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雷軍的5%

咱們軍軍說了什麼我也沒必要再重複一遍了,大家發佈會,微博,微信各種渠道都能找到文章。

先來解讀這個5%:只說了是硬件綜合淨利潤率,那麼應該不包括廣告,渠道那些文枝末節的事了。

超過的部分我想到時候各種優惠券(每天都是米粉節)應該不會少,當然這都是表面,說說內涵的。

這件事,肯定是雷總拍板的(廢話)!我們都知道以前每部小米手機為了定價,雷總在發佈會前和團隊爭議了多久(小米的GY鏈管理肯定特別MMP)所以從小米內部團隊到GY鏈再到董事會,雷總經歷了什麼,估計大家不會懂。這下好了,以後定價不用那麼辛苦了。

既然硬件只有5%的淨利潤率,那麼說明小米在軟件服務(雲服務、會員、遊戲、MIUI、廣告。。。)賺錢了!可以支撐起硬件上的利潤“不足”。也足以說明小米是一家“純正”的互聯網公司(不只是賣手機哦)說明小米的低利潤(不靠硬件盈利)模式是可行的!這些,嘿嘿,都是為了給**看的。

“利小量大利不小,利大量小利不大”,薄利多銷也會有合適的利潤。

這句話是雷總今天的推送裡的。

假設一部手機1000元,O(other:其他)成本500,賣10部賺5000;同樣賺5000,小米成本900,要賣50部。

是不是有人會說小米**吧,賣那麼多才抵上別人10部。誒~這件事軍軍早就說過了,他看中的是50部的價值,而不是5000元。

是不是又要說雷軍傻吧,有錢不賺腦子被門夾了?不不不,我們來說說這50部價值在哪裡?

大家還記得MIX 2S發佈會上小愛同學驚為天人的“表演”了吧,現在是21世紀,數據的時代

解讀雷軍的5%

支撐起小愛“智能”的關鍵是大數據:每個人的數據:你對小愛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指令。小愛執行對了它下次就會記得,執行錯了它就反饋回雲端並且搜索相似的學習。這個學習的行為,沒有大數據是沒辦法的,就像你對小愛說“我回家了”因為你家有智能家居所以小愛會根據你設置好的程序為你打開電燈,空調,熱水器。。。可是你鄰居小明(抱歉又是小明同學)沒有智能家居,所以小明對小愛說“我回家了”小愛可能只會回覆他“歡迎回家”或者講個段子安慰他

解讀雷軍的5%

前陣子蘋果在中國銷量下滑,市場佔有率你們自己去搜吧,反正肯定安卓比蘋果多,加上Siri會說的話就固定那麼幾句,太機器人(Android)了!而小愛因為AI音箱大賣,說話的人多,數據量一下子上來了,不智能的部分在官方修改一些代碼後就智能起來了。最終的結果,就和暴走漫畫出品的暴走大事件48期(各大視頻網站自己去搜)的小劇場一樣:得到你越多信息,我就能知道你的需求,就能推薦(賣)你越多商品,就能開發更多之前我沒想到的符合你需求的商品。關於信息買賣又是另一碼事了。這,就是數量的優勢。

而支撐這個數量的就是質量。沒有好的質量,商品賣不出去呀!

同樣一部手機4500元的成本,你賣10000元,我小米賣4600元。

是,你賺5500元,我只有100元。但是,為了維持這5500元的利潤,你2代3代都要把成本壓在4500元,我小米無所謂啊,為了“維持”這100元成本,我可以把成本提高100,下次提高200。所以我的手機用料越來越好,品質也逐步比你強,口碑也會越來越好。

你雖然一開始品質高(利潤高)可以賣100個人,但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你2代3代(某句名言20%的人掌握80%的財富)所以你的用戶最多達到20%而我可以達到80%(每個人都買得起我的手機)這80%的人足以支撐我2代3代把成本一步步增加(研發新技術)做出更好的手機,所以我的手機終有一天會超越你的手機。

而其他同行眼看不行啊,我的手機用料太差沒人買我的所以我也必須增加成本做出更好的手機才有人買。但是很生氣啊,小米你每次越做越好,我都要沒生意了,黑你的辦法不行那我繼續增加成本做出更好的手機吧。這就是雷總說的鯰魚效應。

解讀雷軍的5%

是不是感覺到一股熟悉的氣息呢?

舉2個栗子:阿里巴巴和PC(個人電腦)

從一開始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巴巴線上信用批量商品

到衝擊傳統行業:淘寶改變人們的購物方式

再到昇華整個行業:天貓(淘寶商城前身)改變人們對網購的認知。

PC一開始是屬於一種新技術,最開始應用於國家部門,後來部分商人用於內部運作,又後來分佈於小眾極客圈。

東西是好東西,可惜沒什麼人用,所以一些應用於PC的新技術就算出了問題(現在的BUG)也沒多少人知道啊!更別說製作新技術的動力(都沒人用我還製作個毛!想想諾基亞想想微軟的WP手機)

只不過這一次,具體到了手機行業,而手機行業又帶動了整個行業(想想最近的芯片)

說了這麼多,為什麼軍軍今天特意推送“這篇”文章呢?

解讀雷軍的5%

看看上一次推送這種個人感言的文章(不包括產品推薦,公司或個人事務的)是2月9號的文章。

誒?你是不是猜到了?

從新年剛過就開始的各種狂轟亂炸的這類新聞推送相信你也有看過

解讀雷軍的5%

解讀雷軍的5%

解讀雷軍的5%

解讀雷軍的5%

解讀雷軍的5%

在小米5年之際,本來很多人(包括小米早期員工)都以為這事會發生,可惜沒等到,於是有些文章就開始“披露”某些人心生失望離開的新聞了。相信那些離開的人可能和孟曉駿的內心是一樣的

解讀雷軍的5%

那些離開的人有的確實利用雷軍的模式創造了另一個“成功”,但也更讓某些人看不懂了,為啥只有小米成功了呢?

為了讓這些人看懂,所以辛苦了,雷總。

當人直到現在依然有人看不起小米,或許是嫉妒,或許是看不懂,或許是慣性使然。不過我相信所有的一切

解讀雷軍的5%

備註:本篇文章純屬個人想法,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