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拿13個區塊與外部企業合作,孕育“混合所有制”油企巨頭

中石油拿13個區塊與外部企業合作,孕育“混合所有制”油企巨頭

作者 | 大雨

中石油拿優質區塊“吸引”外部資本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探索混合所有制合作模式。很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我國將誕生一批以“三桶油”為主的“混合所有制”油企巨頭。

1月30日,據中國石油報消息,中國石油已經擇定13個區塊、1.2萬平方公里的礦權面積作為與外部企業風險合作區塊。通過與外部企業風險勘探合作,探索混合所有制合作模式。

這背後是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最高領導關於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批示精神,又是深化央企改革的決心。

中石油大力吸引民資和外資

事實上,本次中國石油拿區塊與外部企業進行合作,也有吸引“資本”的原因在其中。不出所料,在優質油氣區塊資源的吸引下,無論是外資油企還是民資油企,都將蜂擁而至。

一直以來,我國優質的油氣區塊資源都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如此一來便造成,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不均衡。細數當前我國油氣田所在區域不難發現,仍有大量的油氣區塊尚未問津。而這些尚未被開發的地區,有可能蘊藏著下一個“大慶油田”或“長慶油田”。

隨著我國油氣對外依賴程度的日益嚴重,石油安全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當務之急。面臨當前諸多複雜的國際形勢,擴大國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大力尋找下一個“大慶油田”成為國家油企的重中之重。

在“國家最高領導關於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批示精神”指示下,中石油開放上游優質資源區塊,選擇和外部企業“合作共贏”將成為2019年,乃至以後的主要旋律。

據悉,中石油此次“礦權流轉”區塊涉及鄂爾多斯等四個大盆地及部分中小盆地,共38個區塊、約8.57萬平方千米面積。區塊涉及四個大盆地(鄂爾多斯、四川、柴達木和準噶爾)和松遼外圍、二連、潮水、雅布賴、伊舒和渭河等中小盆地。而本次中國石油擇定的與外部企業風險合作13個區塊、1.2萬平方公里的礦權面積也包含在其中。

無論是鄂爾多斯還是松遼盆地,所涉及的地區無一不是中石油的優質資源,可見中石油要在激活上游勘探開發下了大決心。在此番操作下,中石油即主動為外資和民資亮起了投資上游勘探開發的綠燈,也打開了“外資和民資”勘探開發我國上游優質資源的大門。

“混合所有制”油企巨頭或很快誕生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中國石油報的報道“中石油正在混合所有制合作模式”。如果此次混合所有制合作模式能夠成功,那麼我國將很快誕生一批“三桶油”為主的“混合所有制”油企巨頭。

很多人認為“混合所有制油企巨頭”在我國是天方夜譚,不以為然。事實上,從國家頂端設計來看,“混合所有制油企巨頭”已經是國家計劃之中的事情。眾所周知,2018年,國家首次提出了建設一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企業。2018年7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國有資產的改革方向,推進“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建設,明確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從“管資產”向“管資本”方向轉變。“三桶油”作為國家的支柱企業很可能在未來成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企業。

一旦“三桶油”入選“國有資本投資運營”企業,“三桶油”的角色也將從“管資產”向“管資本”方向轉變。如此一來, “混合所有制油企巨頭”將順理成章地成為我國油氣勘探開發運營的主力軍。

此外,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混合所有制也是“三桶油”的必經之路。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這是新時期指導和推進中國國企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其中,明確表示本輪國企改革的核心便是“混合所有制”,實現國企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引入外部競爭。

由此可見,中石油本次“拿13個區塊與外部企業合作,探索混合所有制合作模式”,正是在為踐行《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當然,也有為孵化一批“混合所有制”油企巨頭做準備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