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讀小說

大約只是無聊,當然不是閒的無聊,是拖延症在ddl將至未至之前作死型的無聊, 想隨便聊一聊最近(或許不是最近)讀過的一些小說。

寫的有些亂,但一時也不想花時間去真寫完和去整理了。可以看看摘抄的小說裡的段落如果覺得有點意思就好。

無聊讀小說

一,

其一是《劍來》裡最近出現的一個呼應的段落:

在酒桌上,老人也喝得有點高,沒有用武夫境界驅散那一肚子酒氣,對陳平安和兩人舉杯不停。

還跟陳平安嘮叨了許多心裡話,有的沒的,想起了什麼就隨口聊。

"陳平安啊,講道理這件事,不是一件討喜的事情。女孩子不愛聽,男人也好不到哪裡去,世道難混,一肚子憋屈窩火,臨了還要聽人嘮叨,你說煩不煩?道理不對也就罷了,明知對了,自己卻做不到,豈不是更戳心窩子?"

少年喝酒加吃辣,已經有些舌頭打結,反駁道:"我道理偶爾會說一些,但是還真的從不跟人吵架,最多打架!"

老人還說:"如果以後有個姑娘跟你說,陳平安,你是個好人……"

少年滿臉期待,"那是不是就成了?"

老人一拍桌子,幸災樂禍道:"你個哈兒!成個屁,你倆關係鐵定黃了!"

少年呆若木雞,然後趕緊喝了一大口酒壓壓驚。20180413小凡

---------------------

陳平安雙手抱膝,坐在臺階上。

背後劍匣裝著他取名的降妖和除魔。

腰間養劍葫蘆裝著還是他取名的初一和十五。

腳上的草鞋,也是一雙。

少年背對著的那座敬劍閣,最裡頭屋子裡的茱萸、幽篁,也依然是相依為命的。

陳平安在臺階上坐著,不知發呆了多久,只是兩眼無神地怔怔望向前方,然後他猛然回神,發現不遠處站著一位姑娘。

她眉頭微皺,開門見山道:"陳平安,寄到我家的信,為什麼不是你寫的,而是阮秀寫的?你怎麼回事!"

陳平安好似給天雷劈中,答非所問道:"好久不見,寧姑娘。"

她看著那副傻樣,嘆了口氣,有些無奈,坐在陳平安身邊,沒好氣道:"好久不見?這才多久時間。"

陳平安想了想,然後撓頭。

不知為何,陳平安感覺就像過了很久。

走了千萬裡。

練了百萬拳。

她瞥了眼正襟危坐的這個傢伙,再瞧了眼背後的劍匣,她突然笑了起來,忍不住說道:"陳平安,你是一個……"

寧姚莫名其妙發現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傻子,沒等自己話說完,嚇得汗都流下來了。

陳平安不等寧姚把話說完,就說火急火燎說寧姑娘你等會兒,然後陳平安轉過頭去,摘下養劍葫偷偷喝了口酒。

寧姚有些摸不著頭腦。

難道是這個傢伙,做了什麼對不住自己的事情?比如從驪珠洞天一路趕來倒懸山,欠了一屁股債,都記在了她寧姚的頭上?

比如他早早將那個撼山拳譜丟了,只練了幾千拳就覺得練拳沒出息,所以如今背了劍匣,開始練劍了,最後練拳練劍都很沒出息?

又或者陳平安闖蕩江湖,傻人有傻福,身邊圍了一大圈缺心眼的紅顏知己,如今正在客棧等他?

寧姚想東想西,想南想北。

唯獨沒有想過陳平安是不是把阮邛鑄造的那把劍丟了。

這怎麼可能呢,千山萬水,春夏秋冬,他一定會把劍送來的。

喝過了酒,陳平安突然站起身,走到臺階下,面對寧姚,寧姚身後就是一座敬劍閣,彷彿是劍氣長城的萬年精氣神所在,而且還有那茱萸和幽篁,陳平安當時蹲在牆根,想了許多亂七八糟的事情,比如書上記載的詩詞佳句中,有遍插茱萸少一人,有獨坐幽篁裡,有阿良和那個猛字,有雷池重地那些更加歷史悠久的刻字,陳平安甚至想過了兩人之間第一次重逢的情景,絕不是這樣傻乎乎坐在倒懸山臺階上,然後就見到了她。

寧姚好整以暇地坐在臺階上,身體後仰,手肘懶洋洋抵住高處的臺階,她雙眼眯起,一雙狹眉愈發顯得修長動人。

陳平安看到這一幕後,竟是一個字都說不出口了,轉過頭,又喝了口酒。

陳平安剛好開口說話。 寧姚突然長眉一挑,坐直身體,問道:"陳平安,你什麼時候變成酒鬼了?!" 那些好不容易才鼓足勇氣、好似登山一般艱難爬到嘴邊的言語,一個個嚇回了肚子,彷彿墜崖身亡,一個個摔得粉身碎骨。

陳平安哀嘆一聲,蹲在地上,默不作聲,雙手撓頭。

寧姚站起身,笑道:"陳平安,你個子好像長高了唉?"

陳平安猛然起身,伸手示意寧姚不要走下那一級級臺階,"寧姑娘,你等我把這句話說完!"

少年高高揚起頭,挺起胸膛,攥緊酒壺,望向那位身穿一襲墨綠長袍的姑娘。

寧姚眨了眨眼睛,似乎猜不出陳平安葫蘆裡賣什麼藥。

陳平安說道:"寧姑娘……"

他趕緊搖搖頭,換了一個稱呼,"寧姚,我喜歡你。"

寧姚坐回臺階,"你有本事說大聲一點。"

陳平安便扯開嗓子喊了一句,"寧姚!我喜歡你!"

寧姚問道:"你誰啊?"

陳平安笑臉燦爛,再沒有半點拘謹,豪氣干雲道:"大驪龍泉陳平安!"

雖然陳平安也知道,把劍送給寧姑娘之後,再相處一段時間,最好再見識過寧姑娘土生土長的家鄉,以及她在劍氣長城的朋友,到時候再來決定要不要說出口,是最穩妥的,最壞的結果,也就是寧姚不喜歡他,但是說不定還可以做朋友。

可是陳平安不願意這樣。

寧姚再次站起身,她神色古怪,問了陳平安一句,"喜歡一個人,這麼了不起啊?"

陳平安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如何作答。

被人告白喜歡之後,世上的姑娘都會問這麼個問題嗎?

陳平安忍不住有些埋怨梳水國宋老劍聖和桂花島老舟子的師父,一個烏鴉嘴,一個死活不肯傳授江湖經驗。 寧姚一步跨下臺階,來到陳平安身前,伸出一隻手,"拿來。"

陳平安哦了一聲,解開繩結,摘下背後的木匣,抽出那把聖人阮邛鑄造的長劍,遞給眼前的姑娘。

寧姚接過那把長劍後,沒有拔劍出鞘察看鋒芒,懸掛在腰間右側,她徑直向前,與陳平安就那麼擦肩而過。 當陳平安猛然轉頭望去,只看到她抬起一條手臂,輕輕揮手作別。

陳平安嘴唇微動,卻沒能說出什麼,因為所有的力氣和膽子,都用在之前那句話上。

他久久不願轉頭,不願收回視線。

她愈行愈遠,身影逐漸消逝在夜幕中。

陳平安轉過頭,走向臺階自己原先坐著的位置,開始碎碎唸叨,說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言語。

寧姑娘,最近還好嗎?

寧姑娘,我這趟出門,見識多很多有趣的事情,說給你聽吧?

寧姑娘,你一定想不到吧,我當初答應你練拳一百萬遍,現在只差兩萬拳了。

寧姑娘,你知不知道,當時在泥瓶巷祖宅,你笑的時候,我就會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有錢的人。

寧姚,我見到了阿良,可是齊先生走了。

寧姚,我去過了黃庭國,大隋,綵衣國,梳水國,老龍城,去過了很多的地方。見過了很多的姑娘,可是她們都不如你好看。

寧姑娘,你以前問我喜不喜歡你,我說沒有,你好像沒有不開心,可是如今我有這麼喜歡你了,你好像不太開心,對不起。 寧姑娘,遇見你,我很高興。 ——

倒懸山後半夜,一位墨綠長袍腰懸雙劍的英氣少女,出現在孤峰山腳附近,她看也不看抱劍漢子和小道童一眼,徑直走入鏡面。

剎那之間,她又由鏡面走出,烈日當空,她抬起頭,下意識眯起了眼睛。

大門內外,抱劍男子和游魚冠小道童,灰衣老劍修和師刀道姑,不約而同地相視一眼。

至於那些少女的同齡人,對她充滿了仰慕和敬重的朋友們,一個個沒心沒肺地如釋重負,覺得只有寧姚一個人返回劍氣長城的今天,天氣真不錯。

走著走著,黑炭似的董姓少年轉頭道:"寧姐姐?"

寧姚嗯了一聲,加快步伐,跟上他們。又越過他們。

歡聲笑語的四人便沉默了下來。 ——

倒懸山敬劍閣外,陳平安站起身,打算返回鸛雀客棧。

就在他起身後,發現遠處走來一對夫婦模樣的中年男女,穿著素雅,皆相貌平平,面帶笑意,只是瞥了他一眼,就望向了身後的敬劍閣。

陳平安低頭別好那枚其實一直沒有喝的酒葫蘆,就要離去。

那位婦人柔聲笑道:"我們是第一次逛敬劍閣,聽說這裡很大,有什麼講究和說法嗎?" 陳平安停下腳步,略作思量,點點頭:"不然我帶你們逛一下?" 男女相視一笑後,俱是點頭:"好的。"

(當然好像直接複製粘貼不太好,不過已在作者本人公眾號打賞5塊意思了一下。本號畢竟毫無流量哈哈哈哈, anyway,真有大佬無聊來懟的,見諒侵刪好吧。)

但也只是列出來分享一波,並無話可說。總覺得有些類似江南的《上海堡壘》或是《500 days with Summer》的感覺,微妙到我這種菜鳥不能理解,當然也有一些所謂解讀,但我總疑心那些並不是真正合理的。我想《劍來》這裡的故事,因為有後續,所以總歸會是清清楚楚的。《上堡》或是《500》的故事卻在類似的問題拋出後,經歷了一段或許並不漫長的等待,故事就戛然而止了。我有時也不憚懷著惡意地揣測,可能作者本人也不知道答案,只是有描述構造問題的筆力和閱歷,所以只挖了坑,就讓故事結束,當然也不用去給出一個答案。就像馬親王,挖坑不填,被讀者逼的沒法,就天降流星雨,把聚齊要決戰的正派反派一網打盡,可謂"天秀"。

不過我在看了《Begin Again》之後卻有些不同的想法,最後的劇情根據wiki的說法,是"Dave invites her to come and hear him play the song at the Gramercy Theatre that weekend so that she can see the impact it has had on his fans. She arrives at the venue just in time to watch him play her original arrangement of the song, but as she watches him play and sees the reaction of the crowd to the song and how Dave responds to the fans' adoration by slipping into singing the commercialized arrangement of the song, she realizes that he is a lost cause. Gretta then leaves the concert and cycles through the city with newfound closure and a dawning smile on her face",但我更傾向於強調這些都是在潛意識裡一瞬間完成的,更像那種我一度所痛恨的,"不給理由不給邏輯"的行動,沒有明確對立和矛盾,只是在某一瞬間基於某種黑盒得到了答案,沒有什麼正確或是更好的選擇,只是一瞬間(認為)自己想通了,做了一個自自然然簡簡單單的決定(而且沒有極端情況出現的話之後也不會再變),所以才是"a dawning smile on her face"。 某種意義上,簡直是風清揚描述的高手過招:"那麼他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了,二人打到如何便如何,說不定是你高些,也說不定是他高些。" 有時有些決定必然會有內在的矛盾在背後推動,但有時並沒有明確的可以起決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多種因素糅雜在一起,用一架並不在水平面上的天平去稱。確實作者沒有義務把這種細節交待清楚,或許可以笑罵作者是"斷章狗",但故事其實已經是"完整"的了。

總覺得人的感情是一種很難理解,但即使不能理解,細微之處也會令人著迷的東西。當然也是我太菜,大約半吊子才會滿足於上面霧裡看花式的解讀,歡迎大佬來指導。

無聊讀小說

二,

前一段時間驚聞跳票許久的《英雄志》又要重新上線了。正好近來又讀了幾本在某些方面相似的網文,所以打算一起拿來吹吹水。當然現在已經很少能靜下心來讀"正經的文學作品"了,我打算提的是《革命吧女神》,《修真四萬年》。

先說《英雄志》,作為一部被書迷吹成"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的"武俠"小說,它巨大的篇幅和架構使得我這種沒有好好去研讀的人很難真正去客觀地分析解讀。就我個人而言,與其說這是武俠小說,不如說這是披著武俠衣服的政治小說,作者"野狗"孫曉也是臺大政治系出身,將作品的背景安排在明英宗明代宗時代並加上大旱十年的背景,使得內部爭權外部威脅自然災害各種矛盾可以交替浮現推動情節發展造成對立。主要人物"觀海雲遠",就目前已出版的部分來說,楊肅觀類似"集權派",用內閣和特務機構"鎮國鐵衛"維護復辟但面臨內憂外患的英宗統治,主要代表"秩序";秦仲海之父是忠於英宗的前朝大將,在代宗時代立起反旗卻在面臨招安時被陰謀殺害,秦仲海本人卻在英宗復辟後因種種原因再舉反旗,並聚起受旱災所害的民眾反對英宗統治,主要代表"反抗";伍定遠,本是一名普普通通有正義感的捕快,屢經奇遇個人武力得到極大提升,在代宗英宗兩朝都任要職,並在英宗復辟後總領軍方和舊時同事現今反賊秦仲海對抗,代表"守護";盧雲,代宗時代的狀元,在英宗復辟時,因為站隊和其他因素的推動,在試圖救助秦仲海之子時墜入瀑布,僥倖不死十年後迴歸已經物是人非,昔年同窗走向對立,昔年未婚妻也已成楊家婦,不是反賊但因政見不同也不願迴歸在楊肅觀實際控制下的朝廷一系,是個困頓但有堅守有良知但思想尚未成體系沒有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的書生形象,我認為他也是作者本人給自己代入感最深的角色,幾乎可以肯定被安排了在最後成為拯救內憂外患已成一團亂麻的正統朝的"聖光"。

總體來說,這部作品挖坑太大有很多地方是不盡如人意的。而在設定的歷史背景之下,很難想象主人公盧雲在最後可以徹悟解決自己的心障,調和對立雙方已經激化到一定程度的矛盾並建立更合理的體系。

畢竟,在設定的那樣的歷史背景下,盧雲是沒有覺悟提出共產主義並擁有推動變革的政治和經濟資本的->_->。而僅僅侷限在很"封建"的思維模式下,僅僅作為"儒"的代言人,盧雲(作者)是很難給出不和身處當下的讀者的三觀牴觸的終極答案而不毀掉這部作品的。而如果最後作者用犧牲的"聖光"迴避了問題,我認為這部他寫了二十多年的作品實際也就算毀了。

就像當年的《哈利波特》,最後一部迴避了死亡這個實際問題給了大團圓結局,告訴大家J.K.羅琳只是個沒有什麼野心的兒童文學作家,該回家收被子的可以回去收被子順便洗洗睡了。

當然畢竟直面問題是要有筆力,閱歷,能力支撐的,我認為《飢餓遊戲》和《移動迷宮》就是兩個有不符合能力的野心的作者的失敗之作。飢餓遊戲的作者明明適合寫冒險類泡麵小說,卻在最後一部忍不住想轉型政治小說,但畢竟想以冒險小說的視角以點見面反映政治是很難的,除了最後革命果實被十三區看似更文明實質上沒有區別的統治者竊取,和主人公的身處痛苦絕望之中仍然活著的刻畫尚可之外,我認為這些作者都失敗了。

當然,英雄志還是侷限在一國一地的局部描寫。這就該轉到我想提的第二本小說了,《革命吧女神》,這幾乎是本純粹的奇幻類網文,作者對龍槍、黑暗精靈那些經典的西方奇幻作品很熟悉,藏了不少私貨和彩蛋,對網文的套路寫法也很熟悉,但是最主要是切入點和主線很有意思:李奇被革命女神拉去有魔法和超能階層存在的異界,要在諸國林立諸神並存的費恩大陸進行"無力階級"革命,打造"人人如龍,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大同社會。

目前情節進行到的階段尚且是依附資產階級革命去除落後的奴隸制並壯大自身力量,和"秩序的重建者和維護者"將要但尚未分道揚鑣。給主人公開的最主要的掛是,費恩大陸的超能者如果投身基礎建設,生產力是驚人的,一定程度上回避了一些發展生產力的困難。所以目前來看如果作者野心不夠的話,不考慮上層的神祗的干涉問題,在現實層面上,主人公藉助資產階級革命和其內部矛盾發展壯大自己,靠戰爭紅利和下層人民的支持就可以逐漸參事舊勢力的地盤,穩紮穩打建設大同社會。

有些討論/設想,對我這種號稱很紅但從來沒有去看那些哪怕是基礎的理論人來說還是有點意思的:

"你覺得理想化,是你對生產力極大進步,物質極大豐富仍然沒有足夠的理解。在窮人眼裡,皇帝是頓頓吃乾飯,肩扛金扁擔。"

"再強調一次,大同主義所說的物質極大豐富,人們按需分配,是滿足了人們生存需求的所有物質,包括且不限於衣食住行。"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食物再精美,衣服再華貴,住房再寬敞,擁有什麼交通工具,都無法讓別人羨慕嫉妒恨,你沒辦法拿它來裝逼。你對這些東西的需求,會迴歸到滿足你真正需要的程度。"

小紅帽用憐憫的語氣道:"剛才我用空氣打的比方你還是沒有深刻理解啊,我再舉個例子,共享單車。共享單車雖然是資本搞出來的玩意,但依靠移動互聯網,也在某種層面上實現了按需分配,我們可以看成是大同主義的萌芽。"

"等共享單車進一步發展,自行車這種交通工具隨手可得,需要的時候就用,它就跟空氣一樣,不再有裝逼之類的價值了。或許你會因為鍛鍊的需要去買專門的自行車,但你會去買昂貴的名牌自行車在別人面前炫耀,或者拎幾輛共享單車鎖到家裡嗎?"

李奇覺得這恰恰是反例:"我不會,但共享單車被偷盜被破壞,甚至幾千輛一夜被偷沒了的事情是有的。特意聲明,這種事情中國人美國人歐洲人甚至嚴刑峻法的新加坡人都在幹。"

"哈哈,就知道你會接這茬……" 小紅帽笑道:"這恰恰說明是生產力還不夠,生產關係也沒有調整。如果共享單車不管被偷多少,仍然能做到隨處都有,而且完全免費,那麼破壞的人就少了。既然隨處都有,完全免費,還要扛回家鎖著的,那就是頭殼有包精神有恙,這種人無論什麼時代總會有的。"

"等汽車也跟共享單車一個情況的時候,就沒人會買豪車去裝逼了。當然這在地球世界還是妄想,但在費恩不是啊。到時候人人都會飛會傳送,誰還騎個飛行道具裝逼,多半會被當作無能之輩鄙視吧。"

"接著說勞動和稀缺物質……" 小紅帽又翻了幾頁硬皮書:"在大同主義社會,勞動是第一的,是自發的,有三個原因。"

"第一,在大同主義社會里,通過勞動滿足高級需求,就像在資本主義社會里,通過勞動滿足生存需求一樣。這是最根本的,勞動是他的需要,並不因衣食無憂就不存在了。"

"第二,推動人勞動的是正向刺激,所以勞動是人自發的行為,而不是被迫的。"

"第三就是我剛才說到的,勞動是稀缺物質……" 她清清嗓子再道:"我修正一下之前的說法,衣食住行並不是完全不承載高級需求了,而是在大同主義社會里,它承載的高級需求被改變了。你的確不會依靠這些東西的價值來裝逼,但你仍然會喜歡吃特定的食物,喜歡穿特別款式或者材質的衣服,屋子的陳設裝修符合自己喜好,如此等等。"

"這樣的需求是什麼?就是屬於群體需求的自我表達,直白說就是個性化。"

"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物質,也是稀缺物質,那麼這樣的稀缺物質要怎麼來呢?"

"我們得先說說物質的生產……" 這又轉進了麼? 李奇撓頭,掏出小本本在這個進程上記了一筆。在神國裡他可沒嗶哩小子,用神力變個小本本寫寫畫畫,就等於在靈魂裡刻寫記憶。

"很多人對大同主義所說的'生產力高度發達'也有誤解,就以為是產量提高,效率上升之類的,其實不是的。這話更多說的是生產方式的轉變,比如使用機器人,比如隨需而產的工業4.0……"

小紅帽說到這,李奇啊了一聲:"工業4.0,智能製造,這個我懂。" 前世他是搞進出口貿易的,這些花哨概念接觸得不少。

小紅帽沒理他,繼續道:"不管怎麼變化,總之這些物質上凝結的人的勞動價值會越來越少,不然無法實現極大豐富。你跟尤贊不是建起了魔導機械的自動化生產線嗎?魔導機械就等於機器人。你們還要進一步開發虛靈的應用,虛靈不就等於人工智能嗎?跟地球世界比,費恩世界的魔導機械和虛靈要厲害得多啊,應該很快就能超過地球世界的水平。"

"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稀缺物質,必然不是通過這種方式生產的,至少最後的加工環節,會附加更多的勞動價值。"

"這些勞動當然是其他人來做的,那他是出於什麼動機來為你服務呢?"

聽到這裡,李奇恍然,小紅帽的話題繞了回來。 "他肯定不是被強迫被計劃的,而是自願。他也肯定是為了利益,而不是什麼高尚的情操。為你服務,會滿足他的需求。"

小紅帽舉例:"一個人的追求是做天下最好吃的美食,那麼在滿足你吃美食這個需求的同時,他獲得認同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一個人的理想是讓大家都喜歡穿她織的衣服,那麼她滿足你的需求後,她也得到了滿足。"

李奇下意識的想到兩個人:"你是在說貝弗羅和蘭絲嗎?"

小紅帽搖頭:"這樣的人,從古至今都有啊。在服務業上,大同主義的萌芽是從古至今就存在著的。"

"社會越先進,服務業越發達。到大同主義社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為人民服務,這些都不再是口號,更是活生生的現實,因為這樣做才能獲得好處。"

"跟資本主義社會通過服務獲得金錢不同,他是直接獲得了心靈的愉悅,獲得了群體認可,乃至實現了自我。"

"服務業之外的行業呢,自然就會有喜歡相應行業的人去做,只有通過那樣的勞動,才會滿足他的需求,就像你的理想是設計飛行器。"

"那麼你推演一下,人人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會出現什麼情況?"

這時候李奇的思路已經順暢了,小紅帽的問題並不難。 "如果以上億甚至幾十億的人口基數為基準的話,那麼會出現一種情況,競爭,而且很激烈。畢竟人能做的事情就那麼多,而那些毫無勞動價值的事情,人也不可能去跟魔導機械和虛靈搶。"

"比如我,抱著和我同樣夢想的人,全中國沒有一千萬也有一百萬吧。"

小紅帽豎起大拇指:"進步加一!" 她贊同的道:"沒錯,競爭。即便是在大同主義社會里,人們會擺脫低級勞動,轉為服務以及創造這些高級勞動,但仍然會出現競爭。競爭會讓人調整自己的理想,尋找新的方向。但總的勞動需求是有限的,所以勞動就成了稀缺物質。"

"看起來就跟資本主義社會里的失業一樣?有根本的差別啊,這是你付出了勞動,卻沒得到希望的回報,就像你設計的飛行器敗給了別的設計師一樣。你的勞動成果沒有完成交換這個過程,而完成了交換的勞動,對需求者來說就是稀缺物質。"

"但這意味著你完全沒有回報嗎?不會,你仍然享受了勞動過程,你的勞動並不是資本主義社會里的商品。勞動裡的一部分價值,回饋給了你自我實現的需求,而且也會得到一部分的認可。"

"當然如果競爭的人太多,你的勞動一直沒能完成足夠的交換,會打擊你的信心,讓你喪失繼續下去的動力,累積起來,也會形成社會矛盾。"

"在資本主義社會,根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消費上表現為生產無限擴大與勞動人民購買力相對縮小的矛盾。生產上表現為個別企業的有組織生產與整個社會無組織生產的矛盾,最終體現為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

"在大同主義社會,根本矛盾就成了社會對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需求不足以相互滿足。解決出路很簡單,既然生產關係不再製約生產力,那就繼續發展生產力,為每個人提供實現理想的最大空間。那樣的生產力,將是其他社會形態遠遠不能比擬的。"

小紅帽說得臉頰發紅:"當然這就說遠了,那是大同主義社會真正建成之後的事情……"

李奇也跟著魂遊天外,無限憧憬。 再仔細一想,他還是覺得哪裡不對。

"第一,我還是不覺得在現有思想覺悟下,進入大同主義社會後,人人都能變成理想鬥士。畢竟人的惰性和**,我覺得您抱的期望太高了。"

小紅帽長嘆:"自個去翻高中政治學教材,馬克斯曰,道德是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上層建築。"

"當然你說的這種情況必然存在,地球世界真的進入大同主義社會,衣食無憂,什麼也不幹就能活得很好,所以他不願意勞動,這種人肯定會很多。"

"不過你又在一個概念上犯了錯誤,別把勞動等同於扛鋤頭下地啊!一個人活著,除非是植物人,否則他怎麼什麼事情也不幹?就算他癱瘓了,他還會讀書,會瀏覽網絡,如果手能動好吧手都不需要動,虛擬現實技術發展到腦後插管,他在網絡裡不會做事?"

"他總會有喜歡聽的音樂,喜歡玩的遊戲,會有類似你拼模型的愛好。他投注在這些事情上的行為,那也是勞動,也會產生可以滿足其他人的價值啊。"

"這樣的情況在咱們離開地球世界那會不就已經出現了嗎?對廣告商來說,點個廣告就產生了幾毛錢的價值。"

"你肯定又會說很多人只關注天天換大明星美女那種對社會毫無貢獻的事情,那就意味著大同主義社會的教育體制和社會環境出現了根本問題,連資本主義社會都不如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吃救濟啃福利的人口直奔三四成了,但還是有大把的人願意追索理想,只為興趣做事,至少我們走的時候人家還沒垮嘛。大同主義反而比資本主義表現得還糟,這可能嗎?"

(還是無恥地直接複製粘貼了,但已打賞假裝意思了一下。)

另一個開的掛就是在這個費恩世界,心靈力量是真正可以轉化成為生產力的。

目前看來,非情節性的問題,主要是對後面階段經濟體系的推衍(瞎想),以及(如果作者不怕崩),革命者內部對未來的設想不同可能導致的矛盾。

有一點我覺得真說起來很勉強但確實可能有那麼一點歪理的,對個人來說,如果你想不僅僅是活著,甚至有時候只是想活著,信念是很重要的。但稍微擴大一點範圍,擴張到一個社區,那維持系統正常運轉的制度和規則更重要,你很少會看到所謂"信念"。但再到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文明的時候,信念又很重要了。當然這裡的信念其實不完全是相同的東西,甚至在某些價值觀破碎多元的時代,個人的信念和集體的信念可能很容易是不同甚至一定程度上相互牴觸的,當然這時集體的信念應該是處在被破碎或者未成形的階段。

一定程度上,《修真四萬年》是一部講"信念"的作品。當然,我這裡提的這三本都是在說"信念"。

當盧雲流落到街頭賣面時,支撐他的是某種信念,雖然他的信念沒有真正成型,而且和當時統治者的主流價值觀不說矛盾,但也幾乎是脫節的。狀元爺街頭賣面這樣安貧樂道大隱隱於市當然不是作者或者讀者真正願意看到的,這是能力的浪費,而且也不是盧雲的自己的選擇,這是他在信念上與當權派有分歧而不得不選的路中最符合他個人特色的一條。即使是普通人,因為同情或者說推己及人,只要不是整日疲於奔命或者陷身於複雜利益關係,面對這個世界中不合理的地方,會自發的有想法甚至行動去(向著更好的方向)改造這個世界的。一部作品的主角如果因為心灰意冷而不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那或者是諷刺作品或者起碼是太可惜了。《修真四萬年》裡有一段關於"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闡述我覺得很有意思:

李耀單膝跪地,專心致志地研磨和塑造著接下來要使用的晶片和構件,沉默了很久才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做'能力越強,責任越大'?"

"啊?"

厲嘉陵目瞪口呆,怎麼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耀哥,你不是吧就算你真的忍不住要忽悠我,也不是拿這麼老套這麼無聊的話來忽悠我吧什麼能力越強,責任越大簡直是放狗屁,難道能力強就有罪,就天生虧欠別人就非要不惜犧牲自己去強出頭憑什麼啊我能力強,那是我刻苦修煉付出無數代價才換來的,是我應得的我就喜歡逍遙快活,自由自在,只要我沒有主動去欺壓別人,沒傷害無辜的人,這樣不可以嗎誰還能強迫我去承擔並不屬於我的責任嗎?"

李耀笑了:"能力越強,責任越大這句話的意思呢,不是你理解的那樣,那僅僅是別有用心之輩的曲解而已。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人,你的力量和感知能力都極有限,你吃飽了沒事坐在家裡玩晶腦,根本不知道三條街以外,正有邪惡的罪案在發生,比方說有個還不到十歲的小女孩正在被個惡少欺凌。

"你根本不知道這件事的發生,所以你完全沒半點責任,對不對?"

厲嘉陵微微一怔,點了點頭。

"但是,如果你是一名煉氣期的修煉者呢?"

李耀道,"你足夠敏銳的聽力,令你能聽到微弱的慘叫和淫笑聲,你會不會推開窗去看一看,甚至直接去尋找慘叫和淫笑的源頭倘若你坐視不理,而第二天從新聞上看到小女孩支離破碎的屍體,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揹負了某種責任?"

厲嘉陵沉默不語。

"如果你的實力更強一層,是一名築基期修士。"

李耀道,"那你很可能坐在家中就能將慘叫和淫笑都聽得清清楚楚,令你一瞬間就知道,正在三條街之外發生的事情,每一聲慘叫和每一道淫笑都像是鋼針一樣插進你的腦子裡,你確定還能無動於衷坐在家裡,玩你的晶腦嗎?

"再進一步,你是一名金丹強者,那麼除了慘叫聲和淫笑聲之外,你還能聽到更多,看到更多,感知到更多包括小女孩絕望的心境,眼淚的味道,那些惡少每一個毛孔中滲透出來的臭味,而且你知道,自己只要輕輕動一個小指頭,就能阻止慘劇的發生,讓惡少受到應有的懲罰,你覺得,你有沒有這個責任呢?

"再進一步,你是一名元嬰或者化神強者,那你的感知可以輕易擴散到七八條街區之外,你能感知到無數人的痛苦和絕望,能阻止無數不該發生的罪惡,能幫很多人逃離命運的漩渦當然,你也可以袖手旁觀,眼睜睜看著這些人被凌辱,被損害,被壓榨,最終一步步踏入毀滅,而他們被傷害和毀滅時的每一聲慘叫,都會深深烙印在你的腦域最深處,沒辦法,誰叫你的感知這麼強,沒辦法聽不到這些聲音嘛。"

厲嘉陵顫聲道:"我可以壓抑自己的感知,阻止這些信息傳輸進來。"

"沒錯,你的確可以,但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因為你清清楚楚知道,在你四周正有無數邪惡發生,有無辜的小姑娘正在被欺凌,而你明明有機會阻止一切的。"

李耀道,"明白了吧,對普通人而言,善和惡之間的中間選項是存在的,普通人完全可以安分守己,自由自在,不揹負任何責任地活下去,只要管好自己就行。

"但是,對強者,特別是對站在巔峰之上的至強者而言,是沒有中間選項的,你要麼選擇出手救下這個小女孩,懲罰那些惡少,從此揹負上該死的責任,為你能感知到的每一名被欺凌者而戰,以求自己良心的平靜;要麼就站在惡少一邊,插著口袋吹著口哨,眼睜睜看著惡少如何將小女孩折磨成血肉模糊的屍塊而這種事,每天都會在你身邊發生,發生無數次,你心裡知道。

"懂了嗎大鐵廠裡的每一名普通人,就是正在被惡少欺凌的小女孩,我每一秒鐘都能聽到他們的哭泣和慘叫,能嗅到他們眼淚和鮮血的味道,這聲音和味道永遠都忘不了,而且我知道,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我實在沒辦法無動於衷,實在沒辦法控制自己的眼睛不去看,耳朵不去聽,鮮血不沸騰,雙腿自動邁步一走了之我辦不到。

"這就是能力越強,責任越大的道理,沒人會強迫你揹負這樣的責任,我更不會強迫你,只有你自己的於心不忍會強迫你,摸摸你的心口,靜靜地聆聽一下,聽聽你內心最深處,還有那麼一丁點於心不忍嗎?"

(同上,但已象徵性打賞。)

誠然,這種小說裡對"超凡者"的論斷並不適用於當下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但事實上因為通訊能力和媒體的發展,我們的"感知能力"是更強了,這一定程度上會造成一種感知能力和行動能力不匹配的有趣的問題。對有些事情,推己及人,你希望去儘自己的一份力去改變,當個人的能力不足以去對所見的事實造成影響的時候,普通人是有諸如抱團的方式去將微小的聲音放大,將志同道合的的同志聯合起來,將這個世界改造得更好的。當你的感知被放大的時候,"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已經越來越不適用,誠然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物始終對這個世界的關鍵事件甚至未來的走向有更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但對即使是普通人來說,"獨善其身"或者"兼濟天下"也已經逐漸成為單純的二選一選擇題而不僅僅是"窮"或者"達"的推論。當然,"感知"被加強同時,不同的人之間也自然會有立場、信念不同造成的分歧,而且甚至也會有用謊言或者片面信息去誘導欺騙的情況,這些問題都需要時間去真正成型和被解決。

《修真四萬年》主要的背景設定如下:

故事發生在盤古宇宙(星系),這一星系得名於史前13個碳基文明聯盟"盤古聯盟"。盤古星系被類似三體中描述的"黑霧減速帶保護層"包裹著,盤古聯盟在佔領了這一星系的大部分可居住星球后,組織起了對外的探索遠征,在漫長的穿越"黑霧"的旅程過後,立刻遭遇了強大的敵人"洪潮軍團",在艱苦的戰鬥之後,擊敗了對方,並裹帶著俘虜和戰利品迴歸了盤古宇宙。如果僅僅是強大但不是不可戰勝或者已知的對手,那或許並不能阻擋一個文明前進的步伐。不幸的是,與此同時,盤古文明發現了強大的"黑霧建造者"文明的遺蹟,在遺蹟留有上百個已經消亡的強大史前文明遺蹟,強大到有技術能力建造可開關"黑霧"的史前文明記錄表明,他們是在畏懼黑霧之外的某種遠比盤古文明遭遇的洪潮軍團強大的黑惡勢力???這就讓盤古文明有點絕望了,他們集結了眾多的科研人員對遺蹟和裡面的技術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並根據遺留的史前文明的基因信息調製出了新種族"人類",但無論在基礎科學還是技術層面上,都沒能有大的突破,在一千年後,"進取派"和"偏安派"的矛盾到達了難以調和的程度,爆發了激烈的內戰。最終"盤古聯盟"煙消雲散,被當作助手和工具製造出來的人類繁衍生息,逐漸佔領了盤古宇宙的"三千大世界",開啟了人類文明的"古修時代"。

古修時代末期,能源緊缺,訓練新生超凡力量的成本越來越高,佔統治地位的太一宗發現了新的技術,可以對普通人類進行了基因調製產生了新的力量超過普通人族的"妖族",各宗門紛紛效仿調製"妖兵"。而在靈能(能源)逐漸枯竭,轉變的妖族越來越多的時候,太一宗又果斷對自己進行了調製,搖身一變變成"太一妖族",帶領被壓迫的妖族同胞舉起了反抗大旗,推翻了古修人類的罪惡統治,開啟了妖族統治的全新篇章。

妖族統治的末期,人族和底層妖族飽受壓迫苦不堪言,擁有部分盤古文明傳承的人類民族英雄"帝皇"帶領被妖族壓迫的人族(???),經歷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反抗鬥爭之後,推翻了妖族的統治,帶領人族人民站起來了(對的,只有人族)!但是在接下來的方向上,帝皇和他的戰鬥分身"血神子"產生了分歧,帝皇主張在小小的盤古宇宙"偏安一隅"修養生息,血神子則主張面對黑霧之外的文明的潛在威脅應當主動出擊組織遠征,一言不合,"精分"患者帝皇自己和自己打了個天翻地覆,生死不知。人類三千大世界再度分崩離析,在星海中央地區,帝皇建立的國度的殘骸上建立起了星海共和國。

在星海共和國時期,邊陲星系的修真國度武英界因為輕易接受了相鄰的沙蠻界難民作為主要勞動力而最終被沙蠻人覆滅,唯一的倖存者改名武英奇,立志復仇,離開武英界,在星海流浪之旅中偶遇血神子殘魂,接受其傳承。在另一處邊緣地域,和當地軍閥合作探索盤古族當年造人和洗腦工廠,進行將普通人轉化為不會反抗的"工兵"的試驗,期間由於失誤激活了工廠的保護機制,工廠轉而寫在普通人基因中的"三大法則",令其視盤古族為自身御主和神,並開始自動運作轉化普通人,武英奇逃離。武英奇流浪到星海中央的星海共和國。多年後,昔年的"洗腦工廠事件"造成了,新興勢力"聖約同盟"的興起,聖約同盟視盤古族為神,並通過封印普通人的情感將其改造成任勞任怨的"工兵",極大提高資源利用率,並通過不斷擴張不斷洗腦迅速發展壯大,開始和星海共和國在邊界不斷碰撞摩擦交戰,但隨著交戰的進行,共和國不斷失利。這時已經進入星海共和國軍方的武英奇憑藉自己出色的戰鬥力和因當年在洗腦工廠中植入的後門造成的對當今極少部分聖約人的控制,屢次扭轉戰局,星海共和國和聖約同盟進入僵持階段。在此期間,武英奇通過養寇自重等手段,攫取了巨大的權力並最終兵變結束了星海共和國的統治,建立起"真人類帝國",改以往的"修真者"為"修仙者",鼓吹普通的人和已覺醒的修仙者已是不同的種族,稱之為"原人",構建起森嚴的等級社會,對原人進一步壓榨,投入更多力量於與聖盟的戰爭。

主角出生的星耀聯邦位於窮山惡水的邊陲星系,星耀聯邦早年因為和妖族的爭鬥,形成了全球一體高度集權的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政體,是一個普通人在資源上願意支持修真者,修真者願意為保護普通人而犧牲,二者和諧相處共生的國家。後來經過戰爭接納了本是同根生的妖族同胞,並不斷向外探索擴張,逐漸走進星海中央的政治舞臺。

在前幾百章,這本書說是爛大街的套路裝比水字數典型網文也不為過,但當面對成千上萬的蟲類妖獸,為了保護一火車的普通人,七個修真者站出來不惜犧牲自己的時候,這本書忽然昇華了,主角李耀也奠定了自己的"道心"。

作為一部披著現代修仙外套的科幻小說,《修真四萬年》裡有很多其他科幻作品的影子。我能看出來的就有很多阿西莫夫和《三體》的貨,比如機器人三大定律,"黑暗森林","黑霧"屏障。

比如主角李耀流落到飛星界時,曾聽人描述過當年幾乎毀滅整個星系的災難。飛星界因為暴露了自身位置而遭遇了真人類帝國"人造天劫"的打擊,飛星界利用遺留技術提前觀測到了打擊的降臨,內部卻因為分成了主張建立更強大防禦體系固守的"家園派"和主張先行進入星空躲避的"星空派",雙方因為資源和理念爭吵不休,但"天劫"武器的提前到來卻使得飛星界大部分有生力量都被摧毀,進入了混亂無政府的時代。這某些地方簡直是《三體》裡情節的翻版。

說到《三體》,我覺得《修真四萬年》雖然說作為一部文筆也並非出眾的網文型科幻和後繼者或許不能和《三體》相比。但它也有在我看來更好的地方。

其一是作為一部科幻作品對社會制度的推演和總結,在這樣一個架構足夠大、地方政權可以非常分散且不同的"三千大世界",我們能看到類似社會主義社會的星耀聯邦,能看到體系不完善而被難民沖垮的武英界,也能看到無政府狀態的飛星界,還有高度統一卻機械化的聖約同盟等,還有在有超凡力量的世界的"資本主義"政體:真人類帝國。關於真人類帝國的描述,有人認為原人是無產階級的寫照,修仙者是在描述資產階級,我認為沒必要這麼對應。我認為這段是描述了這樣有超凡力量的世界,文明溫情的面紗如果願意,可以被毫不留情地撕毀;如果說階級只是一個名詞,在這樣生產力足夠讓某些個體的能力或者權力產生質變的世界,這已經是肉眼可見的(甚至可以說"反文明"的)異化(雖然我不知道這個詞是不是可以這樣用)。而星耀聯邦在面臨戰爭、不斷融合外部勢力、內部關於發展方向的分歧、以及之後要不要介入星海中央的戰爭等問題時,政治上的改變和堅持,"道心"受到的考驗、堅持和昇華也是一個並不明顯但有意思的點。

其二其實就很personal了,《三體》說是一部硬科幻,它並不太在乎個人的看法和感情,只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宇宙畫卷,讓人感受到自己和整個人類的渺小。當然這樣其實是說輕了,大劉在書中對人類文明實在是不友好,展現的宇宙畫卷與其說是波瀾壯闊不如說是危機四伏,歌者一個彈弓打碎了三體星系,一張二向箔讓你們全人類手拉手變成畫。人類倖存者在黑暗森林裡瑟瑟發抖苟著發育不知道多少年終於成為了倖存的170萬個文明之一。硬科幻歸硬科幻,沒必要這麼虐主的吧。我認為三體精華就只在第二部,到發現"黑暗森林"為止,並且懷著惡意揣測第三部的結尾是大劉覺得太難駕馭,所以來一手"以點見面",先把你文明摧毀,所以不要問我最後人類多牛逼了,再給你兩個倖存者的視角看一看多年之後的世界,告訴你人類文明還存在,留一點點念頭去想,然後一手"迴歸"計劃,讓兩個倖存者高高興興回大宇宙手拉手生活並——等死?我認為《修真四萬年》這方面要nice一些:我知道外面很危險,我知道我們還有很多問題,我知道有一天或許我也會變成那些我不願意變成的東西,但我知道我現在還有信念,堅信人定勝天,可以守護自己想守護的東西,可以一起攜手努力去向更好的結局努力。即使這樣的想法是中二的,只適用於"現在"而難以經過時間和現實的考驗,但我覺得這樣的理念還是更討喜一些。

無聊讀小說

三,

所以我好像是靠著"成語接龍"式的方法,亂序強行串了一堆"網文抄書筆記"哈哈哈。那就繼續串下去。

理念,信念,whatever its name is, 這些是人人都會提,但多少有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甚至或許只能吹牛用用,但這種虛無縹緲的甚至可以說"唯心"的東西,確實挺有意思。我覺得,在社會大環境的價值觀某種程度上破碎了之後,諸如錢的東西總歸還是不能滿足所有的人們對於價值的追求、對自己的認同,所以一個個因人而異的儘量做到self-consistent 的小系統在建立,所謂"小圓融",所謂"道心"。

去看看別的人在思考之後所擁有或者是所拿出來sell的"道心"是什麼樣的,我覺得起碼是有趣的。我期待這幾部作品的完成,並祈禱別崩。

Good luc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