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避開開場白的4個忌諱,成為發言高手

悄悄避開開場白的4個忌諱,成為發言高手


領導者講話藝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領導講話的開場白則更加重要,因為恰當得體的開場白有利於話題的展開和交談的順利進行。下面筆者不揣淺陋,重點談一談領導講話開場白應該忌諱的一些問題,以就教於方家。

一、切忌以套話開場

領導講話要儘量避免官話、套話、空話,這個道理相信每位領導同志都十分清楚。道理雖然再淺顯不過,但在現實生活中,套話連篇的領導卻大有人在,尤其是有些領導,剛開口講話就全是些套話。

例如,我們有些領導在主持會議時經常會以讚美天氣作為開場:“同志們,金秋的十月,秋高氣爽,秋意盎然,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會議。”

我們說,天氣的好壞和開會本身,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嗎?難道下大雨就不開會了?好像不太可能吧!這絕非個案,類似的例子,我們打開電視機時常會看到,抑或親身經歷過。

這樣的領導講話開場白,表面上看只是缺少新意,有些人可能還覺得是中規中矩,符合低調為官的原則,但實際上大多數聽眾會覺得枯燥、乏味,也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這位領導思想守舊,缺少創新意識。這將會嚴重影響領導的威信。

領導講話一定要避免講套話,尤其是切忌以套話作為開場白,這不僅僅是一個習慣問題,更重要的是領導思維問題。因此,領導幹部平時應該善於觀察、學習,不斷地開動腦筋,力求講出一些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開場白,這樣才能增強講話的感染力。

二、切忌以大道理開場

領導講話切忌滿嘴大道理,給人以假、大、空的感覺。尤其是開場白,如果剛一開口講話,便都是些大道理,那效果肯定不會好。例如,有位領導在講廉政課時,剛一開口便說:“黨的作風建設是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根本問題,我們黨歷來都十分重視領導幹部的作風建設。”

這句話無論是從語法上還是邏輯上講,都沒有任何問題,而且說的也是實情,但這樣的大道理,在場的哪位學員不懂?這無異於在大家面前又強調了一遍“1+1=2”。所以,可想而知,在場的學員無不面帶倦色。

由此聯想到最近某市有些領導,在會場睡覺被處罰一事。我們說開會睡覺固然不對,但坐在主席臺上講話的領導,是否也應該自查一下?因此,領導講話切忌以大道理作為開場白,要講究語言的生動詼諧,否則就難以產生應有的效果。

三、切忌以生澀的名言警句開場

領導講話,可以適當穿插一些名言警句,這樣不僅可以使意思表達得更準確精練,也可增強語言表達的文學色彩。但值得注意的是,凡事都過猶不及,引用也要有個度。

我們有些領導在講話時,喜歡故弄玄虛、賣弄學問,也不顧聽眾是否能聽懂,一味地追求詞藻的華麗。

例如,有位領導在談到解放思想時,剛一開口便引用了兩句古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語出《詩經·大雅·文王》);如將不盡,與古為新(語出《二十四詩品·纖稼》)。引用完之後不做任何解釋,便繼續講述下面的內容,很多聽眾不解其意。這樣的引用,非但沒有任何價值,反倒顯得有些做作。

大家知道,解放思想是鄧小平同志首倡的,那麼他老人家是怎麼講的呢?鄧小平說:“我們講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這句話我想只要是稍有些知識的人都能聽得懂。

從這兩個案例的對比中,我們得出的啟示是:領導講話尤其是開場白,引用名言警句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引得恰到好處,一定要讓聽眾聽懂,切忌引用過於生澀的名言警句,否則只會是華而不實、弄巧成拙。

四、切忌以離題較遠的故事開場

現在有一種叫作故事式的開場白,就是在開場的時候,先講一個故事,然後從這個故事中,引出自己要講的話題。這種開場白,因其具有生動平實、深入淺出、啟人深思等好處而被廣泛應用。

筆者在和學員研討的時候,就有相當一部分學員採用這種方法,但坦率地講,效果並不都很理想:

例如,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討論“如何增強領導者的非權力影響力”這個話題時,有位學員便引用了一個故事作為開場白。故事的梗概是諸葛亮如何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通過一些事情真正讓關羽、張飛等猛將信服,而不是以軍師的身份強迫命令,體現了諸葛亮的非權力影響力。

我們說用這個故事,來引出話題倒也無可厚非,但關鍵的問題是這位學員在敘述故事時橫生枝節、語言囉嗦,大故事套著小故事,且有些故事離題比較遠,像這樣的故事式開場白,只能是適得其反。

故事式的開場白,固然有其優勢,但運用時一定要注意選取合適的故事,以及敘述時的精練,否則,如果故事離題較遠,且敘述冗長,便會令聽眾失去繼續聽下去的興趣,那樣只能是徒勞無功、事與願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