的風水佈局。

雖然歷史上巴國曾置都恩施、豐都(古稱平都)、涪陵(古稱枳)、合川(古稱墊江)、閬中和漢中,但渝中半島主龍脈的風水格局,是其它幾城所無法比擬的。

百年風水局 風生水起——重慶風水第九篇

長遠看,此龍可得四川盆地之福,巴蜀大地聚力發力,共建“成渝經濟圈”、國家戰略大後方;可得長江之利,國家“長江經濟帶”建設助力重慶,紫氣東來,可謂前程似錦。

重慶千年風水沉澱,百年經濟佈局,十年跨越式發展,都圍繞著渝中半島這條主龍脈來展開的。渝中半島這條龍才是重慶的根,它才會從根本上影響重慶主城之命運。

千百年來,重慶根據這條主龍脈,也前前後後做了不少的風水佈局。

解放前,從重慶朝天門上岸來,一眼便能看到羅漢寺,正對朝天門以“鎮”水龍,同時在嘉陵江江口對岸的南濱路上還修有一座千佛寺,化解嘉陵江的直衝煞。

百年風水局 風生水起——重慶風水第九篇

治煞只是不出“么鵝子”,那煞治住了,又如何來留氣呢?留氣則留財。歷史上最好的方法就是修橋攔氣了。當然修橋通路,也是人為地調節風水氣場。因為交通帶來人流、物流,自然帶來人氣和財氣。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路為水,水為財,通路就通氣,得氣就得財。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重慶主城只有一座嘉陵江大橋,將主城與江北連接起來,主城到長江南岸,只能靠渡船過江。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才修有長江大橋連接南岸,直通貴州。因此這條南北大通道、交通大動脈對於重慶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百年風水局 風生水起——重慶風水第九篇

過去渝中半島屬巴縣管轄,巴縣府與重慶府同衙門辦公,稱巴縣衙門,現渝中區望龍門一帶還有其舊址,抗戰後才搬至巴南區漁洞學堂灣一帶,就是因為沒有長江大橋哇。交通的滯後,對於重慶千百年來基本龜縮在渝中半島可說是“功不可沒”。

後來,重慶主城陸續在長江、嘉陵江上修了幾十座的跨江大橋,重慶的“橋都”之名名副其實。這些人設的多條交通大動脈(也是人造“龍脈”哈),不僅通兩岸之氣,更攔阻減緩了兩江急匆匆之氣流。

百年風水局 風生水起——重慶風水第九篇

近幾十年來,重慶還在渝中半島這條主龍(山龍)的“龍頸”鵝嶺上建有瞰勝樓,在“龍腦”曾家巖建有三峽博物館和大禮堂,在“龍嘴”一線建有解放碑及解放碑CBD,現又修有來福士廣場,就是為了馴龍、鎖龍、得氣、享福。特別是為了降服此龍的王氣和霸氣,在鵝嶺(天鵝脖子)即“龍頸”處駐有部隊機關,這可是一把“刀”(當然也是煞),刀架脖子上——你得聽話(重慶三龍來朝,七龍入城,但尾部卻暗藏九龍兜底,你懂的)。這些風水佈局都是大著眼、大手筆、大氣象。

主龍降住了,但其青龍卻很弱而沉睡千年,那就只有先調“氣”,讓其“醒”過來、“活”起來了。

百年風水局 風生水起——重慶風水第九篇

我們說,城市風水既講環境風水,也講人的風水,風水養人,人也養風水。風水關乎天地人,講求“陰陽和”,其核心就是調“氣”,求的是“和”。

調氣分三種,一是調“天”氣,如環保建設、城市規劃等;二是調“地”氣,如市政建設、交通建設等;三是調“人”氣,如商業建設(打造商業街及商圈)、學校設置等。

重慶在這方面可是下足了功夫。

2003年,重慶在主城主龍之青龍方位於南北交通要道的觀音橋一帶建設商業中心。不到幾年,觀音橋商圈商業繁榮,人氣爆棚,青龍真的就慢慢“醒”來了。

百年風水局 風生水起——重慶風水第九篇

我們看主城有一山一水兩條青龍。激活了江北嘴青龍,還得強化嘉陵江這條青龍氣才行。2005年,重慶又在嘉陵江龍頭位置的洪崖洞開發旅遊景點,重現重慶弔腳樓特色建築;開設嘉陵江和長江的兩江遊,特別是晚上的夜景遊,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遊客遊覽觀光,有力地帶動了嘉陵江這條青龍之龍氣。

百年風水局 風生水起——重慶風水第九篇

(不到幾年,洪崖洞、朝天門的兩江遊、解放碑及觀音橋的都市遊、南山一棵松的夜景遊也陸續火爆了起來,當然這是後話了。)

再後來,重慶又在嘉陵江水系範圍內開通了幾條南北交通大動脈,依靠重慶自身強大的氣場,吸引廣元、閬中、南充及嘉陵江支流水系之綿陽、遂寧、巴中、廣安、達州等地的風水氣場順江順路入重慶,重慶青龍之氣逐漸增強。

百年風水局 風生水起——重慶風水第九篇

可這下問題又來了,一是兩條(山、水)青龍“活動筋骨”後,可青龍之地氣還是不旺呀,二是觀音橋商圈氣勢如虹,大有壓過解放碑商圈之勢,而渝中乃至整個重慶還是沒有真正“活”起來呀。

怎麼辦?只有再調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