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戍邊寧古塔,20年的承諾,紀念高貴氣節、矢志不渝的人

詩詞大會:戍邊寧古塔,20年的承諾,紀念高貴氣節、矢志不渝的人

“金縷曲 清 顧貞觀

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

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只覺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相救。置此札,君懷袖。

人的一生有幾個20年?不管是誰,這個還真是可以用手指頭數出來,超過一隻手已經是奇蹟,“中壽,爾墓之木拱矣”。在平均壽命不足四十歲的古代,一隻手實在是太多了。然而,很多人為了氣節,為了高貴的尊嚴,從來沒有在意自己的20年,甚至生命。

詩詞大會:戍邊寧古塔,20年的承諾,紀念高貴氣節、矢志不渝的人

戍邊,一直都是苦差事,中國的邊疆幾乎都是苦寒之地。西北風來了!哦,正好,肚子餓了,我站在山口先喝上一頓再說。想想就是一身的毛骨悚然,也正因如此,很少戍邊之人能夠活著回到家鄉。即便僥倖回到親人身邊,也活不了多久,身體早就垮了。

先向為邊疆安定而默默貢獻的軍人致敬!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國家的安寧!

在古代,戍邊還是一種刑罰,《水滸傳》的刺配滄州,已是國土面積狹小的宋朝邊界,對其他朝代來說,滄州就是內地,中原了。唐代的西域也是鳥不拉屎的地方,而在清代,東北變成了邊界,雖然後金生於斯、長於斯,但毛子時常來騷擾,也變成了邊疆要地。著名的寧古塔也就成了一個焦點,作為清朝最重要的流放地,這裡有不少軍隊,而流放過來的人,雖說是戍邊,其實就是來做奴隸的,什麼髒活重活都得幹,尤其是女性,還得多一個慰勞任務。可想而知,這是怎樣的一種痛苦。當然也有人說這些都是罪犯,不值得同情,但流放到寧古塔的很多人其實是文字獄的受害者,他們中不乏氣節高傲之人,為了名節,不畏懼任何苦難,這樣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歷史上有不少這樣的人物,雖然他們沒有做出什麼突出的貢獻,但為了氣節而忍受,不是常人能做到的,這也是蘇武牧羊北海而被後人銘記的原因。

詩詞大會:戍邊寧古塔,20年的承諾,紀念高貴氣節、矢志不渝的人

今天我們說說清代的吳漢槎,作為江南才子,受到科舉案的牽連,正常情況下,他只要參加複試即可,考試成功不成功都無所謂,但他卻不想複試。這種情況在現在也有發生過,考題洩露,重新再考過,大多數人都會再考一次。吳漢槎覺得這是對自己的侮辱,後來雖然證明了自己沒有作弊,但還是被髮配到寧古塔,在那生活了20多年。算是藐視朝廷的一種懲罰。

顧貞觀作為吳的好友,一直想營救他,但20多年了還是見不到希望。最後以這首詞感動納蘭性德,答應營救吳回到江南。五年後,吳成功獲救,但已是垂垂老者。顧貞觀的這份情誼,20多年了未曾忘記自己的舊友,讓人感動落淚。試問,自己是否有這樣的朋友?自己又對朋友做了什麼?20年了誰能記起你,你又能記起誰?

友誼真的不只是一句話,需要時間的磨鍊和洗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