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起草彙報材料的一點感受

對起草彙報材料的一點感受

彙報是一種下級向上級領導反映工作的文體。可分為書面彙報和口頭彙報兩種形式。雖然表述方式略有區別,但卻擁有很多相近之處,撰寫起來應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特點和技巧:

1、語態上是“幹了哪些事,取得了哪些效果”,或者“即將幹什麼,預計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即“一般過去時”,或者“一般將來時”。只要弄清楚這個彙報是要說已經乾的事,還是彙報未來設想,便會弄清語態特徵,這樣通篇材料便不會出現方向性的技術錯誤。如彙報去年城建方面的工作時,“去年,我們啟動了總投資7億元的56項重點城建工程,城建投資規模連續三年創造歷史新高”。

2、句型上是短句子、大容量。因為多數彙報要用於領導口頭、現場表述,所以不能出現大量的長句子、生闢字詞,以免咬嘴。只有把句子弄短了,領導才能聽得清,彙報者才會念得順。一個標點之內儘量不能超過二十字,否則彙報者和聽眾都會疲勞。

3、歸納上講究十二字:“上級關注,本級突出,揚名內外。即組裝材料的“肉”,要選取那些聽彙報的領導特別重視、特別關注的工作,本級幹出特色、本級領導引以為榮的工作,和本單位在一定區域稱“老大”、評優得獎的工作。寫彙報之前,要先靜下心來在腦子裡梳理一回,哪些工作是上級想聽的,哪些工作是本級領導想說的,哪些工作說出來是能為材料增色添彩的,把這些東西都抽出來了,用一條邏輯主線串結起來就會出現“綵線串珠”的效果。如,中組部來了位副部長,全面彙報本市工作時,就要拿出相當份額講先進性教育和黨建;白克明來了必須得講“樹講求”和“一線兩廂”;郭華來了,則要摸清他此行的主要動機,彙報老秘網他最近提出的一些東西(因為他是頂頭上司)。而我老秘網市的大項目建設、三大產業、冬棗產業等都可視書記的意圖出手。而我是中國冬棗之鄉,北方最大的五金製造基地等等這些榮譽,都可在必要時巧妙彰顯。這些材料組裝出來的彙報,上級聽得會有印象,有好評,彙報者也會感到有榮譽感,彙報時有自信心。

4、開題上: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某專題會議要求本單位彙報該專項工作,但實事求是地講本單位在此項工作中並不領先,只處於中游略偏上的水平,這種情況如果直接寫如何開展的工作,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顯然是不合適、不客觀的,且

寫作難度很大,即使弄出來個應景之作效果也不會好。這時我們不妨,在本單位工作中選一個亮點,集中全部力量寫這一點,便會出現較好的效果。如,我們彙報文明生態村工作時,平面寫怎樣建立領導組織,怎樣搞投入,搞規劃,效果會很差,因此在這些方面,我們都在滄州不是先進。而如果我們只寫怎樣發揮企業的作用建設文明生態村時,用白莊、八里莊的事例來證實,則會顯出黃驊在本項工作上的獨特思路和成效,甚至可以昇華為一種工作模式。有時,我們的一項工作明明落後(大家心知肚明,但領導又沒點名批)了,但還是要發言,不如換個方式,別人彙報怎麼幹出來的成績,而我們略談以往成績,大量談下步打算,以此爭取領導的認可。一句話,工作成績上比不了別人,就要靠文字工作者在寫作技法上勝人一籌,呼又出效果來。這也是一個文字工作者的價值所在

總之,彙報材料的寫作技巧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藏拙露巧”。藏工作之拙,露工作之巧。本著這樣原則搞出來的彙報材料,一定是本級領導滿意,上級領導高興。這樣彙報,就叫好彙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