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逆流河》

再讀《逆流河》

受同事影響,在上班的公交車上看紙質書,順手拿的一本,是《逆流河》。看了兩個個早上,我就變得有點古怪,比如昨天早上,我給一個孕婦讓座,心裡很感激她站在我的身旁,使我能有這樣的機會,我對她懷著一種溫柔的感情。晚上下班路上天色昏暗,我每次坐在最後一排打鋼琴塊,流水一樣的音樂,我的手指靈巧地移動,心裡很安靜,這也是《逆流河》帶給我的。

幾年前,我為之折服的是主人公神奇的歷程,神奇的故事情節,遺忘森林——走進森林的人彷彿不曾在這個世界存在過;醒語——能夠喚醒某個人的獨一無二的語言;不曾在的島嶼——因為強烈的對愛的渴望而能夠誘惑過路的船隻的意念;時間輪迴——沙漠裡漢娜在瞬間體驗的不一樣的一生;代價——安麗塞公主為自己的美貌而消失的七年。。。這些真讓人歎為觀止。

作者讓-克勞德-穆勒法寫這部作品時已經五十歲左右,重讀《逆流河》,我想,在淺顯的文字背後一定有更加嚴肅和深刻的東西,雖然我並不想去苦苦追索。

“透過商店裡間的小窗戶,他常常望著那片廣闊的平原,平原上的春麥優雅地隨風搖曳,彷彿是大海的波濤,只有商店門鈴叮叮的聲音才能把他從白日夢中喚醒。一天清晨,他來到縱橫交錯的田間小道,暢遊在綠油油的亞麻地裡。可他不得不馬上回去守店,這真讓他心痛如刀絞。

特別是秋天,當過境的鳥兒飛過天際,在無邊的寂靜中,託梅克感到前所未有的想要出走的渴望。當鳥兒奮力揮動翅膀消失在地平線上時,他的眼裡總是噙著淚水。”

這樣的文字,是在之前追求情節的時候忽略掉的,如今因為從容,就一字一句地讀過。

巨大的痛惜的感覺湧上心頭,為我不曾做過的那些事,為我不曾體驗過的狂熱的感情,為我不曾遇見過的美好的人。。。我也心痛如刀絞。不曾燦爛過,不曾燃燒過,容顏已老去。

王羲之說:“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是啊,人老了死掉,哪怕是不相干的人,也讓人靜默敬畏,讓人痛苦,是一種悲憫;而此刻的惋惜,是放不下的心如刀絞的痛。

再讀《逆流河》

初冬的天氣,上公交車的時候天還大亮著,不知不覺就夜幕降臨,在《桑塔露琪亞》這樣玄妙的音樂中,有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清流河大橋在一片黑暗中,遠方的河流上星火點點,透露著說不出的神秘。

張朝陽說他的焦慮是“人生焦慮”,五十多歲的他,被社會磨礪的很世故了,忽然間吐

露心聲,說什麼人生焦慮,有點可笑,然而我立刻就喜歡他,因為他說這種不著調的“人生焦慮”;那個做供應鏈金融的鐘勝九,一貫穿著西裝的,在一次很隆重的大會上發言,因為緊張斷斷續續,我也因此喜歡他,無數次成功的發言也比不上那樣一次緊張的發言讓人印象深刻。

也許有時候我們自己就是這樣的狀態,不知道被一種什麼樣的力量所左右,一種對自己徹頭徹尾無能為力的感覺,讓-克勞德-穆勒法的說法是中了帆花的毒,必須要找到專屬醒語,這個專屬醒語是什麼,誰也不知道,只有茫然地堅持不懈地通過旁人的閱讀來尋找,有的人幸運地在說教者清嗓子的時候就醒來了,有的人沉睡十年之久,任何深奧的語言和智慧也不能喚醒,卻在一個遲鈍者結結巴巴的“拖鞋。。。拖鞋。。。”聲中醒來。

每天晚上從八中站下公交車,總有成群結隊的孩子們擁擠在站臺邊說笑打鬧,我擠過去,隱沒在他們中間,我想要跟他們一樣蹦蹦跳跳的,也想要跟他們打聲招呼,一直到走進巷子裡,我的臉上還掛著抑制不住的笑容。

多年以後,我希望還有人知道,曾經有這樣的我,曾經以這樣起伏不定的心情認真地生活過。

再讀《逆流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