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別打我,打我就讓警察抓你”:這屆熊孩子維權意識真強!

1

前幾天,有個新聞刷屏。

甘肅蘭州一個男孩,因為實在無法忍受媽媽打他,情急之下報警叫來警察抓媽媽。他控訴道,媽媽不僅經常打他,把他鼻子都打出血,而且對妹妹也很粗暴,剛剛還把妹妹從嬰兒車上推下去。而媽媽也有理,埋怨他把羽絨服弄破了,還經常調皮。

“媽媽你別打我,打我就讓警察抓你”:這屆熊孩子維權意識真強!

“媽媽你別打我,打我就讓警察抓你”:這屆熊孩子維權意識真強!

“媽媽你別打我,打我就讓警察抓你”:這屆熊孩子維權意識真強!

“媽媽你別打我,打我就讓警察抓你”:這屆熊孩子維權意識真強!

民警對這事兒倒是沒有不管,而是對孩子媽媽說:教育不是棍棒教育。如果以後還打孩子,那孩子還可以繼續撥打110。

這件事,讓我們可喜地看到:孩子的維權意識在加強。

2

我國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材”“棍棒之下出孝子”之說,幾乎每一個長大的孩子,都曾經被爸爸媽媽狠狠地打過屁股。打孩子被認為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最佳手段。而孩子也為了不捱打,慢慢變得聽話了。

“媽媽你別打我,打我就讓警察抓你”:這屆熊孩子維權意識真強!

電影《狗十三》

電影《狗十三》裡,13歲女孩李玩因為丟了狗,心情不好,去喝酒,被父親發現一頓暴打。最後,李玩聽話了,但也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長大的後李玩,對生活和自己雙重妥協,她吃下曾經最不能接受的狗肉,在父親面前強顏歡笑,遇到自己丟的狗都不敢去認。她無法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在內心深處失去了自我。她屈服於父親的權威,更屈服於父親那句“我是為你好”。

但是,“我打你是為了你好”這是父母們說過的最大謊言。有多少傷害,都是以愛的名義。

暴力會讓孩子更叛逆,你打不服他,他變本加厲。

或者讓孩子更聽話。而“聽話”將是更可怕的事情,它奪走了一個孩子的活力和自信,讓一個孩子喪失了自己之所以為人的自尊感。

那些被從小打大的孩子,或許在某些方面很優秀,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還是會對父母的暴力行為充滿恐慌。

“媽媽你別打我,打我就讓警察抓你”:這屆熊孩子維權意識真強!

3

今年12月,法國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對孩子一切形式的肢體暴力,包括家長行使親權時,也不能打小孩,法國人稱為“禁打屁股”法規。

但之前有報道顯示,法國人對孩子的教育,在全世界範圍內來看,都是最嚴厲的。嚴厲不代表暴力,他們很少體罰孩子,而且他們很有家長權威。這其中有什麼秘訣呢?法國父母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就是慈愛而堅定。他們不會對孩子使用暴力,但是在某些事情上特別堅持原則,絕不溺愛孩子。他們鼓勵孩子自己去嘗試和探索。所以法國的孩子聽話,且有自己的主見。

“媽媽你別打我,打我就讓警察抓你”:這屆熊孩子維權意識真強!

而中國的父母就不一樣了。他們一方面毫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沒有原則性 ,一方面又不時對孩子恐嚇威脅。

比如,“如果你不聽話我就把你扔了”

“如果你不睡覺,就讓警察來抓你”

或者是噼裡啪啦把孩子揍一頓,然後又去商場給孩子買一堆東西去補償孩子。他們無非想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多愛你。

而真正的愛,不應該是這樣。愛應該是從內心去理解孩子的感受,用最溫和有力的方式,引導孩子學會做人、做事。

4

孩子們也在進步了。以前恐怕沒有孩子會想到用報警的方式,去解決父母的暴力問題。都快9102年了,父母們也應當去探索教育孩子的更好方式。

“媽媽你別打我,打我就讓警察抓你”:這屆熊孩子維權意識真強!

除了使用暴力,父母還可以這樣做:

找出孩子犯錯的深層次原因

比如蘭州那個男孩,把羽絨服給剪開了,可能只是好奇心使然,想看看羽絨服裡面是什麼。有好奇心是好事,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研究,再一起縫補上,估計孩子以後也不會再去探索羽絨服了。

堅持原則

很多父母受不了孩子的軟磨硬泡,容易無原則地答應孩子的某些不合理要求。聰明的家長,無論孩子怎麼哭鬧、撒潑,都不要答應他們,就告訴他們“不管你怎麼哭,我不能答應你這件事”。但是絕對不能用惡毒的話語攻擊孩子,比如“蠢貨”“廢物”,不要傷害孩子自尊,更不要動手打孩子。

鼓勵孩子

任何人都喜歡讚美的話,如果你給他一個好孩子的人設。他可能會很自覺地去做一個好孩子。比如你的孩子是個校園小霸王,經常欺負同學,你氣的恨不得打他一頓。但是你打他恐怕不會有效果。你可以寫一封信,告訴他:你是個很有領導力的孩子,但是你的打架行為讓很多同學很受傷害,如果能多幫助同學,你將是個很優秀的孩子。這種鼓勵應該比棍棒更有力。

那些還在打孩子的家長注意了,說不定你的小傢伙已經躍躍欲試,讓警察來收拾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