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斷髮後,為她上書的朝中大臣2位被流放,還有讓乾隆下罪己詔

乾隆三十年,在乾隆第四次南巡途中,烏喇那拉皇后剪髮觸怒乾隆,被秘密送回京城打入冷宮。第二年就去世了。

對於觸怒原因乾隆在得知皇后去世後下旨“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也就是說烏喇那拉皇后瘋了。

如懿斷髮後,為她上書的朝中大臣2位被流放,還有讓乾隆下罪己詔

烏喇那拉皇后出事後有為其進言的大臣嗎?

一回京乾隆帝收回了標誌皇后身份的四份冊寶:皇后冊寶、皇貴妃冊寶、貴妃冊寶、妃冊寶各一份。

很明確有,皇后被秘密遣返回京,更流出了要廢除皇后的流言,刑部侍郎阿永阿就向乾隆上了摺子。不要廢后啊,皇后沒犯錯啊,你憑啥廢了國母。

乾隆怒斥道:“阿某宗戚近臣,乃敢蹈漢人惡習,以博一己之名耶?”給發配到黑龍江去了,為阿永阿仗義直言的錢汝誠也被罷官回家了。

如懿斷髮後,為她上書的朝中大臣2位被流放,還有讓乾隆下罪己詔

對於皇后的葬禮。乾隆也只讓按皇貴妃下葬:“若論其行事乖違。即予以廢黜。亦理所當然。朕仍存其名號。已為格外優容。但飾終典禮。不便復循孝賢皇后大事辦理。所有喪儀。止可照皇貴妃例行。”

御史李玉鳴上書要為皇后行三年喪。乾隆又不開心了:“皇后今病久奄逝,仍存其號,照皇貴妃喪儀,已屬朕格外優恩。前降諭旨甚明。李玉鳴非不深知,以仿照皇貴妃之例猶以為未足,而又不敢明言,故為隱躍其辭,妄行瀆擾,其居心詐悖,實不可問。李玉鳴著革職鎖拿,發往伊犁,並將此曉諭中外知之。”

李玉鳴被用九條鎖鏈鎖住,發往新疆伊犁去了。

如懿斷髮後,為她上書的朝中大臣2位被流放,還有讓乾隆下罪己詔

說乾隆寵妾滅妻,被殺

乾隆四十年,一個小吏嚴譄下了一個奏摺轉交給乾隆,差點沒把乾隆氣死:“烏喇那拉皇后是看你年紀大了,國事操勞,還天天寵幸美人,會傷了你的龍體,因此皇后才死的!你就立個像這樣的皇后吧。”

乾隆這次真怒了:“一個小小狂徒,居然妄議立正宮之事,公然誣衊我堂堂皇上,令人難以置信,無法容忍,不嚴懲不足以鎮懾頑民而端正世風。”“一個小小微賤莠民,他怎麼會知道宮廷中的事情?怎麼知道有那拉氏這麼個姓?”

如懿斷髮後,為她上書的朝中大臣2位被流放,還有讓乾隆下罪己詔

嚴譄在獄中也招了個乾淨,還招出了民間流傳的一些說法:“皇上在江南要立一個妃子,那皇后不依,因此挺觸,將頭髮剪去。這個話說的人很多”

“人活著若不做些好事,留個名聲,就是枉為人了……若能將皇后的事進個摺子,準行領詔,就可以留名不朽……”

然後嚐遍各種酷刑斬首示眾。

如懿斷髮後,為她上書的朝中大臣2位被流放,還有讓乾隆下罪己詔

讓乾隆立儲立後並下罪己詔

本以為從此沒有人給烏喇那拉說話了,結果還有一個人,金從善乾隆四十三年攔下乾隆轎子說:你趕緊立儲,立皇后(乾隆68歲了,這一年是選秀年),並下“罪己詔”說自己對皇后薄情寡義,取得天下臣民的諒解。

如懿斷髮後,為她上書的朝中大臣2位被流放,還有讓乾隆下罪己詔

乾隆在這次才說了皇后斷髮之事:“後自行翦發。則國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顧。然朕猶曲予包含。不行廢斥。後因病薨逝。只令減其儀文。並未降明旨。削其位號。朕處此事。實為仁至義盡。非因色衰愛弛。況自此不復繼立皇后。朕心事光明正大如此。洵可上對天祖。下對臣民。天下後世。該逆犯乃欲朕下罪已之詔。朕有何罪而當下詔自責乎。逆犯又請復立後。朕春秋六十有八。豈有復冊中宮之理?”

就下旨把金從善就地正法了。從此再也沒人敢為烏喇那拉說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