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撿石人:十年間撿回五萬多塊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下為正文

冬日的漢江進入枯水期

沉悶許久的漢江石迎來最美的季節

它們靜靜躺在河岸上

迎著日光閃爍著迷人的光澤

等待著有緣人……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清晨的微光裡

一個身影沿著河岸低頭走著

不時彎下腰撿起腳下的石頭

這個人叫王兆勇

關廟鎮金星村早年的貧困戶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在一處凹陷的水槽邊,一塊青色的片狀石頭引起了王兆勇的注意,他從泥沙里扣出整個石塊,用江水細細地清洗乾淨,翻看了近半個小後,又將石頭扔回了河岸。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王兆勇(錄音):這塊整體形狀還可以,個體小點,色澤還是可以的,就是文理不太好,像個人吧,這塊是兩個眼睛,可是佔得比例太大,這塊石頭是不可取的。

從早上6點離家到正午,一個上午過去,王兆勇一無所獲,但他並沒在意,因為撿石人的“石緣”很重要,他深信這點,也正是這種緣分,自己才有機會改變家庭的生活。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早年,王兆勇家父癱瘓在床、母親患有眼疾,妹妹失聰,加上兩個孩子,他一個人要撐起7口之家,最艱難的時候要借錢買米麵,是村裡典型的貧困戶。為了生計,王兆勇收過黃姜、玉米,倒騰過綠豆、芝麻,工地上也上過工,但收益平平。

一次偶然機會,王兆勇家裡在江邊隨意撿拾的石頭被玩石愛好者看中並出價買走,他才知道大自然的一塊普通石塊也能變現。

此後,他與石結伴,每日河岸撿石、甄選、售賣,並加入奇石協會,與行家交流,探討,深入瞭解漢江奇石文化。而這些行為被周邊人認為是不務正業。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王兆勇(錄音):弄石頭,很多人不理解,包括親戚朋友,家都窮成這樣了,你還要繼續較勁,搞這些無聊的。

街坊鄰里的看法,王兆勇選擇置之不理。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王兆勇(錄音):我的思維是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不偷不搶,靠自己勞動所得,我掙合法的錢,就可以了,你質疑你的,我繼續做我的。

看好的路,王兆勇堅持走著,撿石、挑選、命名、裝飾,價值也在攀升,家裡生活漸漸好了起來,很多人投來了羨慕的目光,可只有王兆勇心裡清楚,掙得的每一分錢都是拿生命在冒險。

王兆勇(錄音):2012年的時候,當時拉了一船的石頭,船比較小,在上水的時候,一個浪打過來,船沉了之後,兩個人全部掉河裡。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這一點,同為撿石人的王須兵深有體會。

王須兵(錄音):經常絆跤,遇到蛇呀,蜂呀的,一蟄,起多大的疙瘩,確實危險,還有那蛇呀,大夏天,穿著涼鞋,顧著看石頭,腳底下多粗的蛇就在那盤著,跳著就跑。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王須兵妻子(錄音):有一次手絆了,頭也碰破了,我看了心裡也不舒服,但也沒有辦法,人家就愛這一行,所以要往好裡做。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2008年到2018年,10年時間,王兆勇從漢江撿回了5萬多塊石頭,賣向了安徽、湖北、江蘇等地,收益近百萬,2012年他主動向村裡提出退出了貧困戶,摘掉了貧困戶帽子。王須兵也因石頭致了富。

如今,他們撿石同時也發展其他產業,並帶動村裡部分村民動了起來,然而在賣石的時候卻多了幾分不捨,用他們的話說,這是一種對漢江奇石的情懷。

王兆勇5(錄音):還是要繼續推廣漢江奇石,推廣漢江奇石就是推廣漢江文化,安康文化,讓更多人外面人瞭解安康。

汉江捡石人:十年间捡回五万多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