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萬山:強組織、建體系、 優服務,構築幸福安置地

貴州萬山:強組織、建體系、

優服務,構築幸福安置地

贵州万山:强组织、建体系、 优服务,构筑幸福安置地

“十三五”期間,我區新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9個,其中在建3個。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已安置6120戶26682人,其中,跨區域搬遷安置5253戶23271人,區內搬遷安置867戶3411人。截止目前,共建立安置地黨支部6個,配備黨建工作人員54名,實現黨組織組建全覆蓋。安置地黨組織按照“一構架三清單”內容,切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同步推進婦聯、共青團、工會、關工委等組織建設,同步落實黨建工作清單、公共服務清單、便民利民服務清單,著力提升安置地教育、醫療、就業技能培訓等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優質資源向安置地傾斜,構建和諧、幸福安置小區。

贵州万山:强组织、建体系、 优服务,构筑幸福安置地

一、夯實三個責任,織密組織網絡。一是落實主體責任。堅持把組織建設作為移民搬遷工作的重要工作來抓,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主心骨”作用,建立以區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為直接責任人的責任體系,統籌協調紀檢、組織、移民、扶貧、衛計、人社、財政等部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共同發力,確保搬遷群眾快速融入城市生活。二是落實“三級”責任。在區級層面,建立以區委書記為組長、搬出地和搬入地副書記為副組長、區直部門、搬出地和搬入地鄉鎮(街道)為成員單位的組織體系;在鄉鎮(街道)層面,根據我區搬遷工作的具體實際,析置出丹都街道,重點開展搬遷群眾的後續服務工作;在社區層面,嚴格按照“安置地建到哪裡, 黨的工作就開展到哪裡,組織建設就跟進到哪裡”的原則,及時成立安置地黨組織,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群團組織為紐帶的安置地基層組織體系。三是落實聯動責任。我區主動對接,組建對外聯絡工作小分隊,主動協調思南、石阡、印江等搬入地,實現雙向聯絡、雙向調度,確保搬遷入住群眾後續保障銜接工作有序開展。協調搬出地選派後續跟蹤服務工作隊,為已搬遷入住的群眾建立詳細臺賬,規範做好“一戶一檔”資料。以安置地黨支部為平臺,協調搬入地梳理公共服務內容,落實搬入地責任清單。

贵州万山:强组织、建体系、 优服务,构筑幸福安置地

二、建強三個體系,提升引領能力。一是建強領導幹部體系。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黨的建設工作與萬山區總體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由區委統籌,從區直部門、搬出地、搬入地抽調業務能力強的幹部入駐群眾服務中心,統籌做好搬遷群眾的後續服務工作。二是建強社區幹部體系。從安置地所屬鄉鎮(街道)選配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強、善於做群眾工作的幹部擔任黨支部書記;充分整合社區各類人才資源,採取機關下派、群眾選舉等方式,選優配強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經濟組織負責人;通過民主推選在搬遷群眾中選出樓棟長(黨小組長)、居民代表,將黨的政治優勢轉為服務群眾的工作優勢。

三是建強幫扶幹部體系。參照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的做法,整合組織、扶貧、移民、民政等部門及搬出地的精銳力量組建駐區工作組。以旺家花園為例,我們從區委組織部選派科級幹部擔任第一書記,從區民政局、區司法局、丹都街道以及搬出地工作小組中抽調精銳力量組成駐區工作組,深入開展幫扶。以黨建為引領,由團區委組織青年志願者,區總工會組織熱心職工,區婦聯組織巾幗志願者,按不同類別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進行一對一幫扶,為搬遷群眾解決就業、就學、就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贵州万山:强组织、建体系、 优服务,构筑幸福安置地

三、聚焦三個服務,提高幸福指數。一是聚焦公共服務。把城市最好的地段、最好的位置讓位於搬遷群眾,按照附近有學校、有醫院、有車站、有農貿市場、有龍頭企業“五有”標準,規劃建設移民小區。把便民服務中心設在群眾家門口,入駐民政、教育、衛生等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讓群眾只進一個門,就能辦成事,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圍繞就醫、就業、就學實行全方位服務,開通“綠色通道”,建立專門信息檔案。優先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確權、確股,實行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的收益權不變,原享受的土地承包權、經營權和惠農補貼不變。二是聚焦就業服務。對全區就業崗位全面摸排,梳理彩虹海、產業園、萬山紅酒店等城市建設重要項目就業崗位及全區公益性崗位近萬個,建立企業崗位人才需求庫。組織梵淨山農業、吉陽公司、巨力集團等多家企業開展“送崗入戶”。對從事個體及合夥經營的自謀職業、自主創業者提供不超過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並給予3年財政全額貼息,幫助搬遷群眾成功創業致富。不斷拓寬就業渠道,通過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勞務補助等方式, 吸納搬遷群眾參與社區保潔、治安聯防、家政護工、園林護理、道路管護等, 切實增加勞務收入。

三是聚焦文化服務。在旺家花園創新推行“六個一”工作法,即落實一項總體要求、建強一個堡壘、建立一本民情臺賬、實行“一對一”服務清單、開展一次“走進銅仁”體驗活動、組織一次“話感恩”活動,讓群眾更快適應新環境,明白惠從何來,深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萬山的特殊關懷和厚愛。邀請搬遷群眾現身說法,對比今昔變化, 教育引導搬遷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健全文化服務體系,搭建“鄉愁館”,開展各類文娛活動,組建舞蹈隊、歌唱隊、龍燈隊等,幫助群眾儘快融入城市生活,切實增強搬遷群眾的歸屬感,提高幸福指數。

贵州万山:强组织、建体系、 优服务,构筑幸福安置地

精彩推薦

贵州万山:强组织、建体系、 优服务,构筑幸福安置地贵州万山:强组织、建体系、 优服务,构筑幸福安置地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贵州万山:强组织、建体系、 优服务,构筑幸福安置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