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廠小廠都在逃離steam?我的一點個人看法

今天最大的新聞一個是任天堂更新中文系統,另一個就是《地鐵:離去》不在steam平臺銷售改到Epic商店上發佈了吧。

為什麼大廠小廠都在逃離steam?我的一點個人看法

《地鐵:離去》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廠商撤離steam了,早在多年前EA就與steam決裂,後來的動視也與steam分道揚鑣,《使命召喚》不再上steam而是上了戰網。其他大廠也是離心離德,從貝塞斯達再到育碧都已經有跑路的跡象。貝塞斯達的《輻射76》等遊戲都只在自家平臺發售,育碧不久前宣佈《全境封鎖2》PC只登陸自家的Uplay和Epic商店。現在《地鐵:離去》的發行商Deep Silver也跑了,為什麼這些大廠小廠都在逃離steam?

首先當然是因為錢了,不少人都聽說過之前關於商店分成的新聞,不少大廠小廠都覺得V社的分成太多了,而Epic商店則優惠的多。G胖也想過給大廠更多的讓利,比如說銷售額到多少就降低一些分成,沒想到中小廠商不樂意了,紛紛指責G胖歧視小廠。

為什麼大廠小廠都在逃離steam?我的一點個人看法

《全境封鎖2》

也許有人問那育碧幹嘛上Epic商店,只上自家平臺豈不是錢都進自己兜裡不用分給別人。我個人覺得可能是Epic商店和育碧達成PY交易了吧,育碧早有離開steam之心,只是自家的uplay不爭氣,獨木難支,貿然放棄steam只上uplay損失慘重,無奈還得待在steam的戰車上。最近恰好《堡壘之夜》在國外成為現象級的遊戲,坐擁千萬玩家,Epic商店更是憑藉《堡壘之夜》收入數十億的美金,既然Epic有野心進軍PC市場,肯定捨得花重金買獨佔。育碧和Epic一拍即合,各取所需,此外Epic可能還會給《全境封鎖2》《地鐵:離去》這些“叛逃”來的遊戲更多的宣傳資源。

除了錢之外有沒有其他因素,當然是有的。steam這兩年其實有很多的弊病,最大的問題是沒了青睞之光(俗稱“綠光”,steam老玩家都知道吧)後steam進入給錢就能上時代,上架的遊戲質量慘不忍睹,大批中小廠商的遊戲淹沒在垃圾遊戲之中,難以出頭。不少人應該看過Steam 2018年遊戲總數破3萬的那個新聞吧,3萬遊戲中超過50%就是這兩年上架的,steam基本上對這些遊戲沒有任何的品質控制,這些遊戲有的是手遊換皮的,有的是粗製濫造的,有的是se qing拼圖的......總之大多數都在水準之下。中小廠商沒有足夠的宣傳資源,想要在steam脫穎而出已經是越來越難。所以你可以看到對Epic商店伸出橄欖枝的不止育碧這樣的大廠,也有《哈迪斯》《堡壘》 《晶體劍》的製作組Supergiant 、《永遠的超級肉肉哥》的製作人E胖這樣的小廠和獨立開發者,在Epic商店他們的遊戲能獲得更多的曝光。

不管你願不願意,未來會有更多的遊戲廠商逃離steam,育碧的遊戲以後估計是不會上了,貝塞斯達的遊戲估計慢慢也不會上了。《巫師》系列的製作組CDPR我看也不想上了,畢竟有自家GOG,而且GOG正大舉進軍中國市場,之前的《巫師之昆特牌》的聯機版本也沒上steam,只上了單人資料片《王權的隕落》,中小廠商有不錯作品的我估計也會尋求和Epic商店合作。

steam現在問題很多,需要有人和它競爭,我樂見Epic商店挑戰steam。只是Epic商店對國區實在不是很友好,希望Epic商店在大力爭取其他廠商的時候,還是把配套的措施也做好吧,比如支持更多地區(例如國區)以及更多的支付手段。steam的本地化做的還是很不錯的,這點Epic商店倒是可以學學。

至於G胖,我勸你除了提高遊戲的准入門檻外還是趕緊數3吧,坐吃山空多久了,沒有護城河光靠第三方是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