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還不是毒液的“湯老溼”,而“卷福”還沒有遇見他的華生

近日,已經上映就票房大賣的《毒液:致命守護者》讓我看見了一個熟悉的面孔——湯姆·哈迪。在觀影的過程中小編就覺得意外的眼熟,請原諒我的臉盲症。就在湯老師應被寄生“毒液”所控制難以自制的時候,我的腦海裡突然閃現出的是《斯圖爾特:人生倒帶》,這部曾經把我哭的稀里嘩啦的英國小眾電影,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儘量不去想起湯姆。

那一年他還不是毒液的“湯老溼”,而“卷福”還沒有遇見他的華生

然而這一次“毒液”再一次把他帶到了我的眼前,觀影完畢我不禁長出一口氣,斯圖爾特悲傷的面孔已經被“毒液”覆蓋。對於“毒液”背後的演員湯姆·哈迪絕對是外形與實力兼具的演技派,單就主演作品豆瓣均分在8分左右就可窺見他的實力。看見現在歡樂基情的與毒液相親相愛的湯老師,我還是忍不住翻出了斯圖爾特,覺得還是要挨虐就大家一起。在這個湯姆叫做斯圖爾特的世界裡,那位“臉太長和名字太長也都不是他的錯”的卷福也還沒有和他的華生組上CP。

那一年他還不是毒液的“湯老溼”,而“卷福”還沒有遇見他的華生

劇中斯圖爾特是個集無業遊民、酒鬼、癮君子、搶劫犯、肌無力患者、躁狂型人格等銷魂身份於一身的極品人物。而卷福飾演的亞歷山大則是一名出身書香世家在流浪漢收容機構做兼職的業餘作者。這要是個美國片,很有可能會拍得誇張逗趣抓人眼球, 斯圖爾特也許是個人人豔羨的惡棍,並以某種很“美國腔”的頹廢崇拜來貫穿始末,但《斯圖爾特:倒帶人生》完全不是這種電影,他沒有任何的傳奇色彩,相反他在一步步的倒帶回放自己的人生中慢慢把自己的悲劇人生鋪展開來,催人淚下。

那一年他還不是毒液的“湯老溼”,而“卷福”還沒有遇見他的華生

當然它也沒有那種即文藝又沉悶敘事方法讓我們難以理解,而是想紀錄片一般從不集中發力的,而是慢慢積累起來,當最後落幕你突然就感覺眼眶一酸臉上溼涼。苦難的電影大多能夠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的力量,多幸運我們沒有斯圖爾特的悲慘遭遇。

那一年他還不是毒液的“湯老溼”,而“卷福”還沒有遇見他的華生

值得一提的是,湯老師和卷福在劇中簡直默契十足。湯老師自然的怪異的口音聽起來甚至有點英國一些私立學校出來的那種味道,也讓人物的情況更加豐滿。斯圖爾特是這樣一個人,他講話含糊不清,夾帶怪異英音,走路姿勢一直保持著“殭屍狀”,並且大約爆出了約成百上千個“fucking”,但是從他出現的第一秒鐘到最後一秒鐘,我始終沒有討厭他。

那一年他還不是毒液的“湯老溼”,而“卷福”還沒有遇見他的華生

在影片初始的動員大會上雖然主持人介紹他是“街友之友”,但是同大多數人一樣,亞歷山大其實對街友一無所知也漠不關心,表面上裝出很認真做筆記的樣子實際上卻在塗邪。本來信手亂塗的亞歷山大畫了斯圖爾特絮絮叨叨的“盒子”,意味著兩條本來毫不相干的人生路線交匯的開始。斯圖爾特第一次敲響亞歷山大家門時,後者沒有立刻將他作為客人迎進門,甚至還在泡茶的時候擔心這個流浪漢會把自己的客廳洗劫一番。從這裡看來書香門第的作家對待人的真誠還真不如那個流浪漢。

那一年他還不是毒液的“湯老溼”,而“卷福”還沒有遇見他的華生

穩當當坐在客廳裡為抗議活動積極準備的斯圖爾特真的是來談事情的。其實,斯圖爾特除了對中產階級有偏見,從不曾將自身的悲劇歸咎於任何人,但即使是對待亞歷山大這個“吃飽了撐的”中產階級,斯圖爾特還真誠的把他當作了朋友。對於亞歷山大要寫關於他的傳記也沒有拒絕,亞歷山大採用斯圖爾特的建議倒著寫他的故事,至此開始兩人的關係開始由斯圖爾特主導。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交往愈加頻繁,從斯圖爾特身上,亞歷山大有逐漸感受到斯圖爾特的真誠,他會幫亞歷山大認真的做飯,儘管是黑暗料理,甚至在亞歷山大忘帶錢包時借錢給他付車費。

那一年他還不是毒液的“湯老溼”,而“卷福”還沒有遇見他的華生

就這樣斯圖爾特把他的人生一步步倒帶回去,亞歷山大則在其中找尋是什麼把斯圖爾特作為正常人的可能性徹底謀殺掉的。就當觀眾以為斯圖爾特是個行為舉止怪異但良善風趣熱心的傢伙時,斯圖爾特用砸得稀爛的家、鮮血淋漓的自己中斷了這種溫馨的假象。隨著觀眾的視角跟隨亞歷山大漸漸深入,亞歷山大和觀眾漸漸的對斯圖爾特的悲傷感同身受,難以自拔。

那一年他還不是毒液的“湯老溼”,而“卷福”還沒有遇見他的華生

對於他自己,他始終是羞愧的,他的故事殘酷異常,但他卻一直沒有刻意得去表達傷痛。這個從9歲開始就被自己的哥哥、哥哥的同學、“兒童之家”的老師輪番性虐待的小男孩艱難的成長,他似乎有著比任何人更充分的理由去誇張地渲染人生遭遇,但電影裡的斯圖爾特沒有,他做事迷迷糊糊的,講話前言不搭後語,做飯亂七八糟但他又總是極其認真,他有時候更像一個兒童,心裡的愧疚大於憤怒。

那一年他還不是毒液的“湯老溼”,而“卷福”還沒有遇見他的華生

斯圖爾特說,也有一些和他擁有相同經歷的人,但有些人能夠看得開,迎接令人驚喜的新生活,他也想知道,自己怎麼就搞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說這番話時,Stuart 正給自己打著一個別彆扭扭的領帶,他還是慢慢在講話:“我只是希望,哪怕只有一次,能逃離這種瘋狂。” 能看的出來,此時的亞歷山大快要哭了,屏幕前的觀眾這個時候也是不禁眼眶溼潤,但斯圖爾特卻完全沒有因為話題的沉重而嚴肅起來。

那一年他還不是毒液的“湯老溼”,而“卷福”還沒有遇見他的華生

然後斯圖爾特死了,死在了火車滾滾的車輪之下。我不想細究到底是自殺還是意外,因為這破滅的不僅僅是斯圖爾特的生命之光,也是所有其他人的理想肥皂泡。本以為已經把他拉回來了,然而現實就是這樣血淋淋的擺在眼前了。

那一年他還不是毒液的“湯老溼”,而“卷福”還沒有遇見他的華生

尾聲,Alexander溜進一家書店,偷偷把一本自己寫的斯圖爾特的傳記擺進櫥窗,就擠在左右兩邊各一排的超級暢銷書《達芬奇密碼》中間,旁白是亞歷山大的自言自語:“我想斯圖爾特會喜歡”,這時馬臉王子的表情讓我差點再次掉淚。

我想,倒帶人生的意義,在於給我們講述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故事的同時,也在毫不客氣地戳破我們的烏托邦主義。儘管這個沉重的話題是用無比輕快溫暖的語氣講述出來的,但當電影落下帷幕,光影之下透露的都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濃濃的無可奈何。誰又能夠真正地拯救誰吶?題外話是:湯老溼真的實至名歸!演技真的很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