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捐贈百傑榜(2018)》在京發佈 楊國強家族成為年度首善

《中國捐贈百傑榜(2018)》在京發佈 楊國強家族成為年度首善

1月17日下午,由國際公益學院、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聯合研製的《中國捐贈百傑榜(2018)》在京發佈,楊國強家族以43.49億元位列榜首,為年度首善;許家印、魯偉鼎以42.8億元、41億元位列第二和第三。

王健林、許家印、楊國強連續8年上榜

國際公益學院助理院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兼家族傳承中心總監傅昌波發佈《中國捐贈百傑榜(2018)》。該榜單顯示,2018年百傑捐贈總額256億元,在連續8年的百傑捐贈總額統計中排第三。

百傑榜中,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家族以43.49億元位列榜首,為年度首善;許家印、魯偉鼎以42.8億元、41億元位列第二和第三。2018百傑榜中,新上榜的有58人,多次上榜的有42人,其中王健林、許家印、楊國強家族連續上榜8次。

從性別上來看,百傑捐贈人依舊以男性為主,但女性比例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據該榜單,共有16位女性上榜,楊惠妍為百傑中排名最靠前的女性個人捐贈人,而章澤天則是唯一上榜的90後。年齡上看,捐贈者年齡分佈跨越8個年代,創富一代是百傑捐贈主力,新生代力量在逐步成長。

由於經濟發展水平、善文化和政府倡導等原因,廣東為百傑捐贈人數量最多、捐贈金額最高的省份。北京上榜人數量和捐贈總量較上一年出現嚴重下滑,捐贈總量下降超過23億;重慶成為西部地區大額捐贈最多的城市,位列第五。

慈善作為家族傳承的重要內容,設立慈善信託成為去年大額捐贈的一個手段創新。如魯偉鼎以股權設立全國最高金額慈善信託"魯冠球三農扶志基金",成為善財傳承的重要里程碑。

此外,從百傑捐贈資金流向看,資金主要流向教育(金額佔37%,捐贈筆數佔45%)、扶貧(金額佔20%,捐贈筆數佔29%),流向環保、科技創新等領域資金較少。

股權捐贈、慈善信託將成為趨勢

在分析未來大額捐贈發展趨勢時傅昌波表示,中國大額捐贈經歷了億元、十億元、百億元級捐贈,未來發展值得期待。嘗試股權捐贈的慈善家將增多、慈善信託等多元化的捐贈方式的捐贈者將越來越多,會成為推動中國私人財富釋放到慈善領域的重要途徑,但是慈善信託執行困境依舊有待突破。同時,他指出,2018年股權捐贈成為鉅額捐贈的重要方式,但也需要政策配套支持資本創富時代的行善需求。

傅昌波說,百傑捐贈資金主要流向教育和扶貧等領域,符合當下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以及政府倡導方向,但大額捐贈"扎堆"現象較為突出,過於集中於扶貧和教育領域,環保、科技創新領域投入還有待提升,需要更多前瞻性的慈善捐贈出現。地域上看,捐贈地域分佈區域也比較集中,如上榜人數和捐贈金額貢獻較高的省份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中西部地區上榜人數仍較少。對此傅昌波表示,這一現象短期內還很難改變,需要進一步對中西部地區進行倡導。

百傑榜課題組分析發現,財富向善的趨勢已形成,服務於該趨勢的基礎設施建設仍亟待加強。大額捐贈進入慈善領域後,資金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如何產生更多的社會價值,需要基金會、慈善機構等有與之匹配的專業管理和運用能力,也需要有完善的服務生態支撐。

國際公益學院院長、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表示,過去一年經濟環境有所變化,但慈善捐贈沒有"大落",大額捐贈勢頭不減,表明慈善事業仍在健康發展。"2019經濟可能會有調整,但在慈善捐贈領域'聽'不到冬天,2019年依然有著巨大的發展機會。"他說。

推動大額捐贈需要完善"善知識體系"

近年來,我國大額捐贈保持健康發展態勢。據悉,《中國捐贈百傑榜(2018)》已經連續發佈了八年。八年來,累計有557人上榜,累計捐贈1721.51億元。然而大額捐贈怎麼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這受到社會的關注。在"財富向善"益論沙龍環節,字節跳動公益總監張木蘭向在座嘉賓提問:"如果每人手裡有1億元可以做公益,打算怎麼花?"

《中國捐贈百傑榜(2018)》在京發佈 楊國強家族成為年度首善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項目官員郝睿禧表示,國內資助型基金會比較少,因此希望推動成立一個大型資助型基金會的成立,實現慈善公益得以長遠的發展。中國慈善聯合會慈善信託委員會主任委員蔡概還則希望設立一個慈善信託來推動慈善信託事業發展。他表示,慈善信託和慈善捐贈是社會公眾參與公益事業的兩種不同載體和途徑。"在《慈善法》出臺以前,如果要做公益,主要是採用慈善捐贈的方式。2016年《慈善法》出臺以後,國家給社會公眾提供了一種新的參與公益的手段,就是慈善信託。"他認為,當下社會對慈善信託還不夠了解,應該讓社會更加了解慈善信託,豐富參與慈善公益的方式。

《中國捐贈百傑榜(2018)》在京發佈 楊國強家族成為年度首善

王振耀表示,希望這筆錢用於開發"善知識體系"。他表示,我國從政府和社會各層面"行善"的要素都很強,但是"善知識體系"還無法與這種行善動機對接。他認為,如今非常需要創造這樣一種知識體系,而拓展這一體系,需要通過專業機構去研究和推動。

百傑榜課題組表示,2018年百傑捐贈總額256億元,其中169億元為承諾捐贈,諾捐的兌現也倍受關注。王振耀表示,要推動大額捐贈中的諾捐得以實現,一方面要靠《慈善法》的規制,另一方面也要讓承諾者感受到諾捐行為的神聖。"我們做《中國捐贈百傑榜》,就是希望讓捐贈者意識到諾捐要神聖,承諾一定不要隨便說,同時也讓他們得到社會的稱讚,讓捐贈者意識到這是一個榮譽。"王振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